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糜蛋白酶在中重度前房积血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41例41眼中重度性前房积血的患者,其中22例予局部配合α-糜蛋白酶注射为观察组,19例未局部配合α-糜蛋白酶注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前房积血吸收情况及前房积血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22眼治疗后,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缩短,前房积血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中重度性前房积血的患者,经常规足量药物治疗时,如果局部配合α-糜蛋白酶注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缩短,前房积血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陆荣 《吉林医学》2013,34(18):3560-356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对挫伤性前房积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伤后立即全身给予止血,静卧,包眼治疗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A组患者入院24 h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B组患者则入院24 h内,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B组不同前房积血分级患者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A组患者(77.27%)(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提高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儿童钝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钝挫伤性前房积血患儿55例(55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28只眼),对照组27例(27只眼).治疗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为主,配合常规西医疗法,共治疗10天为1个疗程,随诊3个月.对照组予止血药物及维生素类药物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及前房积血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0天后前后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积血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配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儿童钝挫伤性前房积血,疗效显著,经济适用,明显缩短病程,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适用于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以注射用血栓通为主联合西医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挫伤性前房积血56例(56眼),分为血栓通治疗组与6-氨基己酸对照组,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通治疗组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平均4.85天,对照组平均6.45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结合西医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应用方便、安全,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倒,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前房出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8例(13.79%)发生继发性出...  相似文献   

6.
马继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302-304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7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休息,双眼包扎,应用止血剂、高渗脱水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后期用活血化瘀药物,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有的做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1d~5d,Ⅱ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6d~10d,Ⅲ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11d~19d。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5例,0.1~0.3者11例,0.4~0.9者23例,1.0以上者39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出血量多少和挫伤程度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98例挫伤性前房出血进行治疗,方法 是双眼包扎,半卧位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根据病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高渗液等.同时观察积血吸收的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 积血吸收的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1~4天,Ⅱ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5~8天,Ⅲ级前房积血吸收的时间9~17天.前房积血吸收后的视力:0.1(4.0)以下者5例,0.1~0.3(4.0~4.5)者15例,0.4~0.8(4.6~4.9)者32例,1.0(5.0)以上者46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的视力恢复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有无并发症以及治疗时间均有关,积血量和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1%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前房积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前房积血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使用1%毛果芸香碱眼液,比较两组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积血吸收时间。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积血吸收明显缩短,瞳孔散大发生率降低,并有显著差异;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1%毛果芸香碱眼液可有效加快积血吸收缩短前房积血病程,并降低瞳孔散大发生率,但对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预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前房积血的吸收情况、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0年2月就诊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72例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致伤原因、积血程度、在常规根据病情轻重给予制动、止血、降眼压、散瞳、手术等给予对症治疗外。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入院后早期使用激素(67例);2组(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激素(105例),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观察患者积血吸收情况、视力改善和并发症等治疗效果。结果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患者中,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在1-5d(P=0.0012)和6-10d(P=0.0476)两个时间段积血完全吸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2组(P〈0.05)。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早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能够明显降低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的发生几率。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关键是加速积血的吸收和排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抓住早期手术时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早期使用激素有利于前房积血尽快吸收且可防止继发性前房出血,减少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钝伤性前房出血的效果.方法 80例(80只眼)钝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40例(40只眼):三七总甙片每日3次,一次1-2片,口服,三天后无活动性出血者结膜下注射尿激酶1000u,隔日1次,无再出血倾向者,酌情逐渐加大尿激酶用量至5000u.对照组40例(40只眼):采用常规治疗,止血药物选用止血芳酸.结果 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组积血吸收时间平均5.4天,对照组积血吸收时间平均11.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发生再生血患者比率同为7.5%,无差异性.结论 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钝伤性前房积血,能加速积血吸收,明显缩短病程,疗效优于以往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晏兴云  贺平  刘静  夏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280-128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其余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不同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干预,比较治疗过程中积血吸收时间、继发性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中剂量组积血吸收时间最短;高剂量组继发出血率最高;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缩短,继发出血率无差异;各组间高眼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剂量毛果芸香碱眼液治疗前房积血使积血吸收时间最短,继发出血少,是最安全的剂量,疗效最佳。毛果芸香碱在前房积血中对高眼压预防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7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如下治疗。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皮质类固醇,部分病例作前房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1~5d,Ⅱ级积血吸收时间6~10d,Ⅲ级积血吸收时间11~19d。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5例,0.1~0.3者11例,0.4~0.9者11例,1.0以上者39例。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有关,也与挫伤程度有关。并发症少和治疗早者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58例(15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 是半卧位,双眼绷带包扎、制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的应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5天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 结果 15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中积血吸收时间:少量积血98眼,1~5天;中量积血42眼,7~10天;大量积血18眼,12~20天.积血吸收后视力:0.05以下者1例,0.05~0.1者4例,0.2~ 0.3者9例,0.4~0.6者18例,0.7~0.9者42例,1.0以上者84例. 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28例(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双眼包扎,休息制动,应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神经营养剂,并及时处理并发症,5 d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128眼挫伤性前房积血者积血吸收时间:少量积血46眼,1~3 d;中量积血63眼,4~10 d;大量积血19眼,6~15 d.积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6例,0.1~0.3者8例,0.4~0.9者60例,1.0以上者54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并发症少、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药物治疗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栓通与甘露醇联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5例挫伤性Ⅱ级和Ⅲ级前房积血患者,应用血栓通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前房血平均4d吸收,与单用止血剂对照组比较,积血吸收时间明显缩短。此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无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非手术治疗76例,前房积血在2-13天吸收,7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积血吸收。结论 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并发症。同时对高眼压持续不降及眼压正常但积血多无改善者均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雾化吸入方案对喉结核治疗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喉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异烟肼、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对照组雾化吸入注射用水、硫酸链霉素、鱼腥草.比较两组治疗后7d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局部病变改善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d观察组的症状体征,局部病变平均改善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喉结核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生理盐水、异烟肼、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该组组合药液雾化吸入在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注射用水、硫酸链霉素、鱼腥草该组组合药液的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顿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4例(94眼)顿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半卧位,双眼绷带加压包扎、制动,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甘露醇的应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7d内治疗无效者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94眼挫伤性前房积血中积血吸收时间:前房积血吸收时间Ⅰ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2~4d,20眼(21.20%);Ⅱ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4~6天,51眼(54.2%);Ⅲ级前房积血吸收时间为6~12d,18眼(19.14%)。入院时视力光感至1m指数65例,0.01~0.1者17例,0.2~0.4者12例。出院时视力:0.05以下者3例,0.05~0.1者6例,0.2~0.3者2例,0.4~0.6者21例,0.8~1.0以上者62例。因外伤性白内障3例行白内障手术,2例因积血多引发继发青光眼行前房冲洗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顿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出血量的多少,眼球复合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的产生等与早期治疗有关。大多数前房积血治疗及时者视力恢复较好。但前房积血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因此在促进积血吸收的同时应注重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药物治疗的同时双眼绷带加压包扎和前房冲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年来收治的36例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给予丰卧位、止血、制动等综合治疗.结果 早期综合治疗后36例前房积血完全吸收.结论 挫伤性前房积血治疗的关键是止血、加速积血的吸收,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赵泉  钟凯人 《广东医学》2000,21(3):235-236
对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86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77例,手术治疗9例,治疗后视力提高者73例,前房积血完全吸收者达84例,未完全吸收者2例,平均积血吸收时间为4.3d。结论应用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