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组患者75例,全部患者都接受常规的急救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纳洛酮,对上述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病情程度及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病情程度明显变化,研究组也一样,但是前后变化相比对照组来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73.33%,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60.00%,研究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的抢救过程中,有效的使用纳洛酮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建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现场救治新模式的体会.方法 比较采用ZX120急救信息预告知系统的处理组与未采用此系统的对照组60 s内完成接听呼救电话率、接收指令后出车率、院前院内衔接率;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心血管疾病康复出院率、猝死抢救成功率、脑部创伤康复出院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严重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30)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两组60 s内完成接听呼救电话次数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到调度发出出车指令后60 s内出车台次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s内完成院前院内衔接例次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疾病康复出院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创伤患者康复出院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病员的现场施救、信息网络告知、途中救护到院内抢救、手术住院治疗等连续性急救方式,赢得了抢救伤病员的黄金时间,构建起一条环环相扣、高效快捷的现场患者救治链,能够降低突发灾害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一2014年5月到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其中50例患者只接受常规救治(对照组),49例患者常规处理之前接受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方案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提高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救治的88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常规抢救和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抢救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生命,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接到的120急救电话中,遭遇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性严重伤害的200例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应用创伤指数评分法进行检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性检查救治,比较救治两组伤员的成功率与死亡率、救治现场的转运情况及急诊救治情况,并运用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重度伤与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38%和31.25%,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资源配置的满意率分别为94.56%和93.33%,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创伤评分能够快速、准确确定伤情,有利于合理分流,指导护理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急诊危重病区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院内救治措施,研究组在常规院前抢救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病情程度及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病情程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病情程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给予纳洛酮可有效地提高对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前医疗电话指导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院前救治的246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时间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6).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未进行医疗指导,只派遣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观察组在派遣任务的同时通过电话指导呼救者对AMI患者进行救治;比较两组发病至治疗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时症状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1个月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和现场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27.8%,高于对照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6%,低于对照组的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死亡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电话指导可使AMI患者得到无缝式医疗救治,填补"抢救空挡期",减少AMI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院前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急诊急救,研究组采用院前急诊急救。比较两组经急诊急救后的存活率、死亡率以及存活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急诊急救后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0.2)h、(10.5±3.1)d,短于对照组的(4.5±0.6)h、(42.8±4.4)d,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1.2±6.0)分,低于对照组的(42.4±4.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19.4%(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急救处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患者抢救和预后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其他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其能有效提高患者整体的预后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一体化链式护理在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泗洪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研究组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转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一体化链式护理用于创伤急救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中气管插管的时机。方法 80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现场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接回医院后行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收集两组从抢救开始到转出所需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从抢救开始到转出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场急救充分评估病情,把握好紧急气管插管时机,力争在生命垂危或呼吸心跳停止前进行,可缩短抢救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对策,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通过院前的现场急救和转运护理,缩短从症状到救治的时间,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直接由急诊120出车接回我科,观察组由我科专科护士及医生经过院前指导、现场急救、建立静脉通道、镇静止痛、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心理护理、安全转运回我科。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由心血管专科医护人员进行转运,实施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监护、正确交接班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毅 《中国医药导刊》2013,(2):195-196,198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抢救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58例患者均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方法,研究组62例患者实施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并采用自制登记表登记。结果:两组患者急救前病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明显降低,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急救前(P<0.05);急救后研究组患者深度昏迷率、浅度昏迷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昏睡率、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程序化细节化院前抢救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体征,减轻昏迷程度、降低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实施抢救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院前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120急救电话中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伤害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收治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创伤指数评分(TI)法,双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边检查,边分类,边救治方法,比较两组轻、重伤人员的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显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延续性治疗,实验组重度伤和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74%和33.33%,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严重伤死亡率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4.38%,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满意率为8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院前创伤评分可快速确定伤情,有利于伤员的合理分流,更好地指导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方法本研究中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接受急诊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急救措施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患者数量47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47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急救的为参照组,给予院前急诊急救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抢救成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抢救成功率(82.98%)显著低于研究组(97.87%),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8%)显著高于研究组(4.26%),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网络的优化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前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院前急救网络改造后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的严重创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呼救后救护车到达时间、院前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呼救后到达时间和院前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6.7%,对照组为11.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院前的急救网络能够缩短呼救的到达时间及院前的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71-174
目的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0 月急诊科收治的90 例心肺复苏患者,并拟定于2018 年2 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将优化前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优化后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流程的时间消耗情况、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诊时间为(2.12±0.12)min,胸外按压时间耗时(1.65±0.17)min,心电图检查耗时(1.18±0.19)min,建立静脉通路耗时(3.16±0.29)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 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50.00%(20 例),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0%(20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7/4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减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所需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可改善急诊预后,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融入急救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的呼吸以及心跳骤停的患者12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急救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抢救。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生命支持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的5min内完成率以及患者的抢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生命体征指标数护理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数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正在行心肺复苏的急重症患者,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快抢救速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兰州市2010~2012交通事故后伤员院前救治的调度与实施,为进一步提高院前伤员的救治效果提供解决思路.方法:收集2010~2012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受理并进行救治和转运的交通伤伤员相关资料,汇总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受理交通事故7585起,救治伤员9093人,其中现场死亡71人,途中转运死亡4人,其它伤员均成功转运至救治医院.结论: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可提高交通事故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科学调度,合理调配资源是抢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