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可行性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1年为38.6%;2002年为43.5%;2003年为51.3%;2004年53.6%;2005年为61.7%。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从原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004~2007年我县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我县(县医院、县保健院)分娩及剖宫产资料。结果3年间住院分娩总数为4227例,剖宫产率为:43.44%,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共1040例,占75.22%。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高征。结论发挥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职业操守,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推广使用适宜产科技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株洲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株洲市160所助产医院住院分娩5年间剖宫产74 591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2004-2008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降低。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上升最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实行导乐陪伴与无痛分娩,建立卫生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环境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PDCA循环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宁海县某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PDCA循环管理开展前后(2011年1月和2013年12月)随机抽取各50例患者,分别为基线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理组患者没有实行特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值=0.03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111,P值=0.008)。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动态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孙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154-155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提取该时间段14183例住院分娩者的信息,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3年的总剖宫产率为70.78%,呈逐渐下降趋势,3年时间剖宫产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结论河东区的剖宫产率较高,与产妇年龄及产妇并发症、合并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以及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2017年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分析,利用PDCA循环法落实针对某院各临床科室的共性及个性干预措施,2019年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并比较两次风险评估结果。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绝大部分科室都处于中等风险水平,高风险科室为产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2019年极高风险科室减少1个,中风险科室增加1个;神经外科由极高风险降为高风险,产科升为高风险科室,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ICU仍然为极高风险科室。与2017年各项监测数据相比,2019年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明显提高,医院感染发生率、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关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及因素,持续有效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凤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7):68-68
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孕妇1405例,现就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以便在保证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上海市宝山区剖宫产率的主要因素,评价干预试验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性,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3月一2013年6月开展从孕妇对剖宫产分娩方式的认识、建立医务人员剖宫产手术准入标准综合干预措施,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干预前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22例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医护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剖宫产率逐渐下降,干预前剖宫产率63.5%,干预后降至55.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干预前院非医学指征(本人要求)剖宫产率15.2%,干预后降至7.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率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对抚顺市内5大爱婴医院1997~2004年中的15 874例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9.76%。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阴道助产手术逐年减少。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巨大儿、臀位、妊高征、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为历年来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由1997年的第7位跃居2004年的第2位。结论:近年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在剖宫产率升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知识宣传,加强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人性化服务产科新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与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弊端,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剖宫产率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减少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时期分别统计围产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等产科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2006年8月~2009年7月某医院剖宫产率为69.2%,围产儿死亡率为14.35‰,与1995年剖宫产率(38.9%)及围产儿死亡率(11.2‰)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P<0.01),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未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医生对剖宫产适应证的掌握程度是决定剖宫产率的重要因素,正确运用辅助检查,避免过度诊断,提高产科医生对难产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健康宣教和孕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助产技术质量和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将产科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产妇对自然分娩的顾虑,减少因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必将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程亮霞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34-35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综合分析某医院剖宫产指征情况,寻找剖宫产率下降原因。结果:剖宫产率下降与剖宫产指征、产妇结构与医务人员的正确引导有关。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病例78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33.50%,剖宫产指征顺位依次为:社会因素(26.39%)、难产(19.48%)、胎儿窘迫(14.23%)、其他(12.44%)、妊娠并发症(11.38%)、臀位(8.19%)、疤痕子宫(7.89%)。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 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就诊行剖宫产术的1 5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前)751例,研究组(实施后)779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对照组为7.9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共检出病原菌68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29%、19.12%、17.65%、10.29%、8.82%;阶段性分析显示,随着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产妇的切口感染率逐渐降低,从3.39%降至0,甲级愈合率从96.61%升至100.00%。结论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山西省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探讨临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对策。方法分析山西省11地市450家医院2010—2013年住院分娩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山西省不同级别、不同地市医院4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结果2010—2013年山西省平均剖宫产率为35.4%,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P<0.05),且存在医院等级差异和地区差异(P<0.05)。结论山西省剖宫产率较高,且各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政府及相关医疗部门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孕妇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近年来剖宫产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占主要地位。结论减少社会因素的干扰,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