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予团体心理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7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生命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恶心、呕吐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差异。结果2组间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例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进行心理干预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恶心、呕吐症状程度,帮助部分患者较快恢复饮食。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最常见而最痛苦症状之一,故有效地缓解疼痛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护理问题。近年来,医护人员大多习惯于应用生物医学模式对待疼痛,只注重药物的药理效应,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在疼痛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心身医学研究的角度来认识,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还是伴随有强烈的生理反应和复杂的心理过程的综合性知觉。晚期病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常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绝望而萌发自杀念头,所以控制癌性疼痛是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首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心身一体化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心理疗法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能够得到理炙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恶性肿瘤患者的夏活期逐渐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QOL)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患者和医学界所重视。如何用生活质量这一科学指标来指导医疗护理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最高水平,也就越发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非干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非干预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分别为(160.92±35.74)分和(161.77±36.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80),治疗前后的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分别为(165.14±37.39)分和(131.87±24.09)分,干预后SCL-90 165总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15),干预前后的EPQ及SSR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睡眠不足,再加上大量饮酒,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使病情稳定还可以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降低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效果持续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团体箱庭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干预效果,分析两者干预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14名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将他们分成2组,分别采用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和以团体活动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团体箱庭疗法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团体箱庭疗法在缓解情绪适应的效果要优于团体心理辅导。结论: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更优于团体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 ,恶性肿瘤患者如能在较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 ,可以治愈而长期存活。尤其是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反映既有消极的一面 ,如失望、愤怒、焦虑等 ;又有着积极的一面 ,如期望、拼搏、正确对待、与疾病进行顽强的斗争 ,心理上形成一种防御机制 ,从而提高机体对抗病能力 ,促使病情的改善和缓解。我们在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中 ,注意细心观察 ,耐心了解 ,仔细分析病人的心理状况 ,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发挥好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客观评价心理干预方案改善社区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伴有抑郁状态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41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疗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心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社区肿瘤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型抗原和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变化。方法 检测 1 0 4例患者化疗前后ABO血型抗原效价、抗 A、抗 B抗体效价 ,A型和O型患者化疗前后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做了比较 ;抗原检测法 ,将标准血清做倍比稀释加患者的红细胞 ,离心肉眼观察 ,不凝集的前 1管为抗原效价 ,同时以健康人的红细胞做对照 ;抗体检测方法 ,将A型者的血清做倍比稀释后加对应的红细胞 ,观察结果同抗原方法。结果 O型抗 A、抗 B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血型抗原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O型、A型、B型男女患者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进行比较 ,O型与B型男女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男女抗 B抗体效价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提示在给肿瘤患者 ,特别是A型患者配血、鉴定血型时遇有正反不符、前后不符时要考虑是A抗原减弱 ,在给这些患者配血时 ,最好输注O型红细胞 ,已防输错血 ,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方案药物化疗,化疗前由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及抑郁、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化疗耐受能力,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药物组和治疗组,药物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放疗治疗;认知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综合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量表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定。结果:癌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药物组患者在SCL-90因子得分、SDS、SAS评分明显高于认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四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减轻了对化疗药物及放疗的副反应,改善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社会适应,并引导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89-93+封三
目的 分析光动力治疗(PDT)在中央气道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中央气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PDT 治疗前后气道狭窄、气促等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共收集中央气道恶性肿瘤患者12 例,其中2 例患者接受2 次PDT,其余患者均接受1 次PDT。PDT 治疗1 个月后,气道狭窄由25%(25%,75%)下降至0(0,40%),P=0.001,气促评分由1(0,4)分下降至0(0,2)分,P=0.011,完全缓解2 例(16.7%)、部分缓解8 例(66.7%)、疾病稳定1 例(8.3%)、疾病进展1 例(8.3%)。所有病例随访至2021 年2 月28 日,中位随访时间为9.85 个月(4.6~18.5 个月),3 例(25%)发生并发症,1 例气道肿瘤坏死物质多致气促明显加重,多次支气管镜清除后缓解,2 例发生气道狭窄,经多次球囊扩张治疗,尚不影响日常生活。结论 PDT 治疗中央气道恶性肿瘤疗效和安全性好,暂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摘 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及肿瘤微环境息息相关,一些传统的评估方法对肿瘤的预后 评价效果已略显不足,这可能与它们仅基于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而未考虑机体免疫营养状态有关。近年,在对肿瘤预后评 估的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评分系统,即Gustave Roussy Immune Score(GRIm-Score)。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应用该评分系 统的文献,回顾了该评分在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认为GRIm-Score是多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 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评分往往提示预后不良,且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评估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Immunomod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ofAcupunctureonlmmunomodulationinPatientswilhMalignantTumorswuBin(吴滨);ZHOURong-xins(周荣兴);CHENMins-jin(陈名金);ZHANGYong-li...  相似文献   

18.
张志红 《华夏医学》2014,27(2):153-155
心理活动可通过各种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机制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到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治疗性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便于医务人员进一步优化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分析110例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50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CEA、AFP、CA199和CA72-4含量。结果:4种肿瘤标记物在消化道5种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含量均高于消化道系统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消化道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肿瘤标志物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不同。在胆囊癌和胰腺癌两种恶性肿瘤中,CA19-9单项与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直结肠癌中,CEA单项与四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72-4、CEA、AFP、CA19-9在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其含量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应采用不同的指标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时病原菌的分布及年度动态变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489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1.1%。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其中G-菌占首位(46.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G+菌(2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居第3位(23.8%),以白色念珠菌为主。G-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除头孢他啶外)、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G+菌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从5年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真菌感染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