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CN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 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PCNSL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弥漫浸润,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伴灶性坏死和出血.免疫组化染色24例为B细胞型,2例为T细胞型.B细胞型中均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型中1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PCNS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病损;病理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淋巴瘤相似,瘤细胞弥漫分布,围绕血管浸润,有坏死、出血,淋巴瘤类型主要为B细胞型,小部分为T细胞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6~71岁.左侧9例,右侧6例,双侧同时发病2例,均为临床ⅠE期.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淋巴瘤,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16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20或CD79a,1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3和CD45RO.所有患者瘤细胞均不表达CD30、CD68、CK、Syn、PR、ER.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极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CN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该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颅内压增高、颅神经损害和肢体运动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多表现为颅内单发或多发病灶。 PCNSL的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瘤的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弥漫浸润,瘤细胞常围绕血管形成袖套状,伴灶性坏死和出血。免疫组化染色24例为B细胞型,2例为T细胞型。B细胞型中均为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T细胞型中1例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1例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PCNS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乏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病损;病理组织形态与淋巴结内淋巴瘤相似,瘤细胞弥漫分布,围绕血管浸润,有坏死、出血,淋巴瘤类型主要为B细胞型,小部分为T细胞型。  相似文献   

4.
毛建英  嵇学仙  徐信洪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68-1369,14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3例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临床表现、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为常见。2例为MALT淋巴瘤,1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非霍奇金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低,诊断依赖术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脾淋巴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CT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1例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孤立肿块型4例,表现为脾内巨大低密度肿块,呈不均匀性强化;多发肿块型5例,表现为脾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低密度灶,呈轻度均匀强化;弥漫浸润与粟粒结节型2例,仅表现为均匀、弥漫的脾肿大,病灶密度类似或稍低于正常脾组织,CT增强扫描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结论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原发性脾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表型分型。方法 复习4例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SP法行L26、CD45RO、CD79a、CD43、Kappa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4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按最新版WHO分类,1例为大B细胞性,3例为小B细胞性。免疫组化:126弥漫阳性,CD79a弥漫阳性,CK45RO灶性阳性,CD43灶性阳性,Kappa弥漫阳性。结论 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少见,其诊断应从严;预后较继发性脾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以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 2例发生在四肢、躯干的多发性病灶的病例 ,从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观察。结果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以皮肤水疱、皮下结节、多发性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 ,组织病变均呈脂膜炎样改变 ,瘤细胞主要浸润皮肤真皮及皮下组织 ,瘤组织可见明显大片状坏死 ,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壁并见血管壁的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4 5RO阳性 ,证实瘤细胞为T细胞型。结论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皮肤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呈脂膜炎样生长 ,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 ,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双侧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①1例34岁女性患有原发性双侧乳腺恶性肿瘤.②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呈片状及条索状排列,部分围血管分布,有明显嗜血管现象,瘤细胞胞质少,核小,深染有异型,部分核扭曲,染色质细,无淋巴上皮病变.③免疫组化染色:LCA、CD3、CD43均为阳性,而CD20、CD79a、CKLMW均为阴性.④随访: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乳腺原发性T细胞淋巴瘤是极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王占贵 《海南医学》2006,17(10):145-146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淋巴瘤病理特征与治疗、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回顾性分析与5例卵巢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主要表现为卵巢包块,来源于B细胞,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后,无1例复发.结论 卵巢原发性淋巴瘤大多数属于B细胞性,通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5例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包括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和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比较各型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发病年龄分别是28岁和62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结节性皮肤样丘疹,随访生存率为100%;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7岁、54岁、70岁,临床特点为结节肿块伴有溃疡形成,随访生存率81.0%。结论: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疾病及分型的病理表现、临床治疗、预后均不同,在临床确诊时需做好鉴别诊断,明确疾病分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To document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renal lymphoma (PRL) at 2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Methods:Data were retrieved from all PRLs that were diagnosed at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King Faisal Specialist Hospital and Research Centre, Jeddah, Saudi Arabia,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April 2022.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lides were reviewed, and additional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s were carried out in selected cases. Follow-up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Results:There were 17 identified cases of PRL.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4-76 years (median: 50.5 years and mean: 46.8 years), 11 (64.7%) were males, and 6 (35.3%) were females. There were 12 cases of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3 cases of Burkitt’s lymphoma, and 2 cases of 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The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22 months. The one-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71% and the 2-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43% during follow-up.Conclusion:Primary renal lymphomas in Saudi patients are more common in males and seen in a relatively younger age group compared to the available worldwide data. The diagnosis of PRL is important to avoid tumor dissemination and unnecessary nephrectom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s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 and 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is the most common subtyp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DLBC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按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收集31例乳腺原发性DLBCL,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并进行诊疗随访。结果: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14例,Ⅲ期1例,Ⅳ期1例。镜下多呈现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分布,呈"哨兵样"排列,残存乳腺结构。可行免疫分型的病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31例患者中29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5年,其中16例存活,13例死亡,生存时间5~41个月。结论:乳腺原发性DLBLC免疫表型多为非GCB型,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等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35例PCNSL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随访 ,应用单克隆抗体LCA、CD2 0、GFAP、CD4 5RO、P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本组所有 35例淋巴瘤细胞在脑组织中呈弥漫性生长 ,分布疏密不均 ,但无滤泡形成 ,肿瘤内血管不同程度增生 ,2 1例 (6 0 % )可明显见到淋巴瘤细胞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分布和多层环状向心性排列。本组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2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2例、弥漫性大T细胞淋巴瘤 1例。结论 PCNSL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存在异质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定淋巴瘤细胞的干系分化 ,达到相互鉴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Bai XF  Liang JW  Zhao DB  Shao YF  Zhao 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4):1673-167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年2月至2006年3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按照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类,并就治疗经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经查体发现者48.8%(21例)。42例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肿瘤活检。良性16例,其中脾血管瘤15例,脾淋巴管瘤1例;恶性肿瘤24例,其中脾淋巴瘤16例,脾血管肉瘤8例,多数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3年生存率为88.7%,脾血管肉瘤平均生存时间为10.4个月。结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B超和CT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切除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探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治疗方法 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34例PSIL的病例资料,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4例PSIL患者中,常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最常见,尤其是末端回肠和回盲部.26例随访>1年的PSIL患者中,肿瘤无穿孔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伴穿孔者(76.2% vs 20.0%)(P<0.05);手术联合术后化疗者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者(88.2% vs 22.2%)(P<0.01);ⅠE/ⅡE期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E/ⅣE期(100.0% vs 43.8%)(P<0.05),ⅠE/ⅡE期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ⅢE/ⅣE期[(61.8±4.9)月 vs(24.8±6.7)月](P<0.05);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47.4±6.2)月 vs(5.0±3.1)月](P<0.05).结论 PSIL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病变部位以回肠多见,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是否伴有穿孔有助于对本病预后的判断,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T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PTL进行了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总结了近10年国内发表的199例PTL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 PTL多发于老年妇女,多有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块。B细胞性PTL占94.5%(190/201),T细胞性PTL占5.5%(11/201)。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为B细胞性,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复旦大学上海肿瘤中心(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FUSCC)的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 IHC)分类模型研究不同分子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差异。方法 收集98例于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疗的TNBC患者肿瘤组织蜡块,基于IHC分类模型将上述患者分成4组,腔面雄激素受体亚型(luminal androgen recepto, LAR):AR (+);免疫调节亚型(immunomodulatory,IM):AR (-),CD8(+);基底样免疫抑制亚型(basallike immune-suppressed,BLIS):AR(-),CD8(-),FOXC1(+);间充质亚型(mesenchymal-like,MES):AR(-),CD8(-),FOXC1(-),DCLK1(+)。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8例TNBC中,90例可通过IHC分类模型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又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型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标记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胃肠道黏膜活检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心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位于右心房并向上下腔静脉延伸、部分与左心房壁相连,镜下为弥漫性增生曲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间有瘤巨细胞。细胞核呈泡状,核膜厚,可见清晰的核仁,免疫组化CD20(++)、CD79a(+)。结论 原发性心脏恶性淋巴瘤罕见,病因学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为B细胞系淋巴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