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通过胃镜介导的微创手术,自1980年Ganderer和Ponsky首次报道以来,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0年以来我院为在本院住院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了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供给上的应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PEG,并观察患者的吸入性肺炎、营养状态、血浆白蛋白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成功,进行PEG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均不同程度改善,且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PEG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为患者康复提供了营养保证,且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行PEG术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G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其营养水平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其中17例患者成功实施PEG术,术后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平均指数均较术前提高,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术前减少,时间缩短,且...  相似文献   

4.
钟永锋  范利好 《广东医学》2012,33(5):654-656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2 h内进行胃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第71、4天的营养指标,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杨琴  王莉 《当代医学》2010,16(15):102-10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lc Gastrostomy,PEG)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2007年12月~2009年5月4例患者进行PEG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总结要点并逐步完善。结果均获得满意疗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PEG避免了外科手术的操作,并发症少,管饲安全简便,辅以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方蓉  姜启周 《浙江医学》2009,31(5):686-687
重型颅脑损伤而昏迷的患者长期不能经口进食,需放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但易致反流性食管炎和吸人性肺炎,使病情恶化。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与消化内科联合开展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0例均造瘘成功。有2例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经消毒换药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堵管,均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PEG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前充分的准备及术后精心护理是PEG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皮内镜胃造瘘(Pere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纤维内镜的协助下,经皮置入胃造瘘管,以达到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行胃肠道营养或胃肠道减压的治疗目的。自从1980年Ganderer等介绍PEG技术以来,病已在国外临床上广为应用。临床实践证明,应用PEG技术较手术胃造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创伤性小的内镜治疗技术。 1 器械 内镜、活检钳或圈套器、16~20号套管穿刺针、特制胃造瘘管(美国Wilson-cook等公司生产)、导丝或牵引线、小切开手术包等。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绍云  阙思伟 《湖南医学》2000,17(4):269-27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技术操作及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 2006年 7月- 12月行 PEG/PEJ术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行经鼻留置胃管术对照组患者作比较研究.结果 PEG/PEJ术后 (1~ 13)天,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EG/PEJ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营养管放置术.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 PEG/PEJ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对43例符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适应症的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43例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后全部接受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手术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近年来我院行胃造瘘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组(A组)和手术胃造瘘术组(B组)。对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5.4分钟和4.7%,明显少于B组116.3±17.2分钟和20.4%,均P〈0.05。结论:相对于手术胃造瘘术,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在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5.
陈永菊 《吉林医学》2012,33(33):7389-7390
目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优点与护理。方法:通过对25例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与优质的护理。结果:对以上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相应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使用该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理想,且容易操作,并发症少。同时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结论:在手术结束之后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尤其是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管饲方法,保持胃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保护好PEG管,同时教会家属密切观察患者造瘘口周围的皮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两种造瘘术方法的对比,探讨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优势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间需进行胃造瘘术的1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并作为研究组。另抽取8例同种病历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而对照组则采取传统外科胃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造瘘管置入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均达到100%,但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是无需经开腹就能使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营养恢复的一种手段,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蕾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10):802-803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my,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微创胃造瘘手术。主要适用于因为某些疾病导致长期或较长时间进食困难或吞咽功能丧失、食管梗阻所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采用PEG方法重建消化道营养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快捷,对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教育与患者术中是否能认真配合手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行PEG患者52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个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共3例(11.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78.4±6.8)、(86.3±8.7)、(82.6±9.6)、(84.6±8.4),对照组分别为(61.0±7.3)、(60.2±8.3)、(64.1±8.3)、(67.1±9.8),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和术后的整个围术期护理在PEG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方法将56例因危重疾病致进食困难、咽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鼻饲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26例实施PEG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14 d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白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14 d后体质量指数(BMI)为(18.98±1.31)kg/m^2、(19.32±1.64)kg/m^2,大于对照组的(18.36±1.22)kg/m^2、(18.63±1.67)kg/m^2(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为(2.76±0.28)d,短于对照组的(3.16±0.43)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 PEG操作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应用胃镜经皮放置胃造瘘管,用于吞咽困难,吞咽功能丧失或食管退行病变而不能进食的患者。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等特点,临床应用不断增多,目前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首选治疗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