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燚 《光明中医》2008,23(3):315-315
缩阳是指男子阴茎、睾丸和阴囊内缩,伴少腹拘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亦称“阴缩”、“阳缩”。本人从2002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缩阳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缩阴症”也叫缩阳症,原来泛指男女的外生殖器向腹内缩入,后来逐渐分开,将妇女乳房或外生殖器内缩称为“缩阴症”,将男子阴茎、阴囊内缩称为“缩阳症”。近年来,对缩阴症的治疗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手头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缩阳是指男子阴茎、阴囊、睾丸内缩,伴少腹拘急疼痛为主之症。是男科急症之一,兹举治验二则如下。【肾阳虚缩阳证】刘××,男,35岁。1983年9月10日诊。患者素来性欲不强,阴  相似文献   

4.
缩阳症的症状突出表现为男子阴茎、阴囊尽缩、疼痛、汗出、心悸。笔者自76年至81年经用滋肾丸治愈缩阳症三例,报告如下: 例1、高××,男,34岁,农民。77年8月14日初诊。自述头晕目涩,腰脊酸痛,两足无力,夜  相似文献   

5.
缩阳症男性病重症,又称缩阴症,阴茎缩入症,主要表现阴茎抽痛缩入,或反复发作,伴睾丸上提内缩,阴囊皱缩,少腹冷痛等。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近年来中医治疗缩阳症有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资料概述如下。病因病机缩阳症之病因多为素体阳虚或久病体虚复感外邪而致。据笔者统计本病有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阴缩治验     
阴缩指阴茎、阴囊及睾丸突然内缩,并伴有少腹拘急、疼痛等的病证,又称阳缩、缩阳、阴上缩、肾缩、茎缩等。此病多由同房时受凉、惊吓或某种精神刺激所致,临床上较为少见。余在门诊曾接诊1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缩阴症亦名缩阳症,因妇女亦有之,故名缩阴较为确切。其症状为男子阴茎痿软上缩,阴囊尽缩,疼痛,汗出,心悸;女子外阴内抽少腹疼痛,汗出心慌。笔者6年来用滋肾丸经治男性缩阴症三例,均获全愈。 [典型病例]张某,男,54岁,工人。素来身体康健,嗜酒。数日前自觉睾丸时有坠痛,服补肾强身片,其痛不减。3日前将入睡则觉少腹疼痛,阴茎阴囊上缩,汗出,心悸,心烦不安。约4~5分钟后始渐缓解。此后又发作一次。遂来科求治。诊其脉细数有力,舌质红,口苦目涩。心烦心慌。服滋肾汤3剂告愈。按:缩阴症在《谢映庐医案》中有二种情  相似文献   

8.
缩阳缩阴     
<正> 笔者曾外用生姜汁治愈缩阳证、缩阴证各一例,现介绍于下。 蔡某,男,84岁,1989年11月26日初诊。两天前夜间入厕解大便,便后感会阴处冷甚,继之小腹拘急疼痛,阳器缩入腹中,两日不得小便。面色发青,精神倦怠,腰膝冷痛,小腹膨隆胀痛,舌质淡,体胖大,苔白而滑,脉沉弦。查:阴茎及两睾丸均缩入腹中,呈一凹陷状。诊断为缩阳证。因寒入厥阴肝经、少阴肾经所致,治宜温散寒邪。取生姜汁20ml,置于阴器凹陷处,顿感灼热难忍,睾丸及阴茎即露出,  相似文献   

9.
阴缩症又称缩阳症,系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及妇人阴道、乳房等)。近年研究资料表明,本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又称“感应性神经症”。现将其治疗扼要综述如下:1 分型论治阴缩症的分型论治,各家意见颇不一致,如徐氏等认为本症属阴寒之症而将其分为两型:(1)肾阳虚寒型,治用金匮肾气丸加减。(2)肝寒气滞型,治用当归四逆汤或暖肝煎加减。赵氏则主张分四型论治:(1)伤寒直中型,治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  相似文献   

10.
缩阳症,是指阴茎或睾丸、阴囊内缩、大多伴有小腹拘急疼痛的一种症候。本文试就其辨治药用作一概述,以备临证验用。一、邪中厥阴阴寒内盛涉水冒雨,居处寒地,或劳后行房,媾后冷浴,或小儿裤未满裆,阴露于外,风寒  相似文献   

11.
胡同斌 《国医论坛》1990,5(4):12-12
一、缩阳症 李××,男,30岁,1984年12月17日诊。患缩阳症五年余,冬剧夏缓,遇寒而发,发作时四肢冷而屈缩一团,阴囊阴茎内收,喝热汤及局部热敷约20~30分钟可缓解。诊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涩。此即厥阴寒盛血虚,筋脉拘挛,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缓急止拘。处方:当归15克,桂枝15克,酒白芍15克,细辛5克,炙甘草10克,大枣20枚。吴茱萸3克,肉桂3克.水煎服,日1剂。3剂后阳缩得以控制;再进15剂,手足温暖,缩阳未再发作,嘱其次年立冬之时再进15剂。随访5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2.
缩阳症治验     
缩阳症又称缩阴症,是指阴茎或阴囊收缩,伴少腹拘急疼痛的一种症候。笔者用中药治疗3例,疗效满意,现录如下。一、邪中三阴,真阳亏损张×,男,22岁。患者于81年8月19日性交后,随即用凉水冲澡,晚上自觉畏寒,发热  相似文献   

13.
“缩阴”在男子又称为“缩阳”。细考病因则为寒凝肝脉所致。《中医诊断学》一书指出 :“阴茎缩入者 ,多是寒凝经络。”《素问·热论》篇云 :“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 ,故烦满而囊缩。”《中医内科学讲义》也指出 :“阴囊收缩 ,为寒滞厥阴 ,致少腹之脉收引 ,故多与少腹痛胀同时并见。”“缩阴”证 ,临床少见报道 ,医书记载亦较少。笔者有幸经治 1例 ,现报道如下。患儿施某 ,男 ,年龄 9个月。于 1 0月某日晚间 1 0时许 ,突然惊啼 ,持续 2 h啼号不休 ,额汗出 ,哭声嘶竭。其母发现患儿阴器上缩 ,急使人邀余诊治。余见患儿面黑唇青 ,额有冷汗出 ,…  相似文献   

14.
缩阴症,又称缩阳症,临床上极为少见,我们曾用暖肝煎治疗2例,获得满意疗效,今报道如下: [例1] 张某某,男,41岁。1975年11月就诊。自诉昨晚同房,排精后起床小便,继用湿毛巾洗擦阴部,当感身寒后停止。清晨起床即发少腹疼痛,难以忍受,阴茎内缩。主症:少腹拘挛疼痛,阴囊紧缩,阴茎缩入2/3,形寒身冷,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肾阳虚弱,寒湿外侵。治以温补肝肾,行气散寒,用暖肝煎加减:当归、枸杞、台乌、小茴香,高良姜,川楝子各10g,肉桂3g(研未冲服)茯苓15g,水煎服。2剂痊愈,阴茎恢复如常。  相似文献   

15.
李××,男,30岁。1982年10月25日入院。几小时前,行房后阴茎突然内缩,伴疼痛、麻木、似有冷风吹感。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阴茎缩入只剩一厘米,双侧睾丸冰凉,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数。此系行房后受寒,加之惊恐(其父死于缩阳症),气血散乱,导致此症。即强刺会阴、关元、气海穴,配复方冬眠灵25毫克肌注,15分钟后入睡,醒后诸症消失。【按】会阴穴为任、督二脉交会穴,任督二脉统帅身之阴阳经脉气血,强刺会阴穴,使  相似文献   

16.
一、回阳固阴救缩阳梅××,男,27岁,因患缩阳证急诊入院。诊见阴茎内缩,仅露龟头少许,触阴囊冷如冰,神萎昏蒙,气微欲绝,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遍身冷汗淋漓,额汗如珠,舌淡苔白滑,六脉沉微。询知滑泄日久,精常随尿出,此乃精血先耗,阴损及阳,阳无阴固,故见缩阳虚脱之变。治当回阳为急,并宜敛汗固阴。即予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灸百会、涌泉,热开水灌服黑锡丹两支(每支一钱,日服三次)。随处参附龙牡汤加味:红参6克,制附片10克,煅龙牡各20克,黄芪18  相似文献   

17.
缩阳症是指阴茎或阴囊收缩 ,伴有少腹拘急、剧烈疼痛的一组综合证候。笔者自 1 989年以来 ,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法 ,收治 86例缩阳症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小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86例全部是男性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60岁 ,平均为 38岁 ;其中 1 6~ 2 5岁 2 1例 ,2 6~ 35岁 34例 ,36~45岁 2 3例 ,46岁以上 8例。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35天。2 治疗方法2 .1 寒凝肝脉型 (31例 ) 起病急骤 ,阴部冰冷 ,小腹拘急 ,睾丸上提 ,阴茎内缩抽痛 ,引及小腹 ,四肢厥逆 ,畏寒肢冷 ,身体蜷缩 ,小便清长。舌质紫暗 ,舌苔白滑 ,脉沉弦。治以温…  相似文献   

18.
例1 张××,男,38岁,工人。患者于1987年12月21日晚,同房后身热饮冷,当晚即小腹拘急冷痛,阴囊内缩,睾丸上提,阴茎缩入抽痛,手足厥冷,当即送入门诊求治。诊见面唇发青,手足厥冷,舌淡红润滑、苔白,脉沉弦迟,拟诊为寒凝肝脉型缩阳症。治宜:温经暖肝,理气止痛。取大敦(双)、关元、三阴交(双)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加灸。当即小腹拘急阵痛缓解,阴茎复原而安,每日1次,4次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例2 周××,男,49岁,工人。于1991年8月10日就诊。患者于1989年2月同房感寒后,第二天晚上阴茎内缩,小腹疼痛难忍,当即在中医院求医。…  相似文献   

19.
我刊前收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詹姆士W·爱德华兹先生来信,询问:如何解释阴阳易、夹色伤寒、缩阳、缩阴的病因、症状、治疗等问题,妇女会患缩阳症吗?是否缩阳症与阳萎、遗精等问题有关?要求提供有关缩阳病人的简短病例。现由我刊张志民副编审写了一篇简论作复。我们认为:上述各问题,尤其是《伤寒论》中阴阳易病,历来较少讨论,为此特将张老此文略加删改后在我刊发表,并望同道有所指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临床中见有明显肾阳虚的疑难杂症,采用益气温阳、镇潜固涩的参附龙牡汤为主方治疗,每获显效,特作介绍,以公同道。例一:缩阳症爱××,男,61岁,退休职员,1982年1月3日初诊。患者自诉凌晨解小便时阴茎内缩,畏寒汗出,思想恐惧,倒卧在地。家人速取新公鸡1只剖腹开膛,趁热敷于丹田未效,抬来急诊。刻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