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 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ASIA分级B、C、D级,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6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前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76.4)m L、(243.6±25.9)min,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治疗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前路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分别为(75.6±13.3)分、(76.4±16.3)分,均优于后路组,均P<0.05;治疗后,前路组Cobb’s角、伤椎高度分别为(43±4)度、(3.7±0.6)cm,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佳,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水平。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伤椎高度,降低Cobb角水平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术,但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分析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有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前路手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触觉评分、手术时间、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与伤椎高度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伤椎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减压术相比,前路减压术对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内固定力学,明显缓解患者脊髓压迫。虽这种入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路、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运动、触觉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74.8±18.2)min vs (210.4±18.5)min]术中出血量[(385.2±20.4)mL vs (440.2±20.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3.78±0.15)cm、Cobb's角(42.5±4.2)°显著优于对照组(2.43±0.17)cm、(30.1±5.3)°(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评分(71.5±12.4)、触觉评分(71.8±11.5)显著优于对照组(52.7±11.8)、(58.3±11.4)(P<0.05)。结论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运动、触觉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后路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进行治疗,通过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前缘高度、Cobb角和JOA评分情况,分析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后路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前路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2组患者脊柱前缘高度和Cobb角无明显差别(P>0.05);而12个月及24个月时,前路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以及JOA评分优于后路组患者(P<0.05).结论 后路手术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前路手术在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脊髓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袁新军 《河北医学》2014,(5):780-783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早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脊椎及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早期组在受伤后不耽误常规治疗措施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一般在5h内)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延迟组在处理好其他较紧急的损伤后(一般不超过3d)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排尿及排便障碍的例数明显少于延迟组( P<0.05),早期组的ASIA分级、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及治疗后一年能从事的劳动类型均优于延迟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 s角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前后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受压脊髓的恢复情况,但对椎体的恢复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脊髓前后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切除脊髓前后减压和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与采用传统后入路手术治疗的42例对照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伤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4.3%,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半椎板切除脊髓前后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简便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固定可靠,对患者脊柱结构造成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不同减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间接减压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直接减压术,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独立生活率达66.67%,ASIA评级改善率达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减压术与直接减压术疗效相当,但间接减压术并发症较少、独立生活率高及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陈恩良  李长明  许建柱  赵士杰  全仁夫 《浙江医学》2017,39(20):1785-1788,182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行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后凸Cobb''s角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术中出血约900~1500(1150±83)ml,术中自体血回输;手术时间95~150(120±16)min。二期手术术中出血约300~600(430±57)ml,手术时间60~120(75±11)min。术后随访时间7~15(12.3±2.1)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X线或CT检查示脊柱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植物无松动、断裂及脱位情况,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s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波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及人工椎体重建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工椎体用于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手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5 年1 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的资料,按手 术距离受伤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伤后72 h 内手术者为A 组;≥ 72 h 者为B 组。A 组40 例,年龄21 ~ 62 岁, T11 3 例,T12 10 例,L1 15 例,L2 12 例。B 组39 例,年龄20 ~ 69 岁,T11 2 例,T12 9 例,L1 16 例,L2 12 例。比 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矫形效果。结果 随访24 ~ 47 个月,平均(31.3±9.8)个月。两组均无术后 感染、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的发生。A 组40 例中15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37.5%),B 组39 例中 33 例进行椎管内减压(84.6%)(P <0.05)。术前两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术后两组间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比较, A 组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高于B 组(P <0.05);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椎体高度的恢复、矫形效果高于B 组。 结论 对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72 h 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和矫形效果,72 h 内手术利于进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椎管内减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干预对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收治的462例不完全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387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8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6例,单纯后路减压术78例),非手术组75例.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随访12~27个月,432例患者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率为93.51%,手术组改善率(381例,98.45%)高于非手术组(51例,68.00%).各组治疗后ASI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各组治疗前后ASIA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手术组ASIA评分差值大于非手术组(P<0.05),而且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ASIA评分差值大于单纯后路手术(P<0.05).结论 急性不完全颈脊髓损伤宜早期外科干预,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前路与后路重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因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接受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28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前侧入路组15例,后侧入路组13例.通过术后随访,采用相应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SIA运动神经评分,呼吸道感染以及肋间神经痛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血气胸、术后腹胀以及便秘发生率等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显著高于后侧入路组.两组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所有病例手术干预节段均获得坚强骨性融合.两组术前的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入路组显著大于后侧入路组.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围手术并发症更为常见,术后短期内两种入路手术的功能效果相当,但后路手术的影像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伟  潘显明  邓少林  廖冬发 《四川医学》2012,33(9):1554-1556
目的前入路减压伤椎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分析及效果评价。方法对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后突的椎体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于伤椎及其上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植骨块全部融合,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椎管容量扩大,无骨片残留。结论该术式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手术要点、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