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及经腹部或直肠的超声检查均不能区别活动性肿瘤组织及瘢痕组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6例MRI检查妇科肿瘤术后复发及24例术后盆腔区纤纤维化病人。年龄28~82岁,用自旋回波法,使用三个不同参数,即T_2加权(TR400~800msec,TE20~40msec),T2轻加权(TR2000~2500msec,TE20~40msec)及T2重加权(TR2500msec,TE80~100msec)。作者见到:(1)区分肿瘤复发与瘢痕以T_2重加权最明确。(2)16例肿瘤复发(活检证实),MRI证实15例,肿瘤大小在2×3至6×8 cm间;另1例肿瘤沿尿道粘膜下呈薄层扩展未检出。(3)术  相似文献   

2.
西德蒂宾根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自1976年至1983年对6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了放射治疗。男38例,女29例,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原发肿瘤均在直肠,距肛门皮缘3~16cm,以T_3(46例)、T_4(12例)的晚期肿瘤为多,一半(31例)病人在初次治疗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2例作直肠切除,15例作保留肛门的节段切除,术后均未作化疗或放疗。40%是在术后一年内局部复发,只有9%在术后四年后复发。腹会阴切口直肠切除术后的大多(91%)病人局部复发位于骶前间隙,有的有邻近结构(肌肉、骨骼、膀胱等)的浸润。节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胰腺体尾部癌的效果。方法 对 1999— 2 0 0 0年 18例多脏器联合切除胰腺体尾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体尾部原发癌 8例和转移癌 10例 ,均接受包括胰腺体尾部和脾脏在内的多脏器联合切除。同时切除的脏器包括 :结肠脾区或左半结肠 14例、部分胃或全胃 8例、直肠 2例、小肠和左肾各 1例 ,无手术死亡 ,2年存活率 2 2 %。原发癌术后平均生存 5月 ,无 1例存活超过 1年 ;转移癌平均存活 35月 ,2年存活率 4 4 %。结论 胰腺体尾部、脾脏和周围脏器联合切除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可接受的。胰腺体尾部原发性癌预后差 ,但转移癌预后较好 ,少数病人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1 min(T_3)、插管后5 min(T_4)、拔管即刻(T_5)、拔管后1 min(T_6)、拔管后5 min(T_2)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观察拔管拔罩时患者是否有呛咳、躁动,术后有无咽痛、恶心呕吐,术后3 d内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HR比较:T组内T_1与T_3、T_4、T_5、T_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内T_1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T_53个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SBP比较:T组内T_2、T_3、T_4、T_5、T_6与T_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组内T_2、T_3与T_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_3、T_4、T_5、T_6 4个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BP比较:T组内T_1与T_2、T_3 2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组内T_1与T_2、T_3 2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_1与T_4、T_7 2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3、T_4 2个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并发症:拔管(罩)期,T组发生躁动3例、呛咳4例,L组发生躁动1例(P<0.01);术后T组发生咽痛5例、恶心呕吐2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舒适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胆道支架跨与不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异.方法 分析本院符合条件的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31例,支架不跨十二指肠壶腹部放置25例,比较2组患者间支架置入术后4~7 d总胆红素下降率、胆道感染率及支架再阻塞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跨壶腹部组与不跨壶腹部组的生存期分别为(180.3±142.5) d、(178.6±137.7) d(P=0.840).2组患者术后4~7 d总胆红素下降率为42.0%±43.6%、41.4%±28.7%(P=0.950);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3.5%、92.0%(P=1.0).跨壶腹部组术后胆道感染7例(22.6%),不跨壶腹部组术后胆道感染5例(20.0%)(P=0.815).2组患者支架再阻塞率分别为22.6%、28.0%(P=0.642).结论 2种支架置入方式均是治疗低位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支架非跨壶腹部放置相比,支架跨壶腹部放置未增加胆道感染及支架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经病理确诊的52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BC)(1972~1987)中,PBC伴其它部位多原发癌(MPC)25例(4.7%)。其中双原发肺癌(DPBC)、12例(2.3%),PBC伴消化道癌6例(1.14%)。25例中共有原发癌灶52个,其中2例为3原发癌;同期组6例(其中DPBC 4例),后期组19例(其中14例间隔3年以上,内2例分别间隔14年及25年)。组织类型相同者8例,不同者4例。 25例MPC特点如下:1.55岁以上20例(80%);2.24例(96%)第2原发癌为1980年后发现;3.第2原发癌为肺癌者23例(92%);4.双原发肺癌12例(48%)。上述特点说明80年代老年人中MPC,尤其是肺癌发病率增高。 本文着重对第2原发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双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30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有复发或转移者61例(早期复发组),无早期复发者6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1981.2—1984.10月EORTC的16个医疗单位收治了523例晚期头颈癌病人,为T_(3-4)、T_(1-2)N_(1-3)的舌癌、口腔、口咽、下咽、喉癌,随机分为三组,①常规治疗:70—75Gy(2/1.7Gy/F),②每日多分割(MFD):3×1.6Gy/day/10day,48Gy后休息3~4周,再照射至67.2或72Gy,③每日多分割+Miso(1g/m~2/day)。给药时间为每日第一次照射前1.5—2小时。结果:1.急性反应:每日多分割组反应严重(弥漫性粘膜炎),从第三周开始,持续一周左右。常规照射组反应较轻,于第四周出现。MFD组4例中断治疗,Miso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1980~1989年,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眼耳科附属医院,24例不能手术涎腺癌病者的治疗经验。根据AJC系统分期,9例为局部晚期腺癌(T_22例,T_47例),15例为T_(1-4)口腔及口咽的小涎腺癌(T_13例,T_2、T_3、T_4各4例)。病理类型为:囊腺癌(7例),鳞癌(2例),腺癌(6例),粘液表皮样癌(4例),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未分化癌(1例)和腺泡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11.
老年双原发癌48例病人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影响老年多原发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及再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随访从病人首癌确诊开始 ,自 1980年 1月~2 0 0 2年 12月诊治的双原发癌共 4 8例 ,分析其影响生存的非肿瘤死亡比例、化疗放疗后再发生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结果随访至 2 0 0 2年 12月 ,已死亡 37例 ,其 5年生存率为 76 % ,中位生存时间 86个月 ;12例死于非肿瘤事件 ,占死亡病例的 32 4 %。双早期癌与进展期癌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4例接受放疗、化疗的病人中 12例发生第三恶性肿瘤 ,中位间隔时间 72个月。表明双原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多原发癌老年病人得以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突发心脑血管事件、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是老年无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74例软腭和悬雍垂鳞癌,单纯根治性放疗者64例,合并计划性颈清扫术11例。近期局部控制率和复发病例外科挽救术后的最终局部控制率T_1为8/8(100%),T_2为14/19(74%)和16/19(84%)、T_3为5/11(45%)和5/11(45%)、T_4为1/4和1/4。在常规照射组的55例中,7例出现骨或软组织并发症,其中六例经保守治疗一年内愈合。5年净生存率为Ⅰ83%、Ⅱ78%、Ⅲ38%、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21例膀胱肿瘤病人作了141次盆腔CT检查。根据TNM分期,121例中110例为移行细胞癌,3例为表皮样癌,1例为平滑肌肉瘤,7例为乳头状瘤。作者见到,CT不能区别低于T_(3a)期的肿瘤,因此将Tis、T_a、T_1、T_2、T_(3a)合并为一组。此组瘤呈外生性生长或有膀胱壁的局部增厚,但膀胱壁轮廓清楚。若轮廓不清,则CT分期为T_(3b)。肿瘤侵及临近器官或盆壁则CT分期为T_4。在10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比较基于T2加权放射组学分析与应用T_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定性评估直肠癌病人新辅助治疗(CRT)后临床完全缓解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2年3月—2016年2月在CRT术后接受MR成像的114例直肠癌病人。其中女47例(41%),中位年龄55.9岁(四分位间距45.4~66.7岁);男67例(59%),中位年龄55岁(四分位间距48~67岁)。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析是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参考标准。为了进行定性评估,2位放射科医师统一评价标准。放射组学分析由1名放射科医师在高分辨力T_2WI上勾画出兴趣区体积。在保证每个类别的病人数量相等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病人进行分类。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McNemar检验和Benjamini-Hochberg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病人中有21例(18%)达到了pCR。放射组学模型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3(95%CI:0.87~0.96),敏感度为100%(95%CI:0.84~1),特异度为91%(95%CI:0.84~0.96),阳性预测值为72%(95%CI:0.53~0.87),阴性预测值为100%(95%CI:0.96~1)。放射组学的诊断性能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_2WI或DWI的定性评估(P0.02)。放射组学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联合应用T_2WI和DWI(P0.000 1)。结论基于T_2WI的放射组学分析表明,与T_2WI和DWI的定性评估相比,在诊断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CRT治疗后p CR的效能要明显优于T_2WI和DWI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老年多原发癌免疫球蛋白轻链Igκ和Igλ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多原发癌患者首癌和次癌肿瘤组织Igκ和Igλ表达及特点。方法  2 1例长期随访的多原发癌病人 ,首癌为消化道癌的多原发癌者 2 0例 ,首癌与次癌均为消化道癌者 1 7例。应用鼠抗人κ轻链单克隆抗体和鼠抗人λ轻链抗体对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首癌或次癌有Igκ和 (或 )Igλ阳性表达者共 1 6例 ,占 76 2 %。统计学分析表明 ,多原发癌首癌与次癌肿瘤组织的Igκ、Igλ表达关系密切 ,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 <0 0 1 )。首癌与次癌Igκ、Igλ表达情况与多原发癌生存率统计分析提示 ,首癌与次癌Igλ同时阴性组与首癌Igλ阴性次癌Igλ阳性组比较 ,后者的次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Ig样蛋白表达是多原发癌的癌变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Igκ和Igλ表达在多原发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与首癌、次癌Igλ表达均阴性的多原发癌病人比较 ,如在次癌肿瘤组织中出现Igλ表达阳性 ,预示此类多原发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短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为判断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是否能代替~(131)I全身显像(WBS)随访术后甲状腺分化癌病人,作者用这两种方法对61例病人(其中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14例,混合型9例)作了对比研究.全部患者都服用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相当于左旋甲状腺素2.5~3.5μg/kg).在服药过程和WBS前停药阶段用IRMA法测定Tg,阴性值为低于5ng/ml.诊断性WBS在停服激素制剂后22天(T_3)~40天(T_4)进行,口服~(131)I剂量为74~148MBq,服药后24小时显像.结果:第一组(14例,临床、生化、WBS均未  相似文献   

17.
1966年至1980年美国四所医院收治了137例T_1-No 期声带癌病人,最少随访2年,均为鳞癌,87%为中等分化及高分化,用~(60)钴或4Mev 直线加速器,大多数病人225rad/次,每周四次,其余180—200-rad/次,每周5次。76%病人射野≤30cm~2。放疗后2年无复发存活率80%,复发病例经外科再治疗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CT观察了6例盆腔清扫术后股薄肌皮瓣阴道重建术的病人,以了解其CT表现及术后并发症。6例病人共行9次CT扫描,年龄26~68岁(平均42岁),5例因宫颈癌复发,1例因尿道癌复发而行盆腔清扫术,4例宫颈癌病人早期行放疗,1例行放疗及彻底的子宫切除。尿道癌的1例病人肿瘤侵犯了膀胱壁、阴道和耻骨,故在诊断之时即给放疗并早期行盆腔清扫术,从最初诊断到手术时间为0~8年(平均2.6年)。作者见到2例在术后8个月和15个月发现股薄肌萎缩,可能是因为术后局部神经支配及功能丧失所致。1例肌萎缩约50%,另1例肌萎缩较轻微。第3例病人第1个月内作2次CT检查。所见肌萎缩与术后水肿不易区别,全部病例耻骨后仅看到很少的软组织。阴道中的气体在早期和晚期CT检查时均易发现。9次检  相似文献   

19.
改良腹部造口术治疗直肠癌9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壁造口对不能保肛的直肠手术仍是经典术式 ,但病人多因术后痛苦和生活不便而不愿意接受该手术。 1 99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 ,我们设计腹膜外腹壁肌肉潜道可控性腹壁造口 ,实施手术 97例 ,效果较满意。1 临床资科1 1 一般情况  97例中 ,男 71例 ,女 2 6例 ;年龄31~ 84岁。均为远端直肠癌 ,肿瘤距肛缘 5cm以内。直肠腺癌 90例 ,直肠癌术后复发 4例 ,直肠肛管癌 1例 ,肛管癌 2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腹壁造口设计 术前在髂前上棘至脐孔 1 /2处用甲紫定位皮肤造口。1 2 2 术前准备 术前 1周用氟脲嘧啶 75 0~1 0 0 0mg ,加…  相似文献   

20.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肺癌工作组1986年7月~1993年10月组织了16个中心研究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308例病理分期T_(1—2),N_(1—2),M_0入组。条件为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WHO生活状况为0~2,切除肿瘤同时,纵隔淋巴结经过仔细的检查者。随机分为术后放射治疗组(SR154例)及单纯手术组(S154例)。术后放疗组在术后4~6周开始照射,中平面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