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 ,排便时间延长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引起便秘的因素有阴阳失调、气滞血亏 ;脏腑不和、运行化失常 ;情志失调、饮食失节 ;痔疮、久服泻等。笔者针对病因 ,参考古代文献中便秘的治疗方法 ,并结合自己经验 ,总结为便秘治疗八法 ,现报道如下。1 清热通便法患者男 ,36岁。高热后大便干结 ,数日一行 ,小便短赤 ,心烦口干 ,腹部胀满 ,夜寐不安 ,舌红苔黄 ,脉数弦。治以清热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 2 0 g,厚朴 10 g,白芍 15 g,枳实 10 g,大黄 10 g,瓜蒌仁 12 g,郁李仁 10 g,杏仁 10 g,芒硝15 g(冲服 )。3剂后… 相似文献
5.
老年便秘证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树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3):82-82
目的老年便秘一症,多系年老体弱、中气不足、阴亏血损引发,而致“虚坐努责”,治疗上应以补气“有力行舟”和补阴来“增水行舟”为主。 相似文献
6.
7.
8.
9.
习惯上对便秘的治疗多采用“泻火通便”、“润肠通便”、“攻补兼施”、“导便灌肠”等治法。施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泻火通便”法,凡是各个有药品出售的地方,随便都可以找到数种泻火通便药、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这些药不仅是许多医生给病人滥用,多数病人在便秘时也会自己买来使用。由于这种治疗存在着缺陷,便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于是就要反复或长期施用,多数病人的用药量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甚至是服用泻火通便药也排不出大便,十分痛苦。近几年,随着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现、认识和研究,似乎对难治性便秘又趋向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小儿外感发热伴便秘在临床较多见,其外感发热多见六经辨证中的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与三阳并病证。三阳证引发便秘的病机为表邪犯里,扰乱气机与津液代谢,内结成实。太阳便秘为邪犯太阳,肺治节失司,宜宣通解表,选用银翘散等加减。少阳便秘为肝-肺气机循环障碍,三焦水、气代谢失常,宜和解清热,选用小柴胡汤等加减。阳明便秘为经热蒸腾,内结腑实。阳明经热便秘宜清经泻热,选用栀子汤等加减;阳明腑实便秘宜用下法,选用调胃承气汤等加减。少阳并病便秘宜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配伍,选用大柴胡汤等加减。由于小儿脾胃软脆,一融之气易伤,故健脾消食化滞应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小儿气血未定,忌以误下。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便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 ,特别是老年性虚性便秘尤为多见。本文仅就老年性虚性便秘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1 肾水不足型便秘临床表现为大便呈习惯性便秘 ,3~ 5天或 7天排便 1次 ,大便质地硬 ,颗粒状 ,排便努挣 ,兼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视力减退 ,平时耳鸣、口干 ,或时有午后低热 ,舌质红 ,苔少或光剥 ,脉细数。此乃久病损伤肾阴 ,肾水不足 ,致五脏六腑的津液亏损。治宜滋水润肠 ,增液行舟。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生地 1 5g,熟地 1 5g,淮山 2 0 g,山萸肉 1 0 g,茯苓 1 0 g,丹皮 1 0 g,或再加肉苁蓉 1 0 g、生首乌 30 g。2 气阴两虚型便秘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下法是中医攻邪的大法之一,凡具有通导大梗,荡涤实热,破瘀逐水等作用的方法,都可称之为下法,多用于里实证。中医经典《伤寒论》及《温病条辩》对攻下法的运用均有详细的论述,一直沿用至今,临床上应用下法可治疗便秘,发热,哮喘等多种症状的疾病,老年人大便难是目前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且反复发作,经久难愈,针对老年人便秘如何巧用下法治疗谈一点个人体会,因为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7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同期选取70例脑卒中后未发生便秘的患者作为非便秘组.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影响因素.结果 便秘组患者中医辨证中,肠道实热患者30例,肠道气滞患者20例,肺脾气虚患者10例,脾肾阳虚患者10例.非便秘组患者中医辨证中,肠道实热患者25例,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