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特点及原因。方法:2004年9月至12月,针对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了天津、上海、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等省、市网球队共66名运动员,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等。诊断标准依照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第4版中的腕软骨盘损伤及下桡尺关节损伤症状及诊断。结果:66名网球运动员中,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35人(53%),有重复损伤史24人(68.6%);急性损伤15人,其中有重复损伤史6人(17.1%),慢性损伤20人(57.1%),其中有重复损伤史18人(51.4%)。击球不准致伤14人(40%),慢性劳损20人(57.1%),摔伤1人(2.9%)。结果提示: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发生率较高,易重复损伤。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男子摔跤、柔道运动员腰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山西省男子摔跤、柔道运动员腰部各种损伤的发病率及其发生原因,提高防治水平。方法:选取山西省男子摔跤、柔道运动员66名,对其腰部损伤情况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临床检查。结果:共有30人发生腰部损伤,占被调查人数的45.45%。各种损伤共计42人次,分别为:腰肌拉伤及肌肉筋膜炎17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数的40.47%;韧带损伤10人次,占23.80%;椎间盘突出症9人次,占21.42%;其它损伤6人次,占14.28%。16~21岁发病率最高,占50%。急性损伤多于慢性伤,占73.8%。技术训练中受伤占多数,为52.38%。1个月内临床治愈率为54.76%。结果提示:山西省摔跤、柔道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与该项目对抗性强、训练强度大、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较差、训练安排不科学、保护措施不得力等因素有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绝大多数伤病可获得满意疗效,队医与教练员的良好配合,可减少伤病对训练的影响,并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的损伤与疾病发生特点。方法:对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前往医疗站就诊的运动员的损伤和疾病情况进行登记。医疗站医生收集运动员的医疗报告,每天上报给组委会医疗保障部,比赛结束后统一分析处理。按照国际奥委会损伤疾病监控系统(IOC injury and illness surveillance system)对运动员的损伤和疾病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与以往数据比较。结果:整个赛期2165名注册运动员中,172名运动员就诊,运动损伤53例(24‰),女性运动员损伤发生率(n=21,18‰)低于男性(n=32,32‰)。游泳项目的损伤病例数最多(n=20),公开水域项目的损伤发生率最高(50‰)。运动损伤好发部位为头部躯干(35.8%)、下肢(35.8%)。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皮肤擦伤,占全部就诊运动损伤病例的34%。整个赛期共发生疾病99例(46‰),呼吸道感染高发(n=40,40.4%),因牙齿问题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运动员人数最多(n=10,8例牙齿疾病,2例外伤导致牙齿断裂)。结果显示:与历届游泳锦标赛相比,本次比赛中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大为下降,呼吸系统感染是运动员的最常见疾病。预防牙病和牙齿健康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国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82名现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其中,女运动员36人,男运动员46人;年龄15~30岁,平均(21.05±3.21)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7.28±4.01)年。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周训练(10.73±1.26)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2.11±0.46小时。调查对象共有172处运动创伤,创伤发病率为93.90%,男、女无显著差异。最常见的创伤种类是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5.61%),其次是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肩关节脱位或孟唇损伤(各15.85%)、腰背部肌筋膜炎/肌肉劳损(14.63%);损伤最多的部位依次是膝关节(31.40%)、肩关节(18.02%)、踝关节(13.95%)、腰背部(11.05%);急性创伤占44.19%,急性转慢性创伤占34.88%,慢性创伤占20.93%;148例(86.05%)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其中,118例发生在对抗性训练中,只有24例发生比赛中;有123例(71.51%)创伤发生在17~22岁阶段。结论:摔跤运动创伤发病率高、创伤种类多,创伤机制难以准确描述,多为对抗本身导致了创伤;我国运动员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急性转慢性及慢性创伤占的比例高;对抗性训练是创伤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1例运动员与43例非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后并发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观察,分析探讨其损伤继发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及规律。方法应用膝关节镜观察关节软骨损伤的部位、病理改变、损伤程度,然后对损伤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与病程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软骨损伤总发生率为75%,运动员组为66.7%,非运动员组为79%,非运动员组软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运动员组(P<0.01),病程超过1年后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加重(P<0.01),但两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与非运动员ACL断裂后膝关节软骨损伤率明显增高,损伤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加重。ACL断裂后继发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家队等5支中国式摔跤队19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19名运动员中,伤14名,患病率73.68%;查出伤病29人次,人均发病率152.63%.调查结果表明训练场受伤占96.55%;损伤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时,占89.66%;损伤性质以急性转慢性为主,占65.52%;以膝(37.93%)、腰(24.14%)、小腿(13.79%)、手(10.34%)为好发部位;以腰肌筋膜炎、髌尖末端病、胫骨骨膜炎(13.79%)、指间关节损伤(10.34%)、腰3横突综合征(6.90%)及髌骨软骨软化症(6.90%)为多见;影响训练的创伤占48.28%;治疗总有效率68.97%;在病因中以专项训练因素为多见,占67.65%,其次为身体训练、训练安排及比赛因素等,其中以专项训练过多最为多见,其次为技术失误及误伤、缺乏保护等,占76.47%.作者指出,提高技术训练水平、加强训练场医务监督、重视急性伤的处理是减少创伤患病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象与方法对象 :1 984年至 2 0 0 1年备战亚洲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共 1 4届 )的国家男、女青年排球集训队运动员 1 2 5人 (男 43人 ,女 82人 ,重复参加集训者不累计) ,最小年龄男 1 6岁、女 1 5岁 ,最大年龄男 2 0岁、女 2 0岁 ;训练年限最短者男 3年、女 1 5年 ;专项训练年限最长者男 1 0年、女 8年。方法 ;以物理检查为主 ,辅以X线检查。2 结果见下表。急性损伤例数  占运动员总数比例 (% )占总伤数比例 (% )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9(男 3 ,女 6) 7.2 3 6腰部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关节损伤腰肌拉伤2 (男 )2 (男 1,女 1)1(女 )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情况,分析其常见症状、体征的分布特征及X线特征。方法:以国家拳击队、河南省拳击队61名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运动创伤专业医师对其进行颈部损伤的症状调查和体征检查;并为其中30名有头部受重击受伤史且伴有颈痛症状者拍摄颈椎X线正侧位、双斜位片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61例样本中,有头部受重击史49人,占80.3%。列前4位的症状依次是颈痛(68.9%)、颈性头晕(62.3%)、颈性头痛(49.2%)和颈部活动受限(39.3%)。C2棘突旁压痛、C2-3小关节压痛、枕下三角压痛等3个阳性体征出现频率最高,皆为38人(62.3%);颈性头痛、颈性头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枕下三角压痛、C2棘突压痛、C2-3小关节压痛等7个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与头部受重击密切相关。30例X线样本中,棘突偏离中线以C2最多(96.7%),棘突偏歪整体分布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小关节双边征以C3-4分布频率最高(53.3%);颈曲均值为26.59±1.93°,明显小于正常人群;椎间孔狭窄以C3-4最多(40%)。结论:优秀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特点是上位颈椎损伤几率较高;X线特征是棘突偏歪自上而下逐渐减少,小关节双影以C3-4出现率最高,颈椎曲度明显小于普通人群,C3-4和C4-5椎间孔狭窄发生率较高;头部受重击是拳击运动员颈椎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内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73年至 2 0 0 2年间我所诊治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共 5 4例 ,其中进行了关节内探查的有 40例 ,急性伤 9例 (≤ 6周 ) ,慢性伤 3 1例 ( >6周 )。分别对这 40例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及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了统计学研究 ,同时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之间和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的继发关节内损伤进行了统计学比较 ,对创伤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显示 ,后交叉韧带断裂最常见创伤机制为胫前伤 ( 5 1 85 % )。非运动员中摩托车伤最多见 ( 2 3 5 3 % )。伤后慢性期软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期 (P <0 0 5 )。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及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软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软骨损伤最易发生于髌股关节 (P <0 0 1 ) ,其次为股骨内髁负重区 ,与前交叉韧带断裂更易发生于内、外髁相比 ,明显不同。非运动员软骨损伤程度要重于运动员 (P <0 0 5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慢性期半月板损伤发生率相近。慢性期外侧半月板损伤居多 (P <0 0 1 )。运动员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P <0 0 1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均少于前交叉韧带 ,慢性期尤甚 (P <0 0 0 1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以外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1993~2006年间运动和娱乐中脊髓损伤的发病特点。方法:对北京地区4家具有全面救治脊髓损伤经验的医院和2家从事专业脊髓损伤康复的康复中心的病案进行了检索,收集符合"在运动和娱乐活动中发生的脊髓损伤"条件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项目、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结局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检索到符合检索条件病例57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为24.49±11.92岁(5~58岁),63.2%的患者在12~29岁。发生损伤的项目依次为:水上运动(37例,其中游泳36例),体操(5例),球类(4例),舞蹈和游戏(各3例),其它包括滑雪、跳高、拔河(各1例)。损伤程度:完全性损伤32例,占56.1%,不完全性25例,占43.9%;颈段脊髓为主要损伤部位,占89.5%,其中C4最常见,占45.6%,其次分别为C5(13.4%)、C6(11.9%),胸段脊髓仅占10.5%。结局:死亡2例,完全恢复1例,余下54例中,四肢瘫48例,占89%,截瘫6例,占11%。损伤原因因受伤项目不同而有差别,但多数导致损伤的潜在因素与缺乏安全意识有关。结论:北京地区1993~2006年间运动和娱乐中脊髓损伤的患者主要为青少年男性,尤其是学生;易发项目为游泳池跳水、体操、球类、舞蹈和游戏;主要损伤部位为颈段脊髓,尤其是C4,占2/3;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的比率为1.2∶1。2000~2006年发病人数较1993~1999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7名现役拳击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其中女运动员21人,男运动员26人;年龄14~29岁,平均(20.96±3.67)岁。结果:调查对象每周训练平均(10.25±1.28)次;每次训练时间平均(1.94±0.32)小时。调查对象共有92处运动创伤,创伤患病率为89.36%,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运动创伤是软组织撕裂伤、挫伤(53.19%),其次是腰背部肌肉劳损/肌筋膜炎(29.79%)、掌指关节肌腱韧带损伤(14.89%);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为头面部(33.70%),其后依次是上肢(25.00%)、腰背部(21.74%)、下肢(16.30%)和颈部(3.26%)。急性创伤占40.22%,急性转慢性占33.69%,慢性创伤占26.09%。71例创伤发生在训练中,占77.17%,其中28例发生在对抗性练习中,27例发生在专项技术练习中,14例发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21例(22.83%)创伤发生在比赛中。结论:我国拳击运动员训练时间长、训练量大,慢性创伤、急性转慢性创伤多,腰背部创伤比例高;训练量大是重要的致伤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65  
本研究对象是国家和省、市级运动队 2 9个 ,行业体协队 18个 ,49种运动项目 ,对 6 81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查出 317种损伤 ,有伤者 40 49名 ,患病率为 5 9 37%。其中腰背肌肉筋膜炎为 14 48% ,踝腓侧副韧带损伤为 4 49% ,膝半月板损伤为 4 2 0 % ,肩袖损伤为 4 0 7% ,髌骨末端病为 3 5 7% ;按受伤组织分类 :肌肉、腱、鞘、末端损伤患病率为 5 0 38% ,韧带损伤为 10 79% ,关节损伤为 9 47% ;各种运动项目患病率差异较大 ,自79 6 5 % - 5 5 6 %不等。共使用治疗方法 6 5种 ,其中使用最多 ,疗效稍好的前 3种方法为手法占 34 % ,针刺占 11 2 4% ,中药外敷占 9 77%。运动损伤对训练影响 ,能正规训练占 6 4 5 6 % ,运动量减少一半以内占 2 3 98% ,减少一半以上占9 10 % ,停训者占 2 36 %。作者针对问题提出健全运动训练和医疗制度 ,加强岗位责任制 ,及时总结损伤的经验教训 ,以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由式摔跤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国家队等8支自由式摔跤队的94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损伤年龄集中在16—22岁;损伤发生时间,以上午9—10点,下午3点左右损伤发生率高。94名运动员患病率69.15%,平均患病率117.02%。损伤好发部位依次为膝(28.18%)、腰(28.18%)、肩(11.82%)、踝(8.18%)、肘关节及颈部(各占6.36%)、腕部(5.45%)、手(4%)、足(2%)。损伤病种以膝半月板损伤最多(发病率13.83%),其次是膝侧副韧带损伤(10.64%),第3位是腰椎峡部裂及腰肌肉筋膜炎(各5.32%)。损伤以急性转慢性伤为主(占57.27%),在运动场损伤占大多数(87.27%)。主要是在专项训练时损伤(占69.09%),以专项训练技术失误及误伤为多(分别占22.73%,20%)。影响训练的占37.27%;治疗总有效率60%。加强运动场的医务监督,提高专项训练技术水平,重视加强急性伤病的处理是减少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广西运动员贫血和铁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105名5个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Hb值测定与铁营养状况等调查。105名运动员的贫血检出率为19.0%,女子(36.8%)显著高于男子(9.0%,P<0.01),且不同年龄组、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贫血率亦不同。铁缺乏状况提示;ID者占8.9%,IDE者占6.9%,IDA者占5.9%,铁缺乏者共计21.8%。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青少年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进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 1 996年~ 2 0 0 1年在我所住院的 60例青少年 (小于 1 8岁 )ACL损伤 (包括髁间棘撕脱骨折) ,将其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少年ACL损伤占同期住院青少年膝关节伤病的 2 6 9%。运动员组中 ,女性ACL损伤发生率高于男性 ,多见于篮球、足球、摔跤、柔道、体操等项目。非运动员组跳箱、跳高项目的发病率较高。ACL损伤机制主要为屈曲外翻伤。重建 45例 ,其中关节镜下重建 3 6例。 1例骨骺未闭者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加股薄肌腱重建。髁间棘撕脱骨折 4例行骨折块复位内固定 ,3例行髁间窝成形、病灶清理以改善伸直。结论 :青少年ACL损伤女运动员发病率高于男运动员 ,非运动员中ACL损伤较多发生于跳箱、跳高项目。对骨骺闭合者宜采用关节镜下重建 ,对骨骺未闭合伴有膝关节不稳并影响训练者 ,主张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加股薄肌腱重建。髁间棘撕脱骨折Ⅱ、Ⅲ型建议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正>一、背景及目的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无神经及淋巴的组织,损伤后自身难以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运动员和普通人群的多发、难治性关节伤病。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软骨损伤占比高达63%[1]。严重的软骨损伤影响关节功能,运动员甚至因此丧失运动生命。软骨损伤的治疗已经困扰医生患者200余年,至今仍是骨科及运动医学领域的重点课题和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少年运动员心电图及其异常表现。方法:分析2005~2008年在北京市先农坛体校门诊部进行常规体检的1241名青少年运动员的静息心电图。受试对象年龄9~17岁,训练时间4~10年,其中男性719名,女性522名,均为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涉及26个运动项目。结果:(1)1241名青少年运动员中,752名存在心电图异常,占60.6%。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检出率分别为35.70%、35.13%和20.06%。房室交界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I、III、avf导联ST-T改变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分别为4.11%、1.40%、1.21%和1.13%。(2)青少年运动员平均心率为63.91±10.68次/分,其中男运动员为62.33±10.79次/分,女运动员为66.00±10.18次/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的平均心率为61.66±9.89次/分,技能主导类项目的为66.82±10.99次/分,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电图特点是长期、系统的训练所致的心脏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秀游泳运动员肺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监测并改善游泳运动员肺功能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优秀游泳运动员117名(男56人,女61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检测地点为国家体育总局游泳馆(86人)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实验室(31人),测试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标准容积(FEV1)、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50%(FEF50)、用力呼气流量75%(FEF75)。根据中华医学会标准对上述运动员的肺功能情况作出诊断,分析与游泳运动员肺损伤密切相关的敏感指标;分析比较不同场所测得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并对不同场所测得FVC、FEV1/FVC进行对比分析;将FEV1、FEV1/FVC与运动员训练年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EV1/FVC与优秀游泳运动员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2)游泳运动员在游泳馆所测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验室;游泳馆和实验室所测FVC无显著性差异(P>0.05),游泳馆FEV1/FVC则极显著大于实验室(P<0.01);(3)FEV1%(FEV1实测/预计值%)、FEV1/FVC均与训练年限呈显著负相关(r1=-0.247,P=0.025;r2=-0.224,P=0.043)。结论:FEV1/FVC可作为优秀游泳运动员肺功能损伤评估的敏感指标,该指标受测试环境和训练年限的影响,训练年限越长的游泳运动员越易导致肺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0.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我所1999年3月至2006年12月18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和年龄分布、致伤运动项目分布、创伤因素、创伤机制、创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不稳症状出现时间、后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男性发病率(77.54%)高于女性(22.46%),35岁以内的年轻患者(60.96%)居多。创伤因素中以意外伤(66.84%)居多,其中交通事故伤最多。运动伤总体发生率为33.16%,其中足球项目占40.32%。创伤类型以单一后交叉韧带损伤为主(69.52%),联合韧带伤占30.48%。创伤机制中运动伤以屈曲外翻伤多见(42.62%),意外伤则以胫前伤为主(65.08%)。伤后就诊时间平均359.28天,伤后出现不稳时间平均271.62天。损伤部位主要为实质部撕裂(72.12%),后交叉韧带损伤存在前外束和后内束中一束断裂或两束不同部位同时断裂。结论:后交叉韧带损伤以意外伤居多,其中以交通伤为主。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其它韧带损伤发生率也较高。运动损伤发生于多种运动项目中,以足球项目最多见,专业运动员发生率较低。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多需接受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