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 ,提高腹部创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 112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性腹腔穿刺、CT和B超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96 .2 % ,82 .1%和 94 .6 % ;手术治疗 10 5例 (治愈 96例 ,死亡 9例 ) ,7例保守治愈出院。结论 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诊断腹部创伤的主要措施 ,应根据伤情轻重缓急 ,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发伤中腹部损伤临床诊治体会,提高腹腔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6例腹部为主的多发伤中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91%、88%、78.6%、56例手术,术后3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干损伤、脑疝形成和严重多发脏器损伤致出血性休克。随着损伤器官增加,手术次数增多,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认真了解伤情,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是腹部损伤的有效诊断措施;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时,各项抢救措施实施中,“绿色通道”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一个有力保证:损伤器官数越多和严重程度以及就诊时间长,尤其合并脑损伤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我院从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闭合性腹部脏器损伤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超声(B超),CT及X线等影像诊断,腹腔穿刺物理诊断和手术的证实,腹部脏器损伤诊断阳性率98%,术前诊断基本准确率82例87.5%,治愈78例98.7%,转院2例,死亡2例1.3%。结论:腹部多脏器损伤较常见,但常伴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超声,CT等影像诊断、腹腔穿刺物是诊断主要手段,对有剖腹探查指征的患者采取手术,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对 112例腹部闭合伤患者诊治的经验 ,以提高基层医院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我院闭合性腹部外伤 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单一脏器损伤 36例 ,多脏器或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损伤 76例 ,非手术治疗 7例 ,手术治疗 10 5例。结果 治愈 10 6例 ,死亡 6例。结论 腹腔穿刺、CT检查诊断腹部闭合伤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2006年1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8~57岁,中位数3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0min~5d。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1例,肾挫裂伤4例,小肠破裂8例,肝脏破裂4例,脾脏破裂8例。并发症尿道断裂11例,膀胱破裂9例,直肠破裂1例,结肠破裂4例,髂静脉破裂2例。结果:本组治愈46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多发伤、伤势过重,发生失血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5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并发膀胱阴道瘘1例,盆腔脓肿1例,均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是一种严重复杂的外伤,常合并腹盆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而使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反复腹部检查,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综合运用B超、CT、X线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尽早明确诊断,尽快纠正休克,积极处理骨盆骨折和合并的脏器损伤,必要时剖腹探查迅速控制出血,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而术中血肿是否探查因血肿部位及动态而异。  相似文献   

6.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50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急诊腹部手术249例(71.1%),其中101例(28.9%)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对25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创伤严重度(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救治,成功1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4.3 d。临床治愈220例(62.9%),残疾68例(19.4%),死亡61例(17.4%)。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腹部彩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并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止血、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主动实施DCS策略,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85例闭合性腹腔脏器伤诊治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所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闭合性腹腔脏器伤患者全组病例治愈79例(93%),死亡6例(7%)。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是降低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创伤合并其他系统多发伤15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合并其他系统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2009年收治的155例以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系统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人院后经B型超声、CT,腹腔穿刺等诊断方法,急诊剖腹探查151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手术死亡1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DS、ARDS等。结论提高院前、院内救治水平及早期行确定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72例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损伤原因及受伤程度、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6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或全部、部分切除,治愈67例,死亡5例。结论:全面分析病史资料,结合诊断性腹腔穿刺,辅助X线、B超和CT检查,是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有效的诊断措施。早期应注意抗休克治疗并及时手术,后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方法: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56例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腹部单个脏器损伤39例,多脏器损伤17例.52例手术治疗、非手术治愈4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复合伤、伤情重、就诊晚,感染中毒性休克、肾衰等合并症.结论:早期诊断依靠外伤史和腹部体征.诊断性腹穿阳性率高,B超、X检查有一定价值.及时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对43例严重胸部创伤病例从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胸部创伤表现有骨折、肺部损伤及其他合并损伤,以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为最常见。X线平片对胸部全貌、肋骨骨折数目及错位情况优于CT扫描,CT扫描对肺挫伤、肺撕裂伤及膈肌损伤、胸骨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优势,能提高检出率。结论:严重胸部创伤者X线平片检查简单快捷,应为首选的常规检查,而CT敏感性高,能明确非骨骼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对伤势较重的复合伤者能为临床快速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应尽可能实施急诊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在腹部外科疾病运用腹腔穿刺术对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6例考虑存在有腹部外科损伤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术,以8号或9号针头,10或20ml注射器,选择合适穿刺点进行反复的穿刺抽吸。检测穿刺液,对患者作出诊断。对照组患者不采取腹腔穿刺术,采用常规剖腹控查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3例,12例患者穿刺结果呈阳性,阳性率可达92.3%,其中阳性结果的12例患者中9例经手术证实需手术处理,另3名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对照组患者13例,经剖腹探查并值得进行手术患者8例。占6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严重创伤性肝破裂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及经验,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严重创伤性肝破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7例。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5例,占89.29%;死亡3例,占10.71%,其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伴严重失血2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其中胆漏4例,腹腔脓肿3例,均治愈。结论: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病人,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合并颅脑伤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总结 4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颅脑伤患者的资料 ,其中 16例超过就诊 6小时后获得腹内脏器损伤诊断列为延迟组 (A组 ) ,2 6例在 6小时内获得诊断列为对照组 (B组 )。结果 :A组车祸坠落伤高 (P<0 .0 5 ) ,颅脑损伤重 (P<0 .0 5 ) ;入院时休克、腹部症状及体征表现、诊断性腹穿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要加强多发性损伤认识 ,把握合并颅脑伤的闭合性腹部损伤特点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应用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胸膜病变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内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的进行超声引导胸膜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同时以外科手术病理组织学和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结果以及两种诊断胸膜病变方法的阳性诊出率、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结合金标准进行判断,在50例患者当中,阳性患者40例,阴性患者10例。在超声胸膜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当中,阳性患者38例,阴性患者12例,诊断准确度96.00%,灵敏度95.00%,特异度100.00%。其阳性诊出率、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膜病变检查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穿刺具有多种优点,术式具有实时、操作简便、无辐射、并发症发生率的特点,同时该检查方式检查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和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对中药肝损伤诊断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有可疑中草药或中成药服用史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90例,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不纳入研究。应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标准诊断的390例中药肝损伤病例中,极可能(8分)14例(4%),很可能(6~8分)185例(47%),可能(3~5分)191例(49%)。将390例患者逐一应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标准进行判定,结果为确定诊断5例(占1%),临床诊断163例(占42%),疑似诊断222例(占57%)。2种诊断方法结果的总体一致性为43%,差异性为14%。该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更适合中药肝损伤病例的诊断,由于回顾性病例研究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病例。结果31例中有28例术前诊为脾脏肿瘤。B超检出率92.59%(25/27),CT检出率为92.0%(23/25)。18例良性肿瘤中14例行脾切除,4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13例恶性肿瘤中12例行脾切除术,1例广泛转移未手术。恶性肿瘤患者生存5年以上2例,生存3年以上3例,生存2年以上1例,小于1年6例,1例未手术在两个月内死亡:综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长于非综合治疗患者(P〈0.05)。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以脾脏切除为主并根据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的腹痛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116例,超声诊断正确106例(符合率约91.3%),漏诊10例,误诊5例。非阑尾炎24例,20例超声诊断正确,4例超声仅提示间接征象。结论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18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肝脓肿患者资料。结果:17例患者2周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院2周后复发再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脓肿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风险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