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 (FBS)、血清果糖胺 (FMN)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HK法和NBT还原法检测了 5 9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血清果糖胺 ,用免疫胶乳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并以健康人血( 39例 )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 (DM)患者血清FM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FMN与FBS及HbA1C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γ)分别为 0 .6 7及 0 .76。结论 :糖尿病患者FBS、FMN及HbA1C三者关系密切 ,血清FMN测定简单、实用、稳定 ,若三者联合检测 ,将更有助于糖尿病 (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FBS)、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以HK法、NBT还原法和免疫胶乳法检测了72例经临床确诊患者的FBS、FMN、HbA1c,并以健康人(36例)作对照。结果DM患者血清FMN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FMN与FBS及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0.65及0.74,FBS与HbA1c亦呈正相关,γ=0.62。DM患者FBS、FMN及HbA1c三者关系密切,血清FMN测定简单、实用、稳定,若三者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
王贤文 《重庆医学》2007,36(12):1164-1166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1c.结果 糖尿病组FBG(12.15±5.82)mmol/L、FMN(3.26±0.75)mmol/L、HbA1c(9.81±1.84)%,FBG与血清FMN和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0.56)mmol/L,FMN(2.17±0.32)mmol/L,HbA1c(5.74±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检测FBG、FMN和HbA1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相似文献   

4.
胡建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85-3586
目的:探讨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组61例,血糖异常组51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金标定量法测定HbA1c含量。结果:糖尿病组和血糖异常组F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bA1c值对糖尿病发生、发展是项重要辅助指标,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者可根椐HbA1c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酸激酶(CK)和空腹血糖(FBG)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有无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无病变组36例,病变组62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HbA1c、CK和FBG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HbA1c、CK、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组的血清HbA1c、CK、FBG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经直线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BG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与CK水平呈正相关,HbA1c水平与CK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bA1c、CK、FBG是诊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对123例健康人和156例2型糖尿病(DM)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UAER、HbA1c、FBG检测,并分析HbA1c、FBG与UAER的关系.结果 临床肾病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肾病组(P<0.05),且HbA1c水平越高,UAER也增加(P<0.05).但两组FB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A1c水平对判断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考虑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备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何伶俐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6-35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与空腹血糖(FBG).结果DM患者组HbA1c、FBG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FBG结果与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HbA1c结果与治疗后比较,HbA1c 4周内下降缓慢 (P>0.05),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BG,治疗6周后HbA1c才明显降低(P<0.01),至10周后HbA1c接近正常水平,结论HbA1c测定可反映采血前6~10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DM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与FBG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65例正常成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1c为(5.67±0.35)%,FBG为(4.88±0.56)mmol/L;糖尿病组的HbA1c为(9.68±3.12)%,FBG为(9.54±4.25)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1c为(13.52±1.85)%,FBG为(12.01±4.35)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1c为(7.4±0.65)%,FBG为(7.92±1.85)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150例,糖尿病组120例,糖尿病伴并发症组6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法测定HbA1c含量.结果 糖尿病伴并发症组F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HbA1c检测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白蛋白(GA)对血清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 募集29例正常糖耐量(NGT)个体及37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lc水平分为良好(<6.5%)、尚可(6.5%~7.5%)、控制差(>7.5%)3组.比较4组CA199水平;分别计算HbAlc和GA与CA199的相关性;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BG),HbAlc、GA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 (1)HbAlc控制差组的CA199水平显著高于HbAlc尚可及良好组;(2)HbAlc与CA199相关(r=0.394,P=0.000),GA与CA199相关(r=0.381,P=0.000);(3)回归分析显示HbAlc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64(P=0.000).结论 (1)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尚可及良好的患者;(2)CA199与FBG、餐后2 h血糖、HbAlc及G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HbAlc是影响CA199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兰雅娴  田英  高洁 《吉林医学》2010,(24):4039-4040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37±0.58)%,FBG为(4.42±0.8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76±2.68)%,FBG为(8.96±4.94)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0.76±2.65)%,FBG为(11.34±5.32)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78±0.38)%。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微血管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Hcy在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地位和意义。方法将确认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慢性并发症不同分为糖尿病肾病组(B组)、糖尿病眼病组(C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组(D组)和多种慢性并发症(E组),无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为A组,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空腹血分别监测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肌酐(Sc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及胫腓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影响Hcy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有慢性并发症组Hcy明显升高,微血管并发症越重,Hcy越高,但无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指出影响Hcy水平的因素为FA、VitB12、Scr、PBG及HbAlc,与FBG无关,认为FA、VitB12、Scr、PBG均为糖尿病眼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子,动态观察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微血管病者补充FA、VitB12可降低血浆Hcy浓度,减轻Hcy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C-P)、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和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0名健康者进行HbAlc、FBG、2 hPBG、C肽等水平检测,并采用欧米诺膏贴和神经肌电图检查,进行DPN的诊断、分类。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DPN组进一步分为运动纤维异常、感觉纤维异常、运动+感觉纤维异常3个亚组。结果①DPN组和NDP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lc、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FBG、2 hPBG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DPN组和NDPN组比较,HbAlc2、hPBG明显升高,FC-P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PN组内不同纤维异常者和NDPN组比较,同时合并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HbAlc明显升高而FC-P、2 hC-P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HbAlc控制组DPN发生率较HbAlc未控制组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Alc、FC-P与DPN发生、发展相关;HbAlc可能会是早期发现DPN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黏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对照进行FBG、2hPBG、HbAlc、血液流变学检测,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FundusAngiography,FFA)进行DR的诊断、分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Retinopathy,NDR)组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mvRetinopathy,NPDR)组,NPDR组进一步分为DR—I、DR—Ⅱ、DR—Ⅲ组。结果NPDR组2hPBG、HbAlc高于NDR组(P〈0.01)。FBG水平NPDR组与NDR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变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及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沉K值、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NPDR组、NDR组与对照组(正常人)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但NPDR组之间及NPDR组、NDR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R的程度和进展与2hPBG、HbAlc水平、血流变学密切相关,FBG并不是一个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想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解毒保肾汤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 .[方法 ]将诊断为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其中治疗组 4 4例给予解毒保肾汤 ,对照组 2 0例给予阳性对照药络汀新 ,观察治疗前后 2组病人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量及尿蛋白排泄率等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量及尿蛋白排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解毒保肾汤能够降低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的血糖、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功能 ,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有治疗作用 .  相似文献   

18.
李迎新  赵禹  高海林 《中外医疗》2012,31(29):86-8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以及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 1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1±15.4)岁,DM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结果糖尿病无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mmol/L,糖尿病伴有眼底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患者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伴有HbAlc患者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与HbAlc有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指导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指导卡进行指导.两组患者均通过小组授课教育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血脂的改变,于饮食指导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饮食指导前,两组患者BMI、FPG、2 h PG、HbAlc及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指导后,两组患者BMI、FPG、2 h PG、HbAlc 及血脂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指导卡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液态酶法测定糖化血清白蛋白(GA)作为血糖管理指标的有用性及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比较.方法 选取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不稳定糖尿病患者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正常者,用液态酶法测定GA和HbAlc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正常人GA在9%~14%之间,GA正常范围为(12.9±2.3)%.在经过2、4、8周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GA及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GA在治疗2周时与治疗前比已有显著下降[(23±7.1)%比(22±6.4)%,P<0.05],在随后的治疗中GA与之前一个随访时间点相比较均有进一步降低(P<0.01),而HbAlc在治疗2周时仅略有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中GA与HbAlc显著相关(r=0.8326,P<0.01)).结论 液态酶法测定GA作为血糖控制指标与HbAlc有良好的相关性.GA可有效反映短期内(2~4周)血糖控制情况,优于HbAlc,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