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翼状胬肉(原发性翼状胬肉2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15例)和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正常结膜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PI,PCNA标记指数)的差别及其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均P〈0.01),而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PI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均P〈0.01),但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胬肉组织中PI值较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胬肉组织中高(P〈0.01)。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2.
丁剑锋  杨炜  李璐 《农垦医学》2011,33(5):390-393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NOS在翼状胬肉复发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iNOS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分析iNOS在正常结膜、原发性翼状胬肉及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结果:iNOS在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呈高表达,提示iNOS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MP-3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MP-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MMP-3在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5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强阳性表达39例,阳性率78%,与正常结膜组织间有显著差异(P〈0.01)。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的进展期、静止期和复发性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职业患者的MMP-3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户外工作者MMP-3的表达高于户内工作者(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的MMP-3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MP-3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其临床分期及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MMP-3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璐  丁剑锋  杨炜 《农垦医学》2010,32(5):399-403
目的:检测粘蛋白MUC5AC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粘蛋白MUC5AC与翼状胬肉术后泪膜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粘蛋白MUC5AC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所有病例术前均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Schirmer)试验,分析MUC5AC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BUT、Schirmer实验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Schirmer试验、BUT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5AC在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翼状胬肉组MUC5AC阳性细胞计数与正常结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MUC5AC的表达与BUT呈负相关;r=0.616。结论:粘蛋白MUC5AC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高表达与翼状胬肉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检测翼状胬肉组织中survivin基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RT-PCR法对30例翼状胬肉组织进行survivin、VEGF的检测和分析,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翼状胬肉组中survivin及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5),VEGF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Survivin mRNA的过度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徐司颖  卢蓉 《广东医学》2016,(11):1656-1659
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上皮中干细胞标记物p63、ABCG2、CK1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揭示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3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63、AB-CG2、CK19、PCNA蛋白在翼状胬肉上皮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以正常结膜上皮作对照。选取翼状胬肉病理组织块和正常结膜上皮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63和ABCG2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63、ABCG2、CK19、PCNA的免疫组化结果,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细胞培养结果,翼状胬肉呈现高增殖能力,根据PCR检测结果,p63和ABCG2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翼状胬肉上皮高表达干细胞标记物p63、ABCG2、CK1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Ki-67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Ki-67阳性~强阳性表达36例,总阳性率为72%,正常结膜中只有1例阳性表达(占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翼状胬肉组织的进展期、静止期和复发性病变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中Ki-67的异常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中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转化,它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ErbB2及ErbB3]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对15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EGFR、ErbB2及ErbB3蛋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结膜上皮中,EGFR在其基底层细胞表达,而ErbB2及ErbB3则在其表层细胞表达。15例翼状胬肉上皮的11例EGFR、ErbB2及ErbB3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明显不同,EGFR、ErbB2及ErbB3均在翼状胬肉上皮的全层表达,4例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11例翼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较正常结膜高。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增加,提示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组织增生性疾病,翳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的异常表达及其与其上皮下组织相互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初发型翼状胬肉患者组织中p53表达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g AM  Lu 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890-1892
目的 研究初发型翼状胬肉组织p53的表达及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探讨以上因素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84例(96眼)初发型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织进行p53表达检测,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翼状胬肉组织细胞DNA指数(DNA index,DI)和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SPF);并与32眼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p53在翼状胬肉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膜(P<0.01);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相比,DI、SPF值均增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P53的高表达及DI值、SPF值的轻度增高,提示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细胞增殖异常及凋亡失衡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眼翼状胬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col Ⅲ)及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例翼状胬肉组织及8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MMP-3、LN、col Ⅲ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情况,用Masson及VG染色法检测各标本中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HE染色: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下基质中存在结缔组织的增生和血管形成;基质浅层存在一无定形物质透明区及粗糙的颗粒样嗜酸性物质,在翼状胬肉体部深层基质中存在粗糙的纤维组织;正常球结膜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可见成纤维细胞,散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毛细血管;Masson染色:翼状胬肉浅层基质中存在致密的胶原纤维染色,深层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存在变性样改变;VG染色:翼状胬肉组织深层基质中存在大量变性的胶原纤维,其间夹杂黑色的弹性纤维;免疫组化染色法:MMP-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呈强表达,成纤维细胞中呈中等强度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中未见表达;LN在血管壁中呈强表达,在上皮细胞基底膜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在整个基质中未见明显表达;col Ⅲ在整个翼状胬肉基质中呈强表达。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CM的成分较正常球结膜发生改变,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col 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LN及胶原纤维可能对翼状胬肉中血管形成、细胞粘附和迁移及ECM重建起作用;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其对ECM成分的降解作用可能有助于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向角膜中央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MMP-1、MMP-9、TGF-β1的表达差异。结果:MMP-1、MMP-9、TGF-β1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各层中均有表达,在上皮层和血管内皮层强阳性表达。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层表达较弱,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细胞外基质中为阴性表达。翼状胬肉组织MMP-1、MMP-9、TGF-β1的表达强于正常结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水平的MMP、TGF-β1是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CNA、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PCNA、Caspase-3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55%(11/20),正常结膜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为90%(9/10)。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19/20),正常结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0%(6/10)。Caspase-3、PCNA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和Caspase-3在翼状胬肉中的低表达,提示细胞凋亡和增殖异常,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ErbB2及 ErbB3]在翼状胬肉上皮内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对15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EGFR、ErbB2及ErbB3蛋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结膜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正常结膜上皮中,EGFR在其基底层细胞表达,而ErbB2及ErbB3则在其表层细胞表达.15例翼状胬肉上皮的11例EGFR、ErbB2及ErbB3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明显不同,EGFR、ErbB2及ErbB3均在翼状胬肉上皮的全层表达,4例表达方式与正常结膜相似.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证实11例翼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较正常结膜高.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上皮EGFR、ErbB2及ErbB3表达增加,提示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组织增生性疾病,翳状胬肉上皮EGFR、ErbB2及ErbB3的异常表达及其与其上皮下组织相互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PCNA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乃民  李海  巫宇舟  周欣  陈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690-2692
目的:分析PCNA、Bcl-xl、bak蛋白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CNA、Bcl-xl、bak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Bcl-xl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正常结膜无表达。bak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CNA与Bcl-xl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xl、bak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85只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球结膜与增殖变性组织,切除胬肉及变性组织,在球结膜下放置0.2mg/mL的MMC棉片5min。彻底冲洗后将同侧眼上方带有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瓣移植到暴露巩膜上,术后0.2mg/mLMMC滴眼液点眼。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反应轻,移植片存活,2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36%。结论显微切除联合MMC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盆底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是以盆底支持组织薄弱为特性的-类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生是-个复杂的过程。盆底组织内弹性纤维结构或功能异常可直接导致POP的发生。类赖氨酰氧化酶-1(1ysyloxidase—likeprotein-1,LOXL-1)是弹性蛋白保持正常结构功能的关键酶。LOXL-1缺失或功能障碍,将导致弹性纤维功能紊乱,从而引起POP。本研究就LOXL-1在POP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