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做好该人群的血压管理对于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为老年高血压群体干预提供资料,笔者于2007年5月-2008年12月对天津市晨阳里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筛查.  相似文献   

2.
社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 (即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保健意识 )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仅仅依靠专科医院治疗 ,不能达到满意效果。社区医务室如何配合专科医院 ,开展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并施行管理 ,是社区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 1 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 ,对本社区 3 5例确诊的高血压病人 ,系统进行了 4年多的慢病管理。现初步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1 病人来源 社区 3 5例高血压病人 ,全部经北京市安贞医院心血管科确诊并经核实 ,符合目前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2 管理方法(1 )为 3 5例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某农村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1.1亿,高血压病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主要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模式,这种由医务人员执行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虽然能使被管理的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全年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60/95mmHg)达到88%,并有效降低社区居民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率,但许多人也同时指出了高血压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它属于医生一病人单向管理模式,缺乏病人的参与、社区医生相对不足,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的覆盖率非常低(上海2002年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的覆盖率仅为8.20%)。而强调医一患合作、病友互助、病人及家属参与的高血压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方法特别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管理,因为高血压病需要终身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服药。国外已有7个研究项目证实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水平。国内专门针对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项目已在上海中心城区成功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但该模式在农村社区是否可行和有效尚未见献报道。为探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能否在松江农村社区实施,我们于2003—2005年在松江区永丰社区开展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并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汉阳区2007年社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知信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了解社区管理高血压病人的需求,便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明确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重点,达到有效控制并发症,提高社区管理高血压病防治效果。于2007年对全区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知信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黄石街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高血压病人管理情况,探讨影响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随机抽样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建档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影响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的因素包括病人按时服药、社区医生定期随访和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血压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坚持运动、限钠控脂、戒烟、保持良好心态和自我监测血压等因素.结论 实施社区属地管理对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控制率起到积极作用.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属地管理的优势,需要我们在不断推进新医改过程中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慢性病监测试点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1/3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患者将社区作为知识获取的第一途径;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满意率为92.9%;6个月内到社区就诊率平均为64.6%;86.0%的高血压患者和54.1%糖尿病患者能做到1月内定期测量血压和检测血糖;60%的管理患者选择社区就诊;80.03%以上的管理患者接受了药物性治疗,有56.7%~82.3%的管理患者接受了非药物性治疗服务。结论要积极推广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控适宜技术,加强患者规范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纵向前瞻的、有对照的流行病学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区患者抗高血压治疗2年后血压值的变化,并对患者治疗达标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共分析接受社区管理、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000例,其中500例入试验组-规范化治疗管理组(A组),另500例入对照组-常规治疗管理组(B组).2年管理、随访后所有患者的达标率(血压<140/90 mmHg)达到了47.26%;其中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54.0%;B组患者为40.6%(P<0.01). 结论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规律用药,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近期效果评估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科学工作模式。 方法 在一个 3万人的社区人群中对 3 5岁以上人群开展高血压目标人群筛查 ,运用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生活行为教育、指导科学合理用药、随访督导服药的系统管理方法 ,对高血压病人开展综合防治。 结果  18个月效果评估 ,14 0 4例高血压患者的良好生活行为形成率有了明显提高 ,吸烟率降低 3 5 .13 % ,饮酒率下降 4 4 .98% ,低盐膳食率提高了 73 .13 % ,规则服药治疗率由管理前 3 3 .1%提高到 90 .2 % ,有效降压率 90 .5 % ,治疗医药费成本平均每人每年减少了 5 8.12 %。 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防治结合 ,系统管理对促进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服药 ,科学合理用药 ,有效平稳控制血压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对古荡社区已建档并进行综合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28人作为研究组,对到古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非本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216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高血压随访表调查。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得平均值均低于门诊病人,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病人,研究组高血压患者吸烟人数少于对照组病人,采用减肥、运动、低钠饮食人数的比例高于门诊病人,2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有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及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病,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如何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出了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三个步骤健康管理,具体要求:第一步进行科学健康评估;第二步制定可行的健康计划;第三步采取有效的干预行为。通过健康管理实施的是变以往被动型身体保健为积极主动型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生活方式合理化指导,并对疾病的预防、康复给予全面干预,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以及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辖区内60岁以上已建立健康档案并施行社区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社区管理,总结社区管理效果。方法对纳入社区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给予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等。结果社区管理后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比管理前有所提高,使血压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一年规范的社区管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健康生活习惯的建立均有了明显提高,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疾病症状,从而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探索出一套适合社区防治高血压的工作模式.[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微机管理系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微机入网管理、治疗.[结果]通过对微机管理的60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显效率、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治疗所用的费用明显减少.[结论]利用微机管理系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一种理想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社区高血压病人从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方法将一年来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时发现的210名高血压病人中的152名作为健康教育组,经过社区护士不同层次的三期健康教育,患者的行为发生无意识期、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的改变,从而成功进行自我管理。其余58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 152名患者都能不同程度进行自我管理,血压稳定,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士参与高血压病人管理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吕宁  李新建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7):315-317,329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 ,探讨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 采用《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工作手册》的方法及标准 ,对 2 0 0 2年上海市 3 4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登记的“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表”个案记录及社区 3 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工作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  2 0 0 2年上海市 3 4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 ,共覆盖 10 65 90 5社区人口 ,登记管理 3 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415 88人 ,规范管理 3 7969人 ,管理率 91.3 0 %,控制率 88.0 8%。发现高血压新病例 2 62 1例 ,一级医疗机构 3 5岁以上首诊测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新病例的最主要途径 ,占 2 9.61%。  [结论 ] 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的管理率和控制率已分别达到《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工作手册》规定的标准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是可行和有效的管理模式 ,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5.
示范社区的高血压病人干预管理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背景与理由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我国于1991年对15岁以上44万人群抽样调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围绕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开展社区人群综合防治是降低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我国高血压病人存在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现象。1991年的普查显示,高血压病人血压知晓率城市为36.3%,治疗率为17.4%,控制率(经治疗后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 mm Hg)仅为4.2%。我区示范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水平知晓率为43.9%,而干预后病人依从性如何可直接影响干预效果。高血压病人的干预依从性不高是高血压得不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国死亡率增高的首要原因。我国人群监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首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每年300万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慢病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预防、干预、治疗中进行综合应用,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从建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料库中随机抽调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临床收治的240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21人,随机将这240倒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人和管理组12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部相差无几,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冯志强 《智慧健康》2021,(2):191-193
目的 探究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定期在我社区进行检查的社区高血压病人共计300例,分析患者出现高血压升高的原因,并制定出对应的对策.结果 高血压的升高无明显的性别倾向,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可以看到的是65岁以上患者的血压升高比例高于65岁以...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至少1/2的死亡原因与高血压有关,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人患高血压,占全国人群的20%[1]。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我们对河南省商丘市梁园社区123名6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确实的健康帮助,也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康健社区2012年重点管理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现状.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分析2012年度康健社区4 300名重点管理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 康健社区重点管理高血压患者随访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不同组别、不同服务站点以及不同性别的高血压重点管理患者接受全科医生门诊随访比例均高于传统的上门随访,占50%以上.结 论全科医生门诊代访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可作为今后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的适宜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群进行管理的可行性及效益.方法利用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选择深圳市南山区中的两个具备可比性的社区A和B.对两个社区的高血压病人群进行分组,A社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作为实验组(n=169例),B社区用一般的社区慢非病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n=165例).实验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社区高血压人群管理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认识度、干预满意度,平均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并发症发生率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能够提高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明显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