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对K56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白血病K562细胞株,随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12、24、36h3个作用时间组,予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6,20,60nmol/L,蛋白印迹法检测胞内DNM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DNMT1表达。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60nmol/L硼替佐米作用36h后细胞凋亡率为(61.68±3.20)%。结论硼替佐米抑制K562细胞株DNMT1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Raji细胞中NF-κB和Caspase-3的影响。【结果】MTT实验表明硼替佐米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RT-PCR实验显示硼替佐米显著抑制Raji细胞NF-κB表达并且促进Caspase-3的表达(P<0.05)。【结论】硼替佐米通过下调NF-κB并且上调Caspase-3,最终导致Raji细胞增殖减少。硼替佐米治疗淋巴瘤可能涉及NF-κB和Caspase-3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硼替佐米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uPA、NF-κB表达的影响及与其侵袭力关系。方法 Brdu ELISA法测细胞增殖活性;Boyden小室培养测细胞的迁移率;Western blot测细胞uPA、NF-κB的蛋白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测NF-κB细胞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 (1)与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组)相比,10%FCS组细胞增殖活性与迁移率明显增高(P<0.05);与10%FCS组相比,硼替佐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迁移,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与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PDTC组(10μmol.L-1)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别;(2)与10%FCS组相比,硼替佐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uPA、NF-κB蛋白表达,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时uPA、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组相比,两组uPA、NF-κB表达均无明显差别;硼替佐米浓度为(4μg.L-1)能明显降低NF-κB核蛋白含量,与PDTC组相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4)细胞免疫化学结果示:硼替佐米(4μg.L-1)抑制10%FCS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NF-κB核移位。结论①硼替佐米抑制血清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uPA、NF-κB蛋白表达,②硼替佐米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力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性,降低UP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靖  闫明明 《安徽医药》2018,22(8):1449-1453
目的 探究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活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伯基特淋巴瘤Raji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p-NF-κB p65表达的影响.结果 硼替佐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aji细胞活力(P<0.05)和促进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硼替佐米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aji细胞NF-κB p65表达并促进caspase-3的剪切(P<0.05).结论 硼替佐米促进Raji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NF-κB p65和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吴圣豪  郑翠苹  徐杰 《海峡药学》2012,(12):276-278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对K56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白血病K562细胞株,随机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12h、24h、36h 3个作用时间组,予以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0,6,20,60nmol·L-1,Western印迹法检测胞内DNMT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可显著抑制DNMT1表达。硼替佐米作用于细胞12、24、36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60nmol·L-1硼替佐米作用36h后细胞凋亡率为(61.68±3.20)%;结论硼替佐米抑制K562细胞株DNMT1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胃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MTT生长抑制实验检测硼替佐米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I和Annexin V-FITC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IC50值为(54.6±4.1) nmol/L.0、50、100 nmol/L硼替佐米作用于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0.7)%、(26.5±4.6)%、(41.7±5.8)%,各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0和100 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出现了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裂解带.50和100 n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Bmi-1蛋白的表达出现了显著的降低.结论:硼替佐米对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下调Bmi-1蛋白可能是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及阿糖胞苷序贯及联合用药对K562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同时观察硼替佐米是否经由PTPROt基因的表达上调促细胞凋亡.方法 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的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用药组分别用药48 h,细胞选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抑制率与凋亡率情况,同时观察PTPRO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应用硼替佐米及阿糖胞苷组与分别应用硼替佐米及阿糖胞苷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序贯先应用阿糖胞苷后硼替佐米的细胞凋亡率最高,与单用硼替佐米及阿糖胞苷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硼替佐米后PTPROt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联合硼替佐米及阿糖胞苷,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有协同增强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TPROt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江苏医药》2012,38(2)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MSC)生长增殖能力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BMMSC,运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体外培养的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BMMSC经硼替佐米(2.5 nmol/L)处理后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硼替佐米对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硼替佐米处理后减少(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抑制BMMSC的生长,降低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株(Nalm-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Nalm-6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和硼替佐米组,细胞对照组加RPMI 1640培养液,硼替佐米组加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1 600 n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对Nalm-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0 nmol/L硼替佐米作用12 h后对Nalm-6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①硼替佐米对Nalm-6生长抑制情况:100、200、400、800、1 600 nmol/L细胞作用12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8.0±6.1)%、(18.3±7.5)%、(30.3±7.5)%、(37.8±2.6)%、(41.1±2.1)%;作用24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13.5±5.2)%、(43.3±6.5)%、(68.7±2.1)%、(81.6±1.6)%、(87.4±1.4)%;作用48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5.21±3.71)%、(9.33±2.53)%、(49.32±7.12)%、(97.71±1.1 1)%、(99.9±0.1)%;作用72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4.00±3.62)%、(4.32±5.61)%、(8.32±4.42)%、(79.52±8.61)%、(99.94±0.13)%.细胞对照组抑制率为0,各浓度硼替佐米组与细胞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400 nmol/L硼替佐米作用Nalm-6细胞12h后,G2/M期细胞比例为(18.6±2.4)%,细胞对照组G2/M期细胞比例为(3.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能抑制Nalm-6细胞的增殖,并将Nalm-6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生长增殖能力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体外培养BMMSC,运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体外培养的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BMMSC经硼替佐米(2.5nmol/L)处理后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对BMMSC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硼替佐米处理后减少(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抑制BMMSC的生长,降低其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一种合成的二肽硼酸衍生物,已经证实硼替佐米是NF—κB强有力的抑制剂。2005年12月硼替佐米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一种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其他恶性疾病(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它对套细胞淋巴瘤(MCL)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已经表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马钱子碱对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中成骨细胞早期分化和破骨细胞代谢途径的影响,同时比较马钱子碱与硼替佐米在体外对MM骨病的影响,并对马钱子碱与硼替佐米作用于MM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别检测出硼替佐米与马钱子碱对MM细胞株U266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MM细胞株U266的上清液加入到成骨细胞MC3T3-E1诱导分化体系中培养后,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个对照组中骨保护素及骨保护素的配体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mRNA水平。结果硼替佐米作用于MM细胞株U26648h后IC50为22.4nmol/L,马钱子碱为0.16g/L;经马钱子碱及MM细胞上清液共同干预的成骨细胞中骨保护素mRNA水平高于只经MM细胞上清液干预的成骨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而RANKL的mRNA水平则降低(P<0.05),且它们增高或降低的程度大于硼替佐米作用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马钱子碱对MM骨病中骨代谢机制的影响可能通过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调节而发挥作用;实验证实马钱子碱对MM骨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硼替佐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敲除野生型p53的HCT116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并探讨 其机制。方法 以0、15、30、6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24、48 h,以CCK-8法检测阿 帕替尼对两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法)检测0、15、3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细胞24 h后凋 亡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0、15、3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细胞24 h后,p53、NF-κB p65、 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能抑制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的增 殖,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干预后,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 凋亡率升高(P<0.01)。与HCT116 p53+/+细胞相比,阿帕替尼处理后HCT116 p53-/-细胞的凋亡率较低(P<0.05)。阿 帕替尼处理后,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中 p53、NF-κB p65、capsase-3 mRNA 和 Caspase-3 蛋白表达升高 (P<0.05)。阿帕替尼干预后,HCT116 p53+/+细胞中 p53、NF-κB p65 蛋白表达下调而 HCT116 p53-/-细胞中 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 阿帕替尼可能通过p53/NF-κB通路抑制HCT116 p53+/+、HCT116 p53-/-细胞增殖 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肠癌细胞可能通过野生型p53对阿帕替尼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照射预处理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硼替佐米防治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为BALB/c小鼠接受7.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实验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B组:单纯全身照射组;C组:全身照射加用硼替佐米组。观察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结果 B、C组中用于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观察的8只小鼠均在10 d内全部死于骨髓衰竭。照射后+1、+3、+5 d,B组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蛋白中NF-κBp65表达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一定程度上抑制照射预处理损伤所致肝脏及小肠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激活,起到减轻aGVH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艳舫  李晶  韩萍 《中国医药》2013,(12):1761-1763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SKOV3/DDP,空白对照组加RPMI-1640完全培养基;硼替佐米组浓度分别为0.0625、0.1250、0.2500、0.5000、1.0000、2.0000μmol/L,检测不同作用时间对SKOV3/DDP的生长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5000μmol/L硼替佐米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①硼替佐米对SKOV3/DDP细胞生长抑制情况:0.0625、0.1250、0.2500、0.5000、1.0000、2.0000μmol/L的硼替佐米作用SKOV3/DDP细胞24h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1.19±0.07)%、(2.24±0.08)%、(3.47±0.20)%、(4.61±0.07)%、(5.80±0.17)%、(6.43±0.10)%;作用48h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9.39±0.08)%、(12.17±0.23)%、(18.08±0.25)%、(41.11±0.10)%、(55.45±0.41)%、(64.91±0.18)%;作用72h的生长抑制率依次为(13.21±0.32)%、(20.18±0.23)%、(22.91±0.35)%、(52.08±0.10)%、(76.59±0.39)%、(83.23±0.38)%。空白对照组抑制率为0,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情况:0.5000μmol/L硼替佐米作用SKOV3/DDP细胞48h,细胞周期G2/M期的比例为22.8%,空白对照组为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率分别为11.7%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能够逆转SKOV3/DDP细胞的耐药作用;并将SKOV3/DDP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z/M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抑制剂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ox-LDL组(50 mg/L ox-LDL诱导24 h),低、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组(分别用5、10、20 μmol/L PCSK9抑制剂预处理24 h,再加入50 mg/L ox-LDL诱导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转录和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和核因子(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ox-LDL组细胞存活率下降,TNF-α、IL-6和MCP-1转录及分泌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下调,磷酸化NF-κB(p-NF-κB)水平上调;同时NF-κB在细胞核内表达上调,胞质中表达下调。中、高剂量PCSK9抑制剂处理后,与ox-LDL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升高,TNF-α、IL-6和MCP-1转录和分泌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下降, 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NF-κB水平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PCSK9抑制剂下调ox-LDL导致的HUVECs细胞核中NF-κB表达,上调胞质中NF-κB的表达(P<0.05)。结论 PCSK9抑制剂可以抑制ox-LDL导致的HUVECs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发挥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动态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滴注硼替佐米的前后血浆ET-1、TM、血小板MAR及患者的Fbg含量、抗凝因子、凝血因子的活性状况。结果:检测后发现,滴注硼替佐米1h后,患者凝血酶蛋白调节水平明显升高,输注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血小板的聚集效率虽降低,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采取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并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的活性,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联合5-杂氮胞苷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及机制。方法对照组Jurkat细胞以3μmol·L^(-1)5-杂氮胞苷处理,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以10,30,50 nmol·L-1的硼替佐米+3μmol·L^(-1)5-杂氮胞苷处理,空白组加等量生理盐水。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干预72h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9.05±2.63)%,(31.26±2.43)%,(60.12±3.05)%,(72.16±3.64)%。干预24,48,72 h后,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硼替佐米浓度增大及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5)。干预48 h后,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空白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均P<0.05);且实验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空白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Janus激酶1(JA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68±0.22,2.15±0.31,1.82±0.25,1.53±0.15,0.89±0.14,TYK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3.84±0.56,2.25±0.46,2.37±0.39,2.26±0.33,1.28±0.26;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Janus激酶1(JAK1)、TYK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均P<0.05),低、中、高剂量实验组JAK1蛋白及高剂量实验组TYK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硼替佐米可协同增强5-杂氮胞苷抑制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显著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尼古丁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介素(IL)-8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对尼古丁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干预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无血清DMEM培养基代替干预因素;尼古丁组: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氟伐他汀组:在培养基中10-5mol/L氟伐他汀孵育内皮细胞1 h后,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NF-κB抑制剂组:100μmol/L PDTC和100 nmol/L尼古丁孵育内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标本及培养液。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IL-8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 AM(tm)NF-κBp50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尼古丁组NF-κB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氟伐他汀组NF-κB活性较尼古丁组显著下降(P<0.05)。NF-κB抑制剂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较尼古丁组IL-8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古丁可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的活性,从而诱导IL-8的表达;氟伐他汀可拮抗尼古丁诱发的NF-κB的活化,抑制尼古丁诱导的IL-8的表达,还可拮抗尼古丁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第1个获准临床上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研究发现硼替佐米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1],如HL60、KG1、NB4和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骨髓中分离出的原始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2]外周血中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近年来硼替佐米和其他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白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