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男,6月龄。主因发热2d,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查体:T39C,P140次/min,R35次/min,BP90/60mmHg。精神反应好,热病容,呼吸稍促,全身无皮疹,口唇红润,稍干,口腔黏膜光滑,咽红,扁桃腺轻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HR140次/min,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余(-)。血WBC10.8×10^9/L,N0.35,L0.61,Hb118g/L,PLT105×10^9/L。既往健康。入院诊断:支气管炎,予抗炎、抗病毒及对症处理无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男,12岁。因颈部包块、发热5d入院。2005-02-02出现左侧颈部包块,约拇指头大小,疼痛显著,颈部活动受限,伴发热,t37.5~39.0℃,纳差、恶心。2002-02-04血常规示WBC26.7×109/L,N0.90,PLT177×109/L;2004-02-06血常规示WBC30.2×109/L,N0.94,PLT222×109/L,CRP194.6mg/L,ESR89mm/h。在外科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差;颈部包块增大,疼痛加剧。查体:t39.0℃,体重25kg,全身可见散在大片状充血性红疹,压之可褪色,颈部活动稍受限,左侧颈部可触及一约8.0cm×6.0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红肿,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度…  相似文献   

3.
邓荷萍  李徽  张文云 《临床荟萃》2005,20(19):1124-1125
患儿,女,4岁,主因发热伴双髋关节疼痛7天就诊.查体:体温39℃,脉搏1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营养精神可,发育正常.咽部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扁桃体Ⅰ度肿大,口角糜烂,口腔内见溃疡面,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检查无异常.双髋关节压痛,双髋、双膝关节伸屈、外展及内收活动疼痛加剧, “4”字征阳性.X线提示双侧髋关节各组成骨无骨折征,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岁1个月.因发热4 d伴声嘶、皮疹1 d于2008年1月19日入院.查体:T 36℃,R 48次/min,P 130次/min;神志清,精神较差.面部、躯干、下肢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  相似文献   

5.
金璇  韩桂霞  张霞 《全科护理》2012,10(13):1247-124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80%以上<3岁,男多于女,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为自限性,病程多为6周~8周,有心血管症状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2,3]。川崎病在儿科临床中属于少见病,病情急、重。2011年2月我科收治1例川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14岁。 1999年 8月曾发热一周 ,体温 38.5~ 4 1℃ ,伴有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手脚心红斑、脱皮、股动脉处一 4cm× 4cm紫色红斑。抗生素治疗无效 ,激素治疗后好转。 2 0 0 2年 3月再次发热、咳嗽。 5天后出现胸憋、胸痛、气促 ,伴口干。 4月 2日又出现胸憋、胸痛。县医院ECG提示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 4月 3日入我院 ,体检无阳性体征。二维超声心动图 (2D Echo)显示 :未见异常。 4月 5日静脉注射显像剂99Tcm MIBI 12mCi(4 4 4MBq) 1.5h后行静息SPECT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GSPECT)示 :左室前壁、心尖及下壁…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岁以下婴儿(低年龄组)及≥1岁川崎病或疑似川崎病患儿(高年龄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1岁婴儿男性更易患病;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1和1:5.结论:提高对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都菁邓海波  郭淑丽 《现代护理》2006,12(19):1809-180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的自限性炎性病变,好发于婴幼儿。炎症进展常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导致其瘤样扩张和狭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减少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生存至成年的川崎病患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有时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典型改变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狭窄交替出现,称为“串珠样”改变。成人川崎病的治疗只有少量的个案报道,我院于2005年收治1例成人川崎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现将术后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伴多器官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病例1:姚某,男,40岁。主因烧心伴饥饿性上腹痛一年,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住院治疗。入院检查肝功、血常规正常,胸部透视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总结1例川崎病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的规范化综合护理。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热护理、皮肤黏膜护理、消毒隔离、并发症预防、用药护理。结果 经过1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完好,无并发症发生,未发生院内感染,顺利出院。结论 对川崎病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给予规范化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的自限性炎性病变,好发于婴幼儿[1-2].炎症进展常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导致其瘤样扩张和狭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减少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生存至成年的川崎病患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有时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典型改变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狭窄交替出现,称为"串珠样"改变.成人川崎病的治疗只有少量的个案报道[3-4],我院于2005年收治1例成人川崎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现将术后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6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0d伴发热8d入院。既往胆结石病史3a,无结核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前10d患者进食隔夜肉食,2h后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伴腹泻黑绿色稀水便,含泡沫及粘液,无肉眼脓血,排便后腹痛略缓解,不伴里急后重。排大便5~10次/d,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7~8次/d。入院前8d患者出现发热,T38℃。便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例 1:男 ,3岁。因发热、头疼、呕吐 1周 ,皮疹 3d入院。曾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 ,予头胞曲松钠等治疗 ,因无好转且出现皮疹而转院。查体 :t39℃ ,嗜睡 ,口唇皲裂 ,杨梅舌 ,全身红色斑丘疹 ,球结膜轻度充血 ,颈淋巴结肿大 ,颈部抵抗 ,右侧巴氏征阳性 ,WBC 1× 10 6 / L ,糖 5 .15 mmol/ L ,蛋白 2 5 0 m g/ L。脑电图轻度异常。头颅 CT正常。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正常 ,入院后第 7天心脏听诊出现杂音 ,超声显示左冠状动脉扩张。 ESR 87mm/ h,CRP16 0 mg/ h,α2 球蛋白 14 .4 % ,血培养阴性。确诊川崎病后予阿斯匹林及静脉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1967年首次由Kawasaki医生报道,其特征为持续发热、黏膜增生、四肢及躯干皮疹、甲周脱皮及颈淋巴结肿大等,且80%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发病罕见,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者尚未见报道.最近,我院收治1例成人KD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儿童,为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本病易并发冠状动脉瘤、血栓挂塞,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塞猝死,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同时发病早期,由于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因此越来越受到儿科工作重视。现将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和浙江省鄞县人民医院所收治的2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又称川崎病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1]。然而本次报告3例 ,均发生在4个月以内婴儿。1一般资料男1例 ,女2例。月龄2个半月、3个月、4个月各1例。3例均因持续发热4天 (体温39~40.2℃ )入院。1例以小儿腹泻病 ,1例以支气管肺炎 ,1例以支气管炎收入院。外周血WBC13.4~20.4×109/L,N65~72% ,CRP43~154mg/L,考虑细菌感染予多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高热持续不…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综合征,是一种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粘膜损伤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心脏。是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科2013年7月收治1例川崎病患儿,粘膜重度损害,现将相关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3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体温38.8~40.5℃,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23.6×10^9/L,淋巴细胞(L)0.25,中性粒细胞(N)0.71,血小板(PLT)336×10^9/L,血红蛋白(m)118g/L,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d,地塞米松静点1d,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3d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3次/d,略稀,伴发热,体温38.8~40.5℃,无咳喘,流涕,呕吐,寒颤等其他不适。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23.6&#215;10^9/L,淋巴细胞(L)0.25,中性粒细胞(N)0.71,血小板(PLT)336&#215;10^9/L,血红蛋白(m)118g/L,便常规未见异常。以“败血症”予“铃兰欣,喜炎平”静脉点滴,并口服“希刻劳”治疗3d,地塞米松静点1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