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并继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导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在其发病过程中,冠状动脉局部炎症反应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重要的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早期给予通心络胶囊对hs-CRP和MMP-9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IF、MMP-9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胜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6例、急陛心肌梗死(AMI)组40例,另选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AMI组、UAP组血清MIF、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清MIF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MIF、MMP-9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ACS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脉扫描,并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软斑块组(11例)、混合宽块组(14例)、硬斑块组(25例)及对照组(22例)。同时以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值,比较各组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软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血清IL-6、MMP-9水平高于硬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MMP-9水平与IL-6水平显著相关。结论MMP-9、IL-6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64层螺旋CT冠脉斑块检查联合血清IL-6、MMP-9水平检测可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炎症因子和血脂变化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择期PCI治疗的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血脂康1.2、0.6 g,均于PCI术前当天开始服用,每天2次,疗程8周以上。检测两组术后1、4、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肾功能变化;分析血脂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用药前比较,两组术后1、4、8周血清hs-CRP、MMP-9水平均下降,其中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后4、8周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大剂量组术后8周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8周大剂量组hs-CRP及MMP-9浓度变化与LDL-C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828、0.9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肝肾功能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浓度及LDL-C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作用更为明显;其炎症因子降低程度与降脂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69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加血脂康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另选3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MMP-9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CS患者Hs-CRP、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治疗组治疗2周后Hs-CRP、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Hs-CRP、MMP-9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分别治疗7d。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IL-6的值。同时选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他汀类短期淄疗能降低血清MMP-9和IL-6的水平,且阿托伐他汀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他汀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连续用药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2周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血脂水平。结果: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RP、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RP、MMP-9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调脂等作用稳定斑块,使ACS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医辨证分型与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方法观察组100例ACS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脉瘀阻证、痰热血瘀证、痰浊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证和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对照组30例为健康人。分别检测血清CRP及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实证与虚实夹杂证比较,CRP、MMP-9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血清CRP、MMP-9水平与ACS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素(Pur)对单核源巨噬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单核细胞,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Pur(0.1g/L、1.0g/L、2.0g/L)及Hanks液(对照组)孵育48h后,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的MMP-9、TF含量,酶谱法测定MMP-9活性,比色法测定TF活性。结果:Pur干预后MMP-9、TF含量及活性均较干预前(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Pur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MMP-9、TF的表达,降低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稳定斑块、改善易损血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QRS记分法观察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 2 4 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结合常规西药治疗组 (治疗组 )及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 <0 .0 1) ;而对照组在治疗第 7天及第 30天心电图QRS分值均略高于治疗前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能显著限制并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6)的血浆浓度,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痛患者70例作为介入组,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MP-1水平。结果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的,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与术前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MMP—1显著高于术前,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MP-1与术前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可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及MM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CRP、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CR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在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具有抗炎、降UA作用,其降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瘀散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及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经验性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清肺化瘀散治疗,疗程均为7~14天,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实验室检查等回复正常,改善中医症候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IL-8、hs-CRP、补体C3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化瘀散配合西医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心脉通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机理。方法:用Fishman空气干燥法,建立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模型,以组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心脉通对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术后3天出现表达,7天表达增强,14天表达高峰,21天表达减弱,28天仍然持续表达。其中A组(心脉通组)表达信号最强,B组(华法令组)弱于A组,C组(手术对照组)显著弱于A、B组。结论:心脉通能促进家兔颈动脉内皮损伤后野生型p53基因高表达,这可能是心脉通防治再狭窄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给予小剂量(4粒,每天三次)和大剂量(8粒,每天三次)复方丹参滴丸,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6个月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收集4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安慰剂(4粒,每天三次)作为对照组。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第1个月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P〈0.05),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间不明显差别;治疗第6个月后,复方丹参滴丸组血浆C-反应蛋白进一步下降,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够下调冠心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黏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CRP浓度的测定采用胶乳法。以CRP≥3.0 mg/L为预测心脏事件的临界值,将ACS患者分成ACSⅠ组(CRP≥3.0 mg/L)和ACSⅡ组(CRP<3.0 mg/L)。同时测定2组患者的血黏度。结果ACSⅠ组、ACSⅡ组CRP浓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SⅠ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CSⅡ组。结论血清CRP水平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CRP≥3.0 mg/L者发生心脏事件几率高,提示在某种程度上血清CRP水平判断ACS预后较血黏度更有价值。CRP≥3.0 mg/L可作为判断国人ACS预后的界限值以便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影响。方法对49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和41例女性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将ACS组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25例,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在用药治疗4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ACS组治疗前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氟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较常规治疗组hs-CRP降低(P<0.05)。结论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起一定作用,hs-CRP可能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氟伐他汀能降低血清hs-CRP浓度,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ACS的危险。这同样适用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84例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2组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葛根素 0 .4 g静滴 ,分别在确诊 72h内和治疗 2周时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2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CRP水平均增高 ,治疗组治疗 2周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 ,对脑梗死病情变化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