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秋霞 《中外医疗》2011,30(32):72-7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研究。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06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与随机抽取非感染疾病性小儿进行CRP与PCT检测。结果感染组患儿在PCT、CRP测定中均高于非感染组(P〈0.01),重症组PCT、CRP测定较非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有明显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感染组PCT、CRP明显下降,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为83.9%,特异性为80.2%;CRP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为60.4%,特异性为91.5%。进行比较,PCT、CRP检测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1),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CT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检测PCT、CRP可有效提高小儿早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水平,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08-1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细菌感染患者和150例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期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细菌感染组和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CRP和PCT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的CRP水平为(0.1161±0.0182)g/L、PCT水平为(0.08±0.01)×10-3g/L,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患者[CRP:(0.0637±0.0181)g/L、PCT:(2.36±0.03)×10-3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C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CRP检测,但联合检测优势并不显著。结论在细菌性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鉴别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血清C反应蛋白,鉴别能力更优异,但联合检测的意义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徐静  王亚亭 《安徽医学》2014,(3):361-36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WBC的测定在儿童不同病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确诊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5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40例)和病毒感染组(36例),比较每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及WBC水平较病毒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较病毒感染组明显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比较,血清PCT及WBC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及WBC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和0.69。结论血清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对鉴别儿童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海华  陶晓根 《安徽医学》2015,36(11):1342-1345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及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在明确感染的前提下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30例和非感染组70例,对其进行血清 PCT、CRP 和 WBC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 PCT、CRP 及 WBC 计数之间的差别,并计算 PCT、CRP 和 WBC 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 PCT 和CRP 检测值高于非感染组患者( P <0.05),而 WBC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CT 升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95.4%)和特异性(91.4%)要高于 CRP 和 WBC(P <0.05);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革兰阴性菌(G -菌)感染组患者的 PCT 高于革兰阳性菌(G +菌)感染组(P <0.05)。抗菌药物治疗后,PCT 水平下降幅度较 CRP 大(P <0.05),WBC 变化幅度较小(P <0.05)。结论 PCT 可作为感染性疾病初步诊断的指标之一,并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及指导判断抗菌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针对早期感染性疾病进行预测,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5月就诊的120例疑似感染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感染类别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感染组分为全身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采用ELISA免疫法和比浊法测定所有患者的PCT及CRP水平。结果将PCT阈值设定为0.5ng/ml预测感染的敏感性为70.5%,特异性83.2%,阳性预测值83.2%,阴性预测值29.4%;CRP阈值设定为5mg/L时,敏感性为76.5%,特异性66.9%,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38.5%;全身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各组间CRP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和PCT均可以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它们的水平可能同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预测中将两者联合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感染性疾病入院治疗的新生儿137例,根据是否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依据细菌感染程度分为轻度组、重度组。观察并统计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PCT、CRP表达水平,分别以PCT0.5ng/m L、CRP3 mg/L为阳性,统计PCT、CR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阴性例数,评估PCT、CRP及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同时,比较轻度组、重度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均较非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PCT、CRP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87.8%,较PCT、CRP单独检测均显著升高(P0.05);重度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CRP表达水平较轻度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CT、CRP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且其表达水平升高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麟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6,37(7):822-825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C)、血沉(ESR)、铁蛋白(SF)早期检测对成人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达到FUO诊断标准的成年病例(年龄≥16岁)303例,依照出院诊断分为感染性疾病组217例,风湿性疾病组51例,肿瘤性疾病组35例,对3组病例的PCT、hs-CRP、NC、ESR、S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组hs-CRP水平最高,同时肿瘤组高于感染组;感染组的NC水平较高,且肿瘤组高于风湿组;hs-CRP、NC分别通过LSD法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PCT、NC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且感染组NC的AUC为最大;hs-CRP在感染组和风湿组的AUC相近;ESR仅在风湿组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合理的准确性;SF对风湿性和肿瘤性疾病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风湿组AUC为最高。结论 PCT、hs-CRP、NC、ESR、SF的早期检测对成人FUO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指向性,5项指标全面完善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感染性疾病和40例非感染性疾病血清中PCT,CRP的含量.结果:(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感染时,PCT,CRP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38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与非感染组(3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及CRP水平,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CT及CRP水平的差异以及PCT与CRP水平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CRP水平对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治疗前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2,P<0.01)。以PCT>1.78ng/ml为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界限,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78.0%和92.6%;以CRP>13.2μg/ml为早期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界限,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1.5%;两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0.0%和95.6%,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 CI:0.821~0.959)。结论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早期PCT及CRP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水平可作为诊断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疾病PCT与CRP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45例病毒感染性疾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的PCT、CRP,对其结果进行分析,PCT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法;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的PCT、CRP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F=43.589,P〈0.05)、CRP(F=23.576,P〈0.05);细菌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病毒感染组PCT与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的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CT(χ2=58.851,χ2=67.170,P〈0.05)、CRP(χ2=25.186,χ2=27.976,P〈0.05),病毒感染组PCT、CRP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CT(χ2=0.463,P〉0.05)、CRP(χ2=0.012,P〉0.05),细菌感染组PCT与CRP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88,P〈0.05)。结论 CRP在细菌感染中会出现阳性,但其不如PCT敏感;PCT检测是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 125,CA12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和PCT水平[(425.76±157.43) U/L、(1.326±0.434) ng/ml]均高于对照组[(314.27±132.95) U/L、(0.587±0.276) ng/ml],P<0.05。观察组腹水CA125和PCT水平[(567.34±213.75) U/L、(0.983±0.316) ng/ml]均高于对照组[(378.52±167.53) U/L、(0.214±0.105) ng/ml],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47例中,治疗后血清和腹水CA125、PCT水平[(411.53±152.13) U/L、(1.279±0.424) ng/ml;(558.76±202.14) U/L、(0.946±0.307) ng/ml)]均低于治疗前[(331.86±143.25) U/L、(0.635±0.265) ng/ml;(385.42±197.47) U/L、(0.546±0.324) ng/ml],P<0.05。血清CA125和腹水CA125呈正相关(r=0.882,P<0.001),血清PCT和腹水PCT呈正相关(r=0.856,P<0.001)。血清CA125水平和血清PC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升高,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改良性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初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每组50例。观察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血清p-mTOR、IL-18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P?<0.05);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PANSS总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mTOR、IL-18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mTOR、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2.18±12.56)VS(3.36±1.23)、(162.13±20.84)pg/ml VS (211.89±25.21)pg/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4.00% VS 20.00%,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改良性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可降低血清p-mTOR、IL-18水平,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单独接受齐拉西酮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tonin,PCT)水平异常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进行检测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每组患者4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其体内血清PCT水平,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情况。 结果 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0.34±2.64) n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23±0.05) ng/ml,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诊断结果敏感性(91.11%)、特异性(95.56%)、阳性预测值(88.89%)与非感染组患者 (48.89%、55.56%、62.22%)相比明显较高(P<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感染患者体内该物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可能出现感染,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PCT诊断敏感性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相对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62例 经造影或彩超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A组(32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B组(30例)经患肢小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从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度、治疗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大腿消肿率为(88±13)%,B组为(85±22)%,A组小腿消肿率(82± 16)%,B组为(84±15)%;A组静脉通畅度(84.55±2.34)%,B组(84.52±3.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尿激酶使用量少,疗程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形成优于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其具有疗程短、尿激酶使用量少、并发症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鉴别诊断及对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价作用。方法选取147例病人分为A组、B组、C组、D组。C组+D组称为感染组。测定各组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值,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感染组的记录指标中仅PCT与A 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9,P〈0.05)。结论 PCT可用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RS;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相比,PCT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疾病作出病情评价、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有症状和无症状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4例(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偶然发现卵圆孔未闭)92例(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均<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并评估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包括卵圆孔高度和长度、间隔偏移距离、原发间隔和继发间隔厚度。结果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卵圆孔高度(3.0±0.7)mm vs (2.1± 0.4)mm,继发隔厚度(6.1±1.2) mm vs (3.4±0.9)mm和间隔偏移距离(8.3±1.2)mm vs (4.2±1.3) mm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卵圆孔长度和原发间隔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症状组患者比较,有症状组患者长/高比值(3.1±0.4) mm vs (5.8±1.1) mm较小(P?<0.05)。结论 卵圆孔较高、间隔活动度较高、继发隔较厚有助于对<55岁的卵圆孔未闭患者隐源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风险进行分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外周血IL-35、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80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A组,n=49)和稳定期组(B组,n=31),同期健康体检者25名为对照者(C组,n=25)。ELISA法检测3组外周血清IL-35表达;检测3组外周血清hs-CRP。 结果COPD患者B组、A组外周血清IL-35表达水平分别为(4.171±1.339)ng/ml、(3.480±1.790)ng/ml,与对照组[(5.194±1.595)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61.143±30.024)mg/L]明显高于B组和C组[(12.161±4.495mg/L、(1.075±0.85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周血清IL-35与hs-CRP呈负相关性(r=-0.349,P=0.014),B组无负相关(r=-0.237,P=0.199)。 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清IL-35低表达及hs-CRP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AECOPD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载脂蛋白AI、(ApoAI)及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72例,根据放射性同位素(99mTc-DTPA)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GFR<50 ml/min组(G1);GFR 50-100ml/min组(G2);GFR>100 ml/min组(G3).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G1组(28例)较G2组(34例)ApoAI明显下降(1.07±0.2 9vs1.23±0.32 g/L,P<0.05),较G3组(10例)也明显下降(1.07±0.29 vs 1.51±0.51 g/L,P<0.05).G2、G3组间无差别.各组间TG、CHOL、Apo B、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GFR<50 ml/min时可出现Apo AI水平下降,但未发现TG、chol、ApoB、HDL-C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及炎症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4例,轻中型急性胰腺炎(MAP)组4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CRP、IL-6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4±0.5)ng/mL、(124.3±22.1)mg/L和(48.6±14.3)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0.3)ng/mL、(5.7±1.5)mg/L及(6.5±0.8)n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MAP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和治疗后SAP组患者的PCT水平分别为(4.8±1.4)ng/mL、(10.2±3.3)ng/mL,显著高于MAP组的(1.7±0.6)ng/mL、(4.2±0.9)ng/m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和MAP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前和治疗后SAP组患者的CRP水平分别为(28.5±3.7)mg/L、(114.9±21.5)mg/L、IL-6水平分别为(85.6±27.8)ng/L、(295.5±37.3)ng/L,均显著高于MAP组的(20.2±3.2)mg/L、(67.7±11.1)mg/L、(27.6±7.6)ng/L、(173.2±13.6)n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SAP组APACHEⅡ评分为(8.4±4.1)分、(7.8±3.7)分,明显低于MAP组的(11.7±5.4)分、(11.3±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患者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可有效诊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血清鸢尾素(Iris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患者182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4例;根据入院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cTNT 0~0.014ng/ml)、心肌损伤组(cTNT 0.015~0.05ng/ml)、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TNT>0.051ng/ml)。ACS组根据责任血管分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病变组及非左前降支病变组。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的血清Irisin水平较对照明显升高[(145.35±10.11) ng/ml vs (102.68±5.60) ng/ml,P<0.01],左前降支病变组(LAD病变)较非左前降支病变组(非LAD病变)Irisin水平升高[(123.86±8.05) ng/ml vs (108.27±5.72) ng/ml,P<0.05]。Irisin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分别r=0.259,P<0.01;r=0.445,P<0.01;r=0.179,P<0.05)。结论 Irisin在ACS时明显升高,对ACS有预测和诊断意义,有望成为ACS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