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 990 - 1 2~ 1 997- 1 2 ,我科在用抗生素等药物常规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同时 ,应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36例该病患儿。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参照 1 987年成都集体会议标准[1 ] 。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 36例 ,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1~ 2岁1 9例 ,3岁 1 7例 ;36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 ,32例有发热。对照组 34例 ,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1~ 2岁 30例 ,3岁 4例 ;34例均有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 ,2 8例发热。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有效抗生素、地塞米松〔2 mg( kg· d)〕,口服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气动雾化吸人为主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多发于1-2岁的婴幼儿,尤其以肥胖儿较多。起病较急,除有急性支气管炎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喘息。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且有少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30例,男17例,女13例;最小年龄11个月,最大年龄3岁5个月,其中1-2岁24例(80%);冬春两季发病19例(63%)。1.2临床特点30例全部有咳嗽、喘息、肺部干湿性罗音和哮鸣音,24例中等度发热,11例有吸气三凹征,9例…  相似文献   

4.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慢喘支)特别是急性发作期是呼吸病中最难忍受的一种阵发性呼吸困难。晚近虽然对其急性哮喘,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很多办法使其缓解,但疗效短暂,屡愈屡发,因此阻止慢性哮喘再次发作应视为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观察镇喘颗粒、复方丹参滴丸和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口服镇喘颗粒、复方丹参滴丸和西药常规疗法;对照组32例单纯用西药常规疗法。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7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嗜酸粒细胞(EOS)计数治疗后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镇喘颗粒合用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及抗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小鼠分成中药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的方法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以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并检测小鼠用药前后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小鼠对致敏因子的耐受时间.结果:哮喘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治疗组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小鼠治疗后对致敏因子卵清蛋白的耐受时间也显著的延长.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能通过降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从而缓解小鼠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7.
神秘汤为主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3.56%,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咳嗽、咯痰及喘息三种症状的缓解时间分别为(8.41±1.96)d、(5.05±1.0)d、(4.28±0.81)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西医结合的效果更佳,麻杏甘石汤化裁联合西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典名方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加银花、连翘、鱼腥草、黛蛤散、瓜蒌)治疗本病72例。并与76例使用抗生素等西药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72.37%,P<0.01。结论:本方增强了麻杏石甘汤的清热解毒功效。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观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1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0例患儿归为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41例患儿归为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加减方治疗,分析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别为85.00%、17.50%以及97.56%、2.44%(P 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退热、肺部湿啰音消失、咳嗽停止3项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 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后对方剂进行合理调整,可更为迅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理想,值得临床加大力度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辨证运用;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周,治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魏丹霞  李莉 《新中医》2001,33(10):32-33
目的:观察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持续低流量吸氧、静滴抗生素、纠正内环境失衡的基础上,治疗1组内服咳喘汤;治疗2组内服咳喘汤,同期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对照组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结果:3组在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3.8%、90.9%、73.3%。结论:咳喘汤治疗本病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激素及茶碱类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喘止咳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患者按随机编号表分为治疗组52例运用平喘止咳汤治疗,其中分痰热型(27例),痰湿型(25例),对照组51例按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且治疗组中对痰热型疗效优于痰湿型。结论:平喘止咳汤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12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99~2010年,笔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128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96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1979年广州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期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8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45~71岁,平均58岁;病程2~18年。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  相似文献   

16.
何文华 《陕西中医》2001,22(9):556-556
临床资料 :本组 6 4例患儿均有咳嗽、喘息、肺部闻及喘鸣者、符合 1 99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评分标准而确而确诊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其中男 38例 ,女 2 6例 ;年龄 <6月 8例 ,6月~ 3岁 4 6例 ,3岁以上 1 0例 ,病程 1~ 7d。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 :炙麻黄、炒杏仁、川贝母、车前子(包煎 )、炙枇杷叶 (包煎 )、桔梗、橘红、蒸百部、炙紫苑、炙白前、银花、炙甘草。兼证加减 :发热甚加生石膏 (先煎 )、肥知母 ;咳甚加炙款冬花 ;喘甚加炙苏子、广地龙 ;痰多加制半夏、鲜竹沥 ;口唇青紫加赤芍郁金。治疗标准 :痊愈 :咳嗽消失…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一种顽疾,反复发作,病情缠绵。初发时期若不予以根治,延至日久可发展为终身痼疾,病程愈久发作就会愈重,甚至可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是中医的急症之一,它来势凶猛,不易遏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及时有效地缓解呼吸道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5年元月~2008年4月诊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西医加扶正化痰平喘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率93.3%,对照组7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疗效,显示出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严天顺 《四川中医》2001,19(4):63-63
采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治则,拟宣肺平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总有效率94.3%,本方并可明显改善患儿食欲及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20.
翁惠  欧翔 《国医论坛》2010,25(3):32-33
<正>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加味桑白皮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