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和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单用或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MSODN)组、低分子肝素(LMWH)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EGF-ASODN、VEGF-MSODN、法安明及VEGF-ASODN+法安明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15次。检测皮下移植瘤变化和肺转移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应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查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结果ASODN、LMWH和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7.34%、27.31%和59.03%;肺转移率分别为37.5%、37.5%和25%;MVD和VEGF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和MSODN组相比,抑瘤率和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ASODN和法安明具有下调VEGF表达,抗血管生成作用;二者联合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合成增加,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基因多态性等。在糖尿病状态下,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各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p(TGFJ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紧张素2(Ang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合成增加、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基因多态性等等。两种血管内皮特异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是作用于血管内皮最重要的生长因子,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这两种血管内皮特异性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丝裂原,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生成和维持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雄性SD大鼠经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5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 、糖尿病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 10 mg·kg-1·d-1)干预组(DP组),并以正常组(NC 组)作对照.②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mg/24 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PCR检测肾皮质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①DM组大鼠24h尿蛋白、BUN、Scr、肾皮质VEGF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NC组明显升高;DP组大鼠24 h尿蛋白、BUN、Scr、肾皮质VEGF蛋白及 mRNA表达较DM组均有降低.②DM组血糖、血脂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皮质VEGF表达增强,吡格列酮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VEGF的表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发挥非降糖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文玉 《疑难病杂志》2012,11(4):312-314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体的重要危害是其导致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和微血管并发症(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及发展的确切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因子、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DN发生发展与多种生长因子有关,其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病,同时也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引发的终末期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DN的关系取得了极大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影响DN的发生、发展,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尿蛋白水平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脏损害的加重则会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的功能紊乱。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可能会为DN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无肝素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对24h尿蛋白、BUN、SCr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显著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及血尿酸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疗效,且出血危险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34例),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再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8周,观察血脂、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肝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变化及副作用。结果:两期治疗组治疗后血脂、纤维蛋白原、24h尿白蛋白或蛋白定量下降,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组血尿素氮、肌酐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1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用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肾小球的表达情况;HE和PAS染色,光镜观察动物肾组织形态;生化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尿蛋白。结果:正常肾小球内可见少量VEGF表达,而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1周肾小球内可见TGF—β1表达,而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显著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而且糖尿病4周组肾小球内TGF—β1及VEGF的表达与24h尿蛋白量之间呈正相关。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肾小球内F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大鼠糖尿病状态诱导肾小球内TGF—β1和VEGF表达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大鼠高滤过、蛋白尿和肾小球肥大以及纤维化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H  Gan L  Y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1):1327-132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每组各30只大鼠.分别于1、2、4周测定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肾重、体重、肾脏肥大指数、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于实验期间体重高于糖尿病组,第2、4周肌酐清除率分别为4.01 ml/min±0.39 ml/min及2.20 ml/min±0.34 ml/min;第4周尿24 h白蛋白为9.6 μg±3.0 μg,明显低于糖尿病组(P<0.05).APTT于治疗第2、4周分别为20.88 s和21.01 s,较糖尿病组延长(P<0.01),肾组织病理较糖尿病组有所改善.而两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肾脏肥大指数于1、2、4周分别为0.67±0.06,0.69±0.06、0.73±0.07(×102),高于糖尿病组(P<0.05).肾小球平均面积和体积密度于第4周时略高于糖尿病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小球内血液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老年临床期DN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尿毒清治疗组52例,2组疗程均12周,另纳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微炎性反应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将这些促炎因子与VEGF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相关分析。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β、IL_6、CRP、TNF-α、VEGF和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1)2组老年临床期DN患者IL-1β、IL-6、CRP、TNF-α、VEGF、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2周,常规治疗组IL-1β、、VEGF、UAER显著下降(P<0.05),而IL-6、CRP、TNF-α无明显变化(P>0.05);尿毒清治疗组IL-1β、IL-6、CRP、TNF-α、VEGF、UAER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毒清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EGF与IL-1α(r=0.41,P<0.01)、IL-6(r=0.28,P<0.01)、CRP(r=0.33,P<0.01)、TNF-α(r=0.36,P<0.01)呈正相关;UAER与IL-1α(r=0.39,P<0.01)、IL-6(r=0.32,P<0.01)、CRP(r=0.29,P<0.01)、TNF-α(r=0.37,P<0.01)呈正相关;VEGF与UAER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炎性反应状态和VEGF增高,尿毒清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微炎性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陈萍  李海军 《西部医学》2014,26(10):1274-127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选取107例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为实验组,另取2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VEGF与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在各期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而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张玉娜  徐彩棉  苏国英  周卫华 《疑难病杂志》2009,8(7):385-387,I000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光镜及电镜行肾脏形态学检查;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水平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同时大鼠肾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厄贝沙坦干预后,肾组织VEGF表达较2型糖尿病组降低(P均<0.01),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肾脏VEGF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