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腰痛是以患者自身感觉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的一类病症,目前临床多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然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治疗多集中在腰背部局部穴位,而忽视腹部及腹压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医经络理论以及现代解剖与腰痛相关阳性反应点的相关性,采用针刺、推拿腹部腧穴及腹部对应反应点调阴治阳来改善腹压,进而改善腰痛症状,取得显著疗效.现将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针灸治疗失眠症验案4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例 1 患者 ,男 ,3 8岁。 1999年 12月 10日初诊。失眠 ,头昏胀 3个月。经检查无异常 ,予以安定、百草安神片等治疗无效。患者失眠多梦 ,烦躁 ,头晕头胀 ,精神萎靡 ,舌质红 ,苔薄白 ,脉弦滑。证属肝胆火盛 ,风阳上扰 ,阳亢不得入于阴分 ,故目不得瞑。治拟潜阳熄风 ,清镇安神。首诊取穴百会、太阳、印堂、神门、足临泣、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其中百会、太阳、太冲和足临泣用泻法 ,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法 ,留针3 0 min,隔日 1次。治疗 3次后 ,失眠有所改善 ,但仍多梦 ,头晕头胀。原方继续治疗 5次 ,睡觉正常 ,每日睡眠 7h~ 8h,多梦、头晕头… 相似文献
5.
6.
案1:顽固头痛案 孙××,女,50岁,2000年5月29日初诊.主诉:偏头痛1年半.病史:1998年12月26日外出,回家时乘坐拖拉机受风寒,随即出现左侧头痛.经服用中西药物、针刺、理疗等方法治疗无效.每日左侧头部疼痛,遇风寒痛甚,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诊断:头痛.证属风寒凝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取风府、风池、风门、太阳、后溪、束骨、合谷等穴位,应用速刺补法,九阳数捻转.起针后风府、风池、风门及左侧太阳穴隔姜灸半根艾灸,头痛立止.又取药艾条1支,嘱病人家属晚上在风府、风池、风门、太阳穴处行隔姜灸. 相似文献
7.
8.
9.
1过敏性休克
患者因输液时突然全身发颤,两眼上翻,仆倒于地,诊断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用毫针直刺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以提插捻转强制激手法,运针约10min后患者神志逐渐苏醒,上述症状消失,张口纳水。 相似文献
10.
胞轮振跳鲍某,女,28岁,电脑操作员。2006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双上眼皮跳动频繁1月余,伴心慌,视力疲劳。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正常,面色苍白,唇淡,双上眼睑跳动频繁,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胞轮振跳,辨证属血虚生风。治则:养血、祛风、散邪。取穴:睛明、瞳子、丝 相似文献
11.
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常见。针灸治疗必须辨证审因,立法施治,选穴与手法得当,则可望获得满意疗效。兹录验案三则于下,以供参考。一、平肝清降法患者徐××,男,66岁。1982年5月2日初诊。宿有血压偏高病史,近日工作紧张,昨起自觉头晕眼花,经临床休息及服药治疗,症状未有改善,用车送来就诊。神经 相似文献
12.
例 1 卡他性结膜炎黄某 ,女 ,17岁 ,学生。 1d前开始出现眼部红肿、奇痒 ,有异物感 ,畏光流泪 ,分泌物多 ,呈粘丝状。治疗取太阳、耳尖、眼穴三棱针点刺放血 ,脾俞、肝俞三棱针点刺后拔罐 ,日 1次。 1d后肿痛减轻 ,3d治愈。按 :本病属祖国医学“目赤肿痛”、“天行赤眼”范畴 ,多发于春夏或夏秋之交 ,与中医的“鱼子石榴”、“痒如虫行症”类似。多因脾肺湿热 ,复感风热之邪所致 ,治宜清热利湿 ,兼祛风邪。例 2 睑缘炎王某 ,男 ,5 2岁 ,农民。两睑色赤流泪、痛痒时作1月余 ,因常喜挠抓 ,遂致睑缘赤烂。治疗取太阳、眼穴三棱针点刺放血 ,脾… 相似文献
13.
眼为人体视觉器官,外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内与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故很容易遭受身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病,针灸治疗眼病适应范围颇广,一直得到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和临床实践,应用针灸治疗眼病效果满意,积累了一点心得,现举验案六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急性腰扭伤魏某,男,40岁。工人。1996年5月2日上班时因搬重物不慎腰扭伤,疼痛剧烈,俯仰不利,即来卫生所求治,嘱患者俯卧,于患例痛处常规消毒,皮肤针叩刺,强刺激,后采用投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吸出紫黑色血1~5ml。再取肾俞、白环俞、委中凉泻手法捻转不留针,出打后,患者顿感全身轻松,能站立、行走及弯腰动作,第2天巩固治疗一次即愈,随访1年半未复发。按语:急性腰扭伤多因外伤挫闪、用力不当或用力过重致使气滞血瘀而成,政局部采取刺血拔罐,既能舒通经气又能去除瘀血,使瘀血去而经气畅,加之膀联经循行腰部,放取肾俞… 相似文献
15.
<正>厥证是由多种疾病发展到某一病程时,脏腑功能衰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而出现四肢厥冷、昏晕、汗出、脉微具有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虞的危急证候。我们临床中根据不同厥证的病因病机,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按 相似文献
16.
胞轮振跳鲍某,女,28岁,电脑操作员。2006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双上眼皮跳动频繁1月余,伴心慌,视力疲劳。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正常,面色苍白,唇淡,双上眼睑跳动频繁,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胞轮振跳,辨证属血虚生风。治则:养血、祛风、散邪。取穴:睛明、瞳子、丝竹空、鱼腰、三阴交。操作:以上穴位均取双侧,睛明穴针刺时,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缓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0寸,不捻转,不提插;瞳子、丝竹空、鱼腰施以平刺手法,三阴交直刺2.0寸,施以捻转提插补法。留针30min后取针。针刺8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共治疗24次痊愈。体会:胞轮振跳,《目经大成》称为“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而风性动;《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睥轮振跳,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因此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血虚,该患者由于工作性质,用眼过度,久视伤血,血虚复受风邪,故其治疗予以养血、祛风、散邪。睛明、瞳子、丝竹空、鱼腰等眼部局部穴位调节眼周经筋,祛风散邪;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 相似文献
17.
【狂躁型精神失常】赵××,女,24岁。1990年4月20日诊。患者1989年1月某晚下班回家途中被一歹徒拦截,遭受过度精神刺激后精神失常,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挤眉弄眼,弃衣而走。数日后虽诸症渐减,但仍留有部分精神症状,每月发作1~2次,并兼精神疲倦,心烦不眠,胁胀纳差,月经失 相似文献
18.
1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病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痛苦。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这一突出症状。现将临床1则针灸治疗吞咽困难取得良好疗效的病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胞轮振跳鲍某,女,28岁,电脑操作员。2006年4月5日初诊。主诉:双上眼皮跳动频繁1月余,伴心慌,视力疲劳。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正常,面色苍白,唇淡,双上眼睑跳动频繁,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胞轮振跳,辨证属血虚生风。治则:养血、祛风、散邪。取穴:睛明、瞳子、丝竹空、鱼腰、三阴交。操作:以上穴位均取双侧,睛明穴针刺时,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缓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0寸,不捻转,不提插;瞳子、丝竹空、鱼腰施以平刺手法,三阴交直刺2.0寸,施以捻转提插补法。留针30min后取针。针刺8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共治疗24次痊愈。体会:胞轮振跳,《目经大成》称为“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而风性动;《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睥轮振跳,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因此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血虚,该患者由于工作性质,用眼过度,久视伤血,血虚复受风邪,故其治疗予以养血、祛风、散邪。睛明、瞳子、丝竹空、鱼腰等眼部局部穴位调节眼周经筋,祛风散邪;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