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心功能衰竭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右心室相关功能研究仍为热点领域。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于2006年将其列为今后心血管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右心室功能的测定方法、右心室特性、右心室肥厚的机制和作用、肺部疾病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右心功能衰竭(心衰)模型的建立、转录研究、右心室形态发育、特异性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既往心力衰竭(心衰)指南多侧重于急性左心衰诊治而对急性右心衰(ARHF)患者缺乏广泛适用性。随着对ARHF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及右心功能无创/有创评估方法的迅速发展,特异性针对ARHF的治疗策略也不断更新。因此,本文将对ARHF诊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ARHF血流动力学、ARHF评估进展(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3.
急性右心衰竭 (简称右心衰 )是当前困扰心脏移植手术的一大难题。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最新资料表明 ,心脏移植术后的所有并发症中 ,右心功能紊乱占5 0 % ,而术后早期死亡直接因急性右心衰所致者则高达 19%。术前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升高会大大增加围术期死亡及术后右心衰、感染、心律紊乱的发生危险。1 右心室的解剖与生理右心室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利于右室射血、适应高容量及低压的肺循环系统 ,却不耐受高压力。此外右心室与左心室因为分享相同的血供与容积 ,它的过度扩张会改变室间隔位置及心腔构形 ,从而影响左心回血 ,因此左、右心室在…  相似文献   

4.
右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右心室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过重、心肌缺血及梗死、心肌细胞病变、右心室流入受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包疾病等。目前,较多的研究涉及右心衰竭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现有的研究显示神经激素的过度激活、心室重构、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基因的异常表达等均在右心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右心衰竭是一种任何原因导致心脏和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右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对右心衰竭和右心功能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左心,并且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及相关指南,然而右心室对存在心肺疾病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右心衰竭病残率和病死率高于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肺心病(cor pulmonale chronicum,CPC)是一种缓慢进行的全身性疾病,它侵犯以肺脏和心脏为主的全身器官和体液。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的慢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右室功能不全体征和以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为主的代谢障碍的综合征,所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正确全名应该采用慢性缺氧性肺源性心脏病为好。作者从五十年代开始研究肺心病。1973年参加以阜外医院牵头领导的全国肺心病研究协作组的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7.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6,46(6):74-75
右心衰竭(简称右心衰)是心脏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统计,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死亡者中19%是右心衰所致。  相似文献   

8.
王越圣 《山东医药》2006,46(1):12-12
2003年7月-2005年11月,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右心衰竭患者1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气定喘汤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6例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气定喘汤,每日1剂,连服2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定喘汤对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动脉阻力指数(RRI)与老年右心功能衰竭患者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右心功能衰竭的价值。 方法收集浙江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右心功能衰竭患者30例(右心衰竭组)和右心功能正常患者20例(对照组)。超声测量两组患者RRI、右心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的运动速度(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法分析RRI与FAC、TAPSE、S′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RI对右心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 结果右心功能衰竭组患者RRI水平高于对照组(t=9.459,P<0.01),FAC、TAPSE、S′低于对照组(t=14.811、13.269、10.912,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RI与FAC、TAPSE呈负相关(r=-0.8716、-0.4313,P<0.05),但与S′无线性相关关系(r=-0.278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RI诊断右心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0(95%CI:0.7121~0.9379,P<0.01),截断值为0.7550,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60%。 结论RRI可能可以作为诊断右心功能衰竭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达20%~70%,本研究拟探讨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连续入住我院呼吸科慢阻肺患者274例,其中无右心功能衰竭慢阻肺患者194例,合并右心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访1年时间并记录其急性加重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组年急性加重次数(1.33±0.49次)明显高于无右心功能衰竭组(0.86±0.25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无右心功能衰竭组(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P<0.05)。结论 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可能是慢阻肺发生多次和严重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野百合碱注射复制大鼠右心衰竭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单剂量野百合碱(MCT)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模型。方法:MCT60 mg/kg注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评价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注射后4周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注射后6周,右心室收缩力减弱、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均证实大鼠发生右心衰竭。结论:皮下注射MCT是制作右心衰竭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具有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及与临床相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5岁,2005年6月6日因活动时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6年、症状加重2周住院治疗至2007年12月。患者1999年活动后出现明显憋气、呼吸困难,经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予以静脉r-tPA溶栓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治疗。平时抗凝、强心、利尿治疗,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右心衰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274例,其中无右心衰竭患者194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80例,随访1年,记录其急性加重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高于无右心衰竭组[(1.33±0.49)次/年vs(0.86±0.25)次/年,P0.05]。合并右心衰竭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显著高于无右心衰竭组(均P0.05)。结论 :合并右心衰竭可能是COPD发生多次和严重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右心衰竭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连续的右心衰竭住院患者,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H与右心衰竭的是否独立相关,以偏相关分析判断PTH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右心衰竭组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PTH水平是右心衰竭的预测因子(OR=1.066,95% CI:1.030-1.102),血清PTH水平与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三尖瓣反流量及下肢水肿程度相关(P<0.05或P<0.01)。 结论 血清PTH水平与右心衰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OPD致右心衰竭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心肌做功(Tei)指数相关性,为医学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 O PD致右心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00例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NT‐proBNP水平和Tei指数相关性。结果 Tei指数与年龄和心率等因素无明显的相关性;NT‐proBNP、Tei指数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的升高而升高( F =6.319、5.003,P <0.05);Tei指数与 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 r =0.876,P <0.05)。结论 COPD致右心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和 Tei指数呈正相关,可以较好的检测患者的病情,因此值得在对患者的临床检查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于百海 《山东医药》2007,47(27):163-163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合成的儿茶酚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为刺激β-肾上腺素受体,具有增强心脏收缩、增加心率、提高血压及扩张血管的作用。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静滴多巴酚丁胺治疗肺原性右心衰竭,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中心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03例,平均年龄(35.62±12.29)岁,男性40例(39%)。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左西孟旦,起始剂量0.05μg/(kg·min),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逐渐加量至0.2μg/(kg·min),持续泵入24 h。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心率、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03例患者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41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0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例、肺静脉闭塞病2例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38例。WHO功能分级Ⅲ级68例、Ⅳ级35例。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患者收缩压降低[(112.19±15.57)mm Hg(1 mmHg=0.133 kPa) vs.(101.52±23.69)mmHg,P=0.043],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明显下降[(86.8±15.0)次/min vs.(79.3±12.8)次/min,P<...  相似文献   

20.
雷祖宝  吕志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15-2016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60例中重度的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PAP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AP,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六分钟步行实验变化.结果 CPAP可改善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动脉压、以及六分钟步行实验(P〈0.05).结论 CPAP对中重度OSAS合并右心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