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从骨肽注射液与刺五加注射液合用出现变态反应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方法观察骨肽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在临床上合用所引起的变态反应。结果中药注射剂发生的变态反应可能与其质量、使用过程及个体差异性有关。结论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防范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95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2008年上报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6例占80.0%;涉及27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冠心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5种注射剂共诱发6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66.3%。结论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文书奎 《北方药学》2013,(6):128-12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7种,使用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的3.56%;金额和DDDs均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血栓通、香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同步性好。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其安全性、有效性有待重视。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后,中药注射剂是否会影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通过查阅近几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成果,发现中药注射剂能够影响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主要途径有影响抗菌药物在组织的分布,延缓抗菌药物的代谢、排泄过程。因此,临床可根据现有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结合实际病例,合理制定联用方案以优化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医院住院部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2011住院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医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目无太大的变化,活血化瘀类药在用药金额上占了很大的构成比,其DDDs排序均稳居首位,日费用比较合理.结论 中药注射剂用量逐年增加,应用日益广泛,尤以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增加最为明显,仍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上海12家二级医院2007-2010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二级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方法:对上海地区12家二级医院2007-2010年的中药注射剂处方用药数据,包括用药金额、处方量、均次费用、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区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处方量及均次费用年均增长率均高于非中心城区医院;用药金额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以心脑血管用药为主,各年间品种变化不大,但年均增长率有所差异;DDDs与用药金额排序前10位品种多数一致,但排序有所变化,醒脑静注射液与银杏达莫注射液稳定占据中药注射剂市场。结论:中药注射剂用量持续增长,但临床合理使用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并发挥临床药师在规范用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娟红  曹蕾 《海峡药学》2009,21(9):206-208
近期双黄连注射液被叫停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大,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低、生产工艺落后、临床用法不当、缺乏再评价机制。只有加强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制定严格标准、应用创新工艺、完善临床用药、建立再评价机制才是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和使用安全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患者常用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及不合理用药原因,为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规范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门诊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332例病历资料,分析其中药注射剂治疗用药处方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结果:332例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203例(占61.14%),其不合理原因主要体现在溶媒选用方面,其次是用法用量、药品选择、给药途径等方面;不合理用药品种中占比最高的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占52.22%,其次为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香丹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医院门诊这5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均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相关部门及药学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点评,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原因,有助于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以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王丹  冯芳 《药学进展》2011,35(9):396-400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而适宜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是成功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分类介绍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综述并探讨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浩  李金斌  韩乐  刘再栋  曹兵  马琳 《中南药学》2014,(11):1155-1157
目的对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对PIVAS 2013年全部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常见问题进行审核、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431条,主要不合理医嘱问题集中在给药剂量、药物溶媒、溶媒量、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适宜等问题。结论药师应将不合理医嘱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继 《中国药业》2014,(4):57-59
目的 促进药物调剂业务在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的地位提升与发展.方法 结合临床药学实践,以药物调剂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为目标进行探究.在研究中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药物调剂过程中参与临床诊治的合理用药实际案例的方法,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临床用药的医疗质量,患者及家属对药师的合理用药指导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体现了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结论 医院的临床药物调剂工作是一个在合理用药中发挥药师作用,医院药学部门直接参与合理用药有效的、最基础的重要平台.在临床药学研究与实践中重视药物调剂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不良反应,探讨用药特点和趋势,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用药金额、用药品种、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结果:4年来,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在2009年大幅下降,后又呈上升趋势;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占有较大的份额;品种数逐年下降,DDDs呈下降趋势,DDC逐年上升。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合理。医院认真落实卫生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对其使用实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并加强ADR监测,及时调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但在临床掌握适应证和有效性、经济性评价上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张国柱  陈震  徐鹏 《中国药业》2011,20(9):36-3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医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数据库,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并统计分析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费用等情况。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集中分布于活血、补益、清热、抗肿瘤4类药。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以活血类最明显;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逐年上升,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院3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嘉丽 《中国药房》2009,(32):2537-253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的31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2例ADR中,抗微生物药占63.46%,中药注射剂占13.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6.8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12%。ADR多发于70岁以上人群。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和规范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化疗科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该院肿瘤化疗科2012年1月~12月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资料643例,从中药注射剂使用的适应症、单次剂量、溶媒、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肿瘤化疗科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11种,使用例次最多的是康艾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11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适应症及用药频次均与说明书相符,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疗程不足(36.8%),其次是溶媒量不适宜(4.6%)及剂量不适宜(4.1%)。结论该院肿瘤化疗科中药注射剂不规范使用的情况须引起重视,临床药师应加强医嘱审核,共同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2004-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04-2008年中药注射剂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4-2008年中药注射剂的消耗金额、用量及品种呈上升趋势,集中分布于抗肿瘤药、理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四类药,且2007、2008两年理血药增长尤为显著。结论中药注射剂占中成药的销售比例逐年增加,日均费用明显较高,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并探讨我国当前抗菌药研究、生产及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从抗茵药质量控制的要点和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抗菌药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举例说明。结果:在我国抗菌药的研究及生产中,需要根据质量源于设计的原理.科学制定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有关物质特别是过敏性杂质、毒性杂质的含量.加强对抗菌药理化性质以及稳定性的研究;在抗菌药的临床使用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相关报告的研究,尽量不与中药注射剂混合使用。结论: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需要完善的质量标准.严密的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临床用药方式方能保证其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就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及导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通过2007~2008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456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对ADR的临床表现和累及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导致ADR的原因包括成分、工艺、个体差异、质量标准及配伍等因素,并就防范做了一定阐述。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一把双刃剑,ADR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质量,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并加强临床合理使用的管理和监管等工作,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4~2007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数据库,统计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通过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我院中药注射剂品种数没有太大的变化,补益类和活血类药在用药金额上占了很大的构成比,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的DDDs、DDC值4年中排序均稳居首位。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日益广泛,尤以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增多最为明显。但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不够合理,不良反应已经浮出水面,值得临床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