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融合基因系统(Ad-KDR-CDTK)对胰腺癌细胞Capan-2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方法 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Capaw2细胞株,用不表达KDR的肝癌细胞HepG2做对照.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 检测转基因细胞CD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和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MTT法观察该体系对Capan-2和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旁观者效应;电镜观察细胞的病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建立Capan-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Ad-KDR-CD/TK,腹腔注射前药GCV(50 mg·kg-1·d-1)和5-FC(500 mg·kg-1·d-1)14 d,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效应.结果 腺病毒对两种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方法 检测发现转染Ad-KDR-CDTK的Capan-2细胞有目的 基因表达.MTT法检测显示前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pan-2生长,而不表达KDR的肝癌细胞HepG2对前药不敏感,且观察到该体系对Capan-2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电镜下可见Capan-2有凋亡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药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显示治疗后细胞G0-G1期比率增多,G2-M及S期细胞减少.在Capan-2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该双自杀基因系统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KDR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体系选择性杀伤胰腺癌细胞Capan-2,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并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为AdVEGF-CDglyTK)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组方法: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丙氧鸟苷(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VEGF-CDglyTK;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仅在Ⅰ组、Ⅲ组扩增出融合双自杀基因CDglyTK的片段.表型及各项病理指标的检测均显示第Ⅰ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较其他3组显著受到抑制,而第Ⅱ、Ⅲ、Ⅳ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异;第Ⅰ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38.65%±4.20%,较其他3组显著增加(F=397.530,P=0.000);第Ⅰ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为3.08±0.79,较其他3组显著减少(F=34.081,P=0.000).结论 AdVEGF-CDglyTK联合前药5-FC及GCV在体内可明显抑制大肠癌肿瘤的生长.其机制有二:首先该治疗系统可诱导裸鼠体内人大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其次该治疗系统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裸鼠体内大肠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对胰腺癌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将Patu8988、SW1990胰腺癌细胞皮下接种BALB/C裸鼠建立胰腺癌的移植瘤模型,重组CD腺病毒液以1010 pfu/ml原位注射入肿瘤,每周2次,24 h后腹腔给予前药5-氟胞嘧啶(5-FC),连续4周。结果 CD基因原位转导的裸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抑。Patu8988移植瘤治疗组肿瘤重量为(587.7±107.8)mg,SW1990移植瘤组治疗组肿瘤重量为(597.6±159.4)mg,对照组重量为(2 042.4±608.0)mg(P<0.01)。结论重组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对胰腺癌不仅转染效果强,加用前药5-FC后,可直接或通过旁观者效应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KDRP-CD/TK融合基因对乳腺癌裸鼠体内抑瘤作用的特点.方法 以MCF-7细胞株建立裸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Ⅰ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与前药5-氟胞嘧啶(5-FC)与丙氧鸟苷(GCV)]、Ⅱ组(仅注射前药5-FC与GCV)、Ⅲ组(仅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P-CDglyTK)及Ⅳ组(空白对照,不施加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计算抑瘤率、常规病理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瘤体CD/TK融合基因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的检测,同时观察该治疗体系有无系统毒性.结果 各组瘤重如下:Ⅰ组(实验组)(25.04±3.09)mg、Ⅱ组(498.07±4.47)mg、Ⅲ组(501.94±4.50)mg、Ⅳ组(503.79±6.27)mg.可见Ⅰ组肿瘤逐渐缩小,余各组肿瘤逐渐增大(F=12 727.420,P<0.01);第Ⅱ、Ⅲ、Ⅳ组肿瘤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CD/TK基因表达且MVD(1.05±0.04)较对照组(4.15±0.10)变小(t=64.126,P<0.01);常规病理检查发现Ⅰ组组织片状坏死,且该治疗体系对重要脏器无毒性作用.结论 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涉及对肿瘤及其血管内皮细胞的双重杀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于裸鼠成瘤后将其分为6组:(1)PBS对照组;(2)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Ad)-Lac-Z/GCV 5-FC组;(3)Ad-TK/GCV组;(4)Ad-CD/5- FC组;(5)Ad-TK/GCV Ad-CD15-FC组;(6)Ad-TK-CD/GCV 5-FC组。各组经治疗后观察肿瘤的生长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2)组与(1)组比较,肿瘤体积与肿瘤坏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2)组比较,(3)~(6)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5)、(6)组与(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自杀基因HSV-TK/CD对裸鼠骨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腺嘧啶激酶基因融合自杀基因(CD/TK)的重组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重组腺病毒Ad.CD/TK感染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5-Fc和无环鸟苷(GCV)对其杀伤效应; 建立Bel740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Ad.CD/TK,腹腔注射GCV(50 mg/kg体重)和/或5- Fc(500 mg/kg体重)10 d,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效应。结果在对感染Ad.CD/TK的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GCV的IC50为(12.1±2.3)μmol/L,5-Fc的IC50为(223±15)μmol/L,并且两者有协同效应。在Bel7402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联合Ad.CD/TK和GCV、5-Fc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双自杀基因转染和前药的应用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内、体外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Zhang Y  Qi JC  Lian WF  Cai WQ  Li W  Liu KL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52-1255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hTERT-HSV-tk 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CV)对人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肿瘤局部注射1.0×10~9pfu/ml 重组腺病毒0.1 ml 后,腹腔注射 GCV 100 mg/kg,观察肿瘤体积、瘤重、肿瘤抑制率、肿瘤体积-时间曲线以及裸鼠生存期。取肿瘤组织应用 TUNEL 法及透射电镜检查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增殖指数。结果 Ad-hTERT-HSV-tk 对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Ad-hTERT-HSV-tk/GCV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重量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也明显小于 Ad-hTERT-HSV-tk 和 GCV 治疗组(P<0.05);TUNEL 法测定该系统所致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Ad-hTERT-HSV-tk 联合 GCV 对前列腺癌具有明确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为前列腺痛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的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其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种植瘤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种植瘤上无表达,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抑瘤效果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未受影响。HepG2细胞种植瘤治疗后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D)、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共表达对裸鼠人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转染有双自杀基因的包装细胞PA3 17产生的病毒上清 ,感染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 ,给予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5 FC) 5 0 0mg/kg体重和 /或无环鸟苷 (GCV ) 10 0mg/kg体重后 ,1次 /d ,共 10d ,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 结果 双自杀基因在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中稳定表达 ,转基因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P <0 .0 1) ;CD tK / 5 FC GCV组、CD/ 5 FC组、tK/GCV组抑瘤率分别为 88.3 1%、63 .5 2 %、65 .0 5 %。双自杀基因组与单自杀基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双自杀基因可明显抑制裸鼠肝门部胆管癌皮下移植瘤生长 ,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杀基因系统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cytosinedeaminase ,CD)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 pAdTrack CMV CD ,与骨架载体pAdEasy 1在细菌内重组为 pAd CD ,经 2 93细胞包装、扩增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高效的CD腺病毒液 ,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观察CD基因的原位治疗及微血管形成抑制情况。结果 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 ,包装纯化后 ,检测病毒滴度为 2× 10 11pfu/ml,体内实验显示CD基因原位转导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 腺病毒介导CD/ 5 FC自杀基因系统 ,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 ,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移植瘤微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第4组:脾内注射SW480/p53与SW480/TK-CD等比例混合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生存期等指标。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最好,且WTp53与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WTp53基因与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系统和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TK组、CD组、TK-CD组,每组10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对照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腹腔注射生理盐水;TK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CD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5-Fc;TK-CD组:脾内注射SW480/TK-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电镜下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D、生存期等指标。结果: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白9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且TK/GCV与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Yao H  Huang ZH  Li Z  Su GQ  He R  Gao F  Cui D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76-47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双自杀基因(CDglyTK)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AdEasy—KDR—CD0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MCF-7和ECV304细胞株,同步用survivinASODN转染已感染腺病毒的MCF-7和ECV304细胞株,观察腺病毒的感染效率和survivinASODN的转染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CDglyTK和survivin基因在转基因MCF-7和ECV304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定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SurvivinASODN可转染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且survivinASODN的转染率及重组腺病毒的感染率均不受影响,CDglyTK可在两种细胞中高表达,survivinASODN可明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单一survivinASODN基因转染MCF-7和ECV304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为56.4%±3.8%和55.9%±3.6%,与AdKDR—CDglyTK基因联用后,随着丙氧鸟苷(GCV)和5-氟胞嘧啶(5-FC)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迅速下降,两者联合作用与单一基因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GCV100μg/ml、5.FC2000μg/ml时,联合基因治疗组细胞存活率略低于单用AdKDR—CDglyTK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ASODN和AdKDR—CDglyTK联合作用在GCV、5-FC浓度较低时表现为协同效应,并具有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和survivinASODN基因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毛细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探讨血管瘤裸鼠模型建立的最佳条件。方法:将手术切除的1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儿童增生期血管瘤组织制成组织块,植入20只裸鼠(BALB/cnudemice)皮下,每只4处,将20只裸鼠分为4个实验组。实验1组在移植后给予普通鼠食喂养;实验2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0.01mg;实验3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0.1mg;实验4组在1组基础上每周肌注雌二醇1mg,于移植后第30、60、90天切取移植瘤。移植瘤标本进行病理学光镜检查,用血管内皮细胞单克隆抗体CD31、CD3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早期各组标本内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30天后,单纯喂养的实验1组及实验2组部分移植瘤开始吸收或形成脓肿及纤维化。实验3、4组移植瘤开始缓慢生长。90天后实验1组、实验2组移植瘤均未成活,实验4组移植瘤部分成活,而实验3组移植瘤全部成活。光镜下成活的移植瘤与原血管瘤组织生物学特点相似。结论: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对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有一定影响,适量的应用雌激素可建立稳定的人血管瘤裸鼠移植动物模型。该模型可以应用到基础和临床的血管瘤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