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浓集法与薄血膜法镜检疟原虫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实用、快速、准确查找疟原虫的检验方法以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和检验人员镜检疟原虫的综合能力.方法 筛选10例疟原虫密度低且薄血膜法(虫数/100,内镜视野)检出小于10个疟原虫体的标本用浓集法(虫数/100,内镜视野)进行对比镜检.结果 发现本浓集法比薄血膜法检出疟原虫的密度大多高出40%以上.经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6.53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浓集法的疟原虫的检出率比薄血膜法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疟原虫三种检查方法的观察,比较,离心浓集法检查疟原虫,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薄片法及厚血片法,平均每年视野可见疟原虫的个数是薄血片法的10倍。  相似文献   

3.
一、抗氯喹恶性疟的概念能在正常杀灭或抑制其同种疟原虫增殖的氯喹浓度中继续存活并繁殖的恶性疟原虫称为抗氮喹株恶性疟原虫,由它引起的疟疾即为抗氯喹恶性疟。这些抗性株的出现,目前认为是由于核基因自发性突变,并在药物作用下自然选择的结果。同位素标记的实验表明,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对氯喹有一浓集机制,而感染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的病人的红细胞浓集氯喹的浓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2种方法平行检测阴道霉菌感染,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寻求最佳检测方法。方法:对患有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同时用盐水湿片法、浓集法进行检测,然后作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318例阴道炎病人标本,盐水湿片法、浓集法的阴道霉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9.50%(62/318)和35.53%(113/318)。结论:盐水湿片法、浓集法虽然都能快速检测阴道霉菌,但后者比前者阳性率高,提高了霉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用乳酸脱氢酶为靶分子的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恶性疟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抗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样,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4株抗LDHpf单抗.间接ELISA表明4株单抗仅与恶性疟原虫发生反应,而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蛋白、刚地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不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能识别恶性疟原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处的虫源蛋白。以镜检法和PCR法为标准,CICA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分别为88.37%和86.67%.DICA与镜检法的符合率均为91.55%。结论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简易快速、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一种恶性疟原虫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痰液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采用α- 糜蛋白酶分解痰中粘液蛋白,37 ℃温箱20 ~30min 将痰液化后离心,取沉渣查痰癌细胞;结果 随机抽取108 例肺癌病人的痰标本,分别用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33 .3 % 、72 .2 % ,经u 检验,两法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浓集离心法可以提高痰液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伯氏症原虫,约氏疟原虫)中,可被间日疟、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的交及反应抗原。方法用50%、60%Percoll不连续梯度分离疟原虫感染红细胞,20mmolPBS被红细胞后,收集红内期原虫,以1%NP—40提取可溶性抗原。各种抗原经SDS—PAGE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膜上,分别用间日疟、恶性疾病人血清进行免疫识别。结果3神动物疟原虫红内期抗原中有多条蛋白区带可被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其中合蟹报疟原虫有14条蛋白带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伯氏疟原虫有16条蛋白区带被恶性疟病人血清识别,分别多于其它疟原虫。间日疟病人血清可识别5种疟原虫共有的72kD蛋白,而恶性疟病人血清不识别该蛋白。结论人疟原虫和动物疟原虫之间有一系列支又反应抗原。会压滤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伯氏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之间抗原相似程度高于其它疟原虫。72kD.蛋白在间日疟无疾学诊断方面可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恶性疟疾诊断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一对恶性疟原虫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的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岛恶性疟病人滤纸血滴30例,结果28例阳性,在206bp处可见一条清晰易辨的扩增条带,2例阴性经血片复查,其中1例为间日疟原虫;同时检测间日疟病人血滴和未发现原虫的发热病人血滴各16例,均为阴性,与镜检符合率达98.4%(61/62例)。初步表明PCR法具有准确、敏感、特异、简捷等优点,采用滤纸血滴方便现场采样、保存和送检,且易批量检测,在疟疾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将可替代血片镜检法,逐步扩大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 该反应体系最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 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一种较新的细胞分离剂——Percoll,首次从宿主(猴、人)血液中浓集与分离间日型红内期原虫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食蟹猴疟原虫成熟滋养体、裂殖体及配子体的回收率分别为25.12、53.97及20.33%,纯度为95.31%。人间日疟原虫相应各期的回收率分别为37.80、52.35及37.41%,纯度为94.39%。  相似文献   

11.
双重PCR用于高疟区疑似疟疾病人诊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疟区"三热"疑似疟疾病人双重PCR检测与传统镜检法检测的比较,探讨双重PCR应用于临床诊断疟疾的前景。方法在高疟区门诊采集就诊的"三热"疑似疟疾病人末梢滤纸血,用chelex-100提取DNA模板进行双重PCR检测,同时与显微镜镜检厚血膜查找疟原虫进行比较。结果在334例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样中,双重PCR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96.1%、漏检率为3.9%。镜检法检测疟原虫敏感性为86.1%、漏检率为13.9%。结论双重PCR在诊断疟疾上比传统镜检法敏感性高,适合于临床实验室对疟疾诊断。  相似文献   

12.
L20B细胞吸附法用于环境水中病毒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检测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方法:细胞吸附浓集法:将自然沉清的水样抗菌、等渗处理后,加入适量的L20B细胞,混匀,充分吸收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然后收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同时用AlCl3-NaCl沉淀法浓集病毒,接种L20B细胞分离病毒,作为对照。结果:40份水样,用L20B细胞吸附法检出10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用AlCl3-NaCl沉淀法未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新建立的细胞吸附浓集法可用于外环境水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且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AlCl3-NaCl沉淀法。  相似文献   

13.
从现场将疟原虫病人血液带回实验室进行体外敏感性测定或体外连续培养,以往存在着运输方法上的困难。虽然曾有冷冻保存法、呼出气培养保存法、和短期输送法的报道,但这些方法多由于手续繁锁、需一定的设备、或保存时间短、疟原虫成活率低。我们在郭盛淇等恶性疟原虫密闭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免疫胶体金层析(GICA)法用于恶性疟原虫的检测。方法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单抗,利用筛选出来的单抗制成诊断恶性疟原虫的免疫层析条,以镜检和PCR法为对照,用GICA条检测门诊"四热"病人血样,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筛选出4株抗LDHpf单抗,间接ELISA表明4株单抗仅与恶性疟原虫发生反应,而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蛋白、刚地弓形虫和日本血吸虫不发生交叉反应。Western-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能识别恶性疟原虫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处的虫源蛋白。以镜检法和PCR法为标准,GICA条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分别为88.37%和86.67%,GICA与镜检法的符合率均为91.55%。结论 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简易快速、灵敏度高,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望成为一种恶性疟原虫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15.
用国产耳穴探测仪探测耳穴疟区、肾、膀胱、脾4穴诊断间日疟,共探测疟疾病人、带虫者、疟史病人、非疟原虫感染者计5000余例,并与血检疟原虫法进行对照观察,认为本法诊断间日疟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具有简易、经济的优点,可以适应大面积的疟疾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疟疾的预防需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根治病人和带虫者,常用的根治疗法是给氯喹及伯氨喹联合疗法。对于1~2年内有疟疾病史或血中查出疟原虫而来发病的人,也要做抗复发治疗,常用乙氨嘧啶8片连服2日,加伯氨喹3片,连服8日。其次,要做好灭蚊工作,因为疟原虫的繁殖、生殖过程是在蚊体中进行的。不被带疟原虫的蚊叮咬,人就不会感染疟疾。灭蚊的方法很多,如清除积水杂草,喷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疟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能鉴别诊断恶性疟原虫间和日疟原虫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红内期疟原虫SSU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89份门诊“四热”病人血样,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恶性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205bp的特异带,间日疟原虫血样能扩增出120bp的特异带,PCR检测的阳性率为74.16%,镜检法为68.54%,PCR法与镜检法的符合率为94.38%。结论 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镜检法,对于诊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以及恶性疟原虫的间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1年云南省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及管理状况。方法:按照边境地区及元江流域疟疾联防规划,实施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结果:流动人口共查出发热病人81496例,疟原虫阳性率为6.73%。另外,检查非发热病人4968例,症原虫阳性率为11.00%。由国外返回的当地流动人口原虫阳性率最高,蕨是由外县进入的流动人群。结论:国外和外地进入的流动人群是造成当地疟疾传染源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2009~2013年疟疾防治效果,为钦州市钦南区制定消除疟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血检当地居民3 989人,五年平均血检率达到辖区总人数的1.75‰,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共血检流动人员3 536人,查出疟原虫阳性者3人,总疟原虫阳性率为0.08%,但流动人员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42%;疟原虫阳性病例来自外出归来流动人员,3例病人分别是从非洲安哥拉、加纳和塞拉利昂三个国家返回的流动人员,全部为恶性疟;病例报告、治疗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均达到100%;疫点处置率为100%;各级业务人员培训率为100%。结论钦州市钦南区是以输入性疟疾为主,加强外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与镜检法对疟区人群调查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德  柳坚 《海南医学》1999,10(4):210-211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与镜检法用于疟疾流行区人群调查的效果。方法:参照文献合成恶性疟原虫(Pf)与间日疟原虫(Pv)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5%chelex-100提取滤纸血滴的疟原虫DNA,进行PCR检测,血片用吉氏染色,油镜下查全厚血膜,结果:PCR法与镜检法检出疟区居民阳性带虫经分别为13.49%与7.05%显示PCR法比镜检示可提高带虫率6.44%,人:PCR法比镜检法有更高的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