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肥胖抑制素与和肽素在肥胖型与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和健康女性体内的表达差异,分析两者与PCO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非肥胖组和对照组,用生化分析仪分析各项生化指标,化学发光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激素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和肽素、肥胖抑制素和睾酮。超声检测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多毛症通过Ferriman-Gallwey评分标准诊断,测量每个研究对象的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SPSS 11.5分析和肽素、肥胖抑制素和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和CRP在非肥胖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肥胖组均高于非肥胖组(P <0.05)。F-G评分分值和总睾酮量在非肥胖组中高于对照组(P <0.05)。而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 <0.05)。肥胖抑制素在非肥胖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肥胖组低于非肥胖组(P <0.05)。和肽素在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 =0.002)。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肥胖抑制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和肽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肥胖抑制素在PCOS患者中低表达,和肽素在PCOS患者中高表达,在肥胖患者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肥胖抑制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负相关,和肽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其均有望成为预测PCOS患者早期心血管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500例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桡动脉(C-RPWV)及颈-股动脉(C-FPWV)评价动脉硬化。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及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动脉硬化298例,占59.6%。动脉硬化组病程、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氨基肽酶N(APN)、C-RPWV、C-FPWV水平明显高于非动脉硬化组,且糖尿病史、吸烟史例数亦多于非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MI、LDL-C、TG、TC、CRP水平升高及既往糖尿病史、吸烟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WV与BMI、糖尿病史、吸烟史、LDL-C、CRP呈正相关(P <0.05);C-FPWV与吸烟史、LDL-C、TG、TC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 RPWV、C-FPWV增加与BMI、LDL-C、TG、TC、CRP水平升高及糖尿病史、吸烟史存在相关性,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130例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145例仅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25 kg/m2、冠心病年限患者多于对照组,Hcy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及LDL-C水平增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P <0.05)。冠心病患者中Hcy四分位水平最高组(>15.77μg/ml)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最低组(<10.33μg/ml)的1.84倍(P =0.024),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风险仍存在,■为1.74倍(P =0.04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随血清Hcy水平升高其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时间,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20例首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诊断时间为起始点,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发生任何一种并发症为终点,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8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例出现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有20例患者未出现慢性并发症,占16.7%。随着时间延长,每年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等。单因素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存在相关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高血压(HTN)患者难治性高血压(RH)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泸州市3家大型医院血液透析(HD)中心的225例MHD合并HTN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RH患者70例,非RH患者15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电解质、血红蛋白、干体重等临床资料,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合并HTN患者RH的影响因素。结果  MHD合并HTN患者RH患病率为31.1%,MHD合并HTN患者RH组HD前血钠浓度≥140 mmol/L的比例、尿素清除指数(Kt/V)<1.2的比例、血甲状旁腺激素(PTH)≥150 ng/L的比例以及血液灌流(HP)<2 h/月比例均高于非RH患者(P <0.05),而干体重达标率低于非RH患者(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D合并HTN患者发生RH与Kt/V、血PTH以及HP频率独立相关。结论  MHD合并HTN患者RH的患病率高;Kt/V<1.2、血PTH≥150 ng/L、HP频率<2 h/月是MHD合并HTN患者R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205例甲状腺结节新发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  调查2015年在解放军八二医院内分泌科被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205例新发患者,收集其人口学基本信息、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5例甲状腺结节新发患者中,女性占86.83%(178/205);主要患病年龄为40~59岁。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占比例最高,为35.12%(72/205),其次为甲状腺功能正常,占20.49%(45/205),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最低,仅占11.22%(23/2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直径≥1.0 cm组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高于直径<1.0 c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仅女性单发结节组TSH水平高于多发结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发结节和大结节的患者TSH水平较高,应及时治疗并定期进行B超和TSH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运动平板试验(TET)在胸外科非心脏病患者术前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TET异常的33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CHD的金标准。比较TET阳性组和可疑阳性组的CHD阳性预测值以及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对TET阳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336例患者中,男性252例(75%),女性84例(25%);平均年龄(59.77±7.92)岁。TET阳性组对CHD的阳性预测值高于可疑阳性组(36.36% vs 23.04%,P =0.008);TET老年组(年龄≥60岁)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中年组(年龄<60岁)(40.35% vs 15.76%,P =0.000);TET男性组高于女性组(31.35% vs 19.05%,P =0.030);高血压组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高血压组(57.69% vs 22.89%,P =0.000);糖尿病组CHD阳性预测值高于非糖尿病组(62.07% vs 25.08%,P=0.000),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T可作为术前CHD常规筛查手段以评估手术风险,指导制订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案。TET阳性较可疑阳性具有更高的CHD阳性预测值。老年人较中年人、男性较女性、高血压或糖尿病较无高血压或无糖尿病的TET阳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价造影剂肾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755例,并进行12个月随访。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造影剂肾病组和非造影剂肾病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12个月随访临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755例患者中,男性466例,女性289例,发生造影剂肾病51例(6.8%);与非造影剂组患者比较,造影剂肾病组有更多的高龄患者、吸烟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平均Syntax积分在造影剂肾病组为(33.6±10.6)分,非造影剂肾病组为(22.1±6.8)分;造影剂肾病组患者LVEF为(38.5±8.87)%,非造影剂肾病组患者为(42.76±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2个月随访的主要不良事件率在造影剂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造影剂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肾病是冠心病患者12个月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可应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血生物化学检测及HBV-DNA定量检测。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0-G1组、G2组和G3-G4组,比较不同肝脏炎症活动度患者间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stic多元回归分析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的因素。结果  1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87例仅有轻度活动性炎症(G0-G1、G2),占77.68%。G0-G1组、G2组及G3-G4组3组患者间年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AST-PLT比值 (APRI)、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汁酸(TBA)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炎症活动度与年龄、PT、AST、γ-GT、APRI、TBA呈正相关(P <0.05);与PLT、PA及ChE呈负相关(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T、AST、γ-GT、PA及ChE是影响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发生明显炎症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大、血清PT、AST及γ-GT水平升高、PA及ChE水平降低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发生显著炎症改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的表达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构建实时定量PCR检测BCRP基因表达的技术,定量检测20例初治组AML患者、20例完全缓解组AML患者及20例难治复发组AML患者BCRP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ML患者和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BCR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1),初治组、完全缓解组、难治复发组的BCRP表达均存在差异(P <0.01),其中难治复发组表达最高,初治组次之,完全缓解组最低。结论  BCRP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增高,BCRP的表达水平可能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可能是A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结石复发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结石未复发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胆总管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乳头旁憩室、胆道感染、胆道手术史、胆囊结石、胆囊切除、胆总管直径≥1.5 cm、胆管角≤120°、胆道狭窄、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胆固醇结石、结石直径≥1 cm、结石数量≥2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2.692(95%CI:1.906,6.884)P =0.024],乳头旁憩室[■=3.201(95%CI:1.993,6.756)P =0.032],胆总管直径≥1.5 cm[■=3.234(95%CI:1.742,6.875)P =0.024],胆管角≤120°[■=2.305(95%CI:1.822,6.901)P =0.021]为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加强预防措施,如控制胆道感染、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胆道动力等,标本兼治尚能有效地解决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声BI-RADS 3级的乳腺结节(Φ≤2 cm)70例,探讨BI-RADS 3级的乳腺结节需临床干预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70例经超声首次分级为BI-RADS 3级的乳腺结节(Φ≤2 c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病例中,恶性3例(4.29%),良性病变67例(95.71%);其中年龄(χ2=5.011,P =0.027)、绝经(χ2=9.240,P =0.004)、结节数目≥2(χ2=7.624,P =0.010)、外上象限(χ2=8.182,P =0.007)、有乳腺癌家族史(χ2=7.222,P =0.013)、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χ2=9.892,P =0.003)、初潮年龄≤13岁(χ2=9.736,P =0.003)、未生育(χ2=8.182,P = 0.007)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与雌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BM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患者年龄、绝经、单发结节、位于外上象限、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初潮年龄以及未育与乳腺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对于存在以上高危因素的BI-RADS 3级患者需进行临床干预,必要时手术治疗,不建议患者随访观察以免加重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227例甲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甲亢伴房颤组(n =49)和甲亢无房颤组(n =178),排外除甲亢以外其他疾病导致的房颤及其他可以引起尿酸水平变化的因素。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结果,并对这些数据与房颤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甲亢伴房颤组的年龄、甲亢病程、尿素氮、肌酐、尿酸、球蛋白、左心房前后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甲亢无房颤组(P <0.05),甲亢伴房颤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甲亢无房颤组(P <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097,95%CI:1.036,1.160)、尿酸(■:1.009,95%CI:1.002,1.016)、左心房前后径(■:1.294,95%CI:1.134,1.476)及左室射血分数(■:0.902,95%CI:0.814,1.000)是甲亢患者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尿酸水平是甲亢患者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也与甲亢患者房颤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中的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布及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05月-2015年05月因AECOPD住院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其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AECOPD患者127例。PCR病毒检测阳性例数52例(40.94%),单一病毒感染患者36例(28.34%),双重病毒感染患者16例(12.60%)。病毒检测阳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病毒检测阴性组[(11.5±0.96)d vs(8.99±0.42)d,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 =0.029)、糖尿病(P = 0.001)、呼吸衰竭(P =0.049)、既往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P =0.028)是AECOPD患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AECOPD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病毒感染使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吸烟、糖尿病、呼吸衰竭、既往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可能是COPD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防治有助于降低AECO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主要临床亚型、病程、使用多巴制剂的疗程及当前的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396例患者坚持规律服药2个月以上,并且其中的105例患者出现异动症,LID组与非LID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使用左旋多巴疗程、剂量、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动症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使用左旋多巴的日剂量是L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以及使用左旋多巴日剂量较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异动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93例,其中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80例(20.62%),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13例(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白细胞水平较高、术前血肌酐水平较高、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峰值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2、1.846、1.825和2.089,P <0.05)。PND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1.756和2.848)。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TND与术前白细胞、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PN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脑卒中史有关,术前抗感染治疗、降低血肌酐及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