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减轻自然分娩产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改变对患者有疼痛主诉时方给予止痛处理的被动疼痛护理常规,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采用VRS法评估两组自然分娩产妇产后3 d疼痛的程度.结果 对照组VRS疼痛分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2、39、33、16例;试验组分别为29、44、2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产后产妇的疼痛,增加其舒适感,有利于母婴保健.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更多地体验了疼痛。现将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治疗组予以非营养吸吮联合音乐治疗的方法,对疼痛进行干预,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2)≥37周足月儿;(3)体重〉2.5kg;(4)3日内未使用过镇静剂及镇痛剂者。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时全程护理干预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住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前者实施全程体位护理干预,有专人指导,并在活跃早期(宫口开大3 cm)行人工破膜,后者不做体位护理指导,采取自由体位,等待其自然破膜.结果:产时全程护理干预组平均产程为7小时20分,而对照组平均产程为11小时45分,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分娩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产时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可缩短产程,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分娩期母婴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探索出有效的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治疗办法。方法对本院从2011下半年-2012上半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进行疼痛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对照组和体位支持组,且每组中都有40例患者,然后对新生儿用针刺足跟,对其进行疼痛程度的评分,对新生儿脚跟刺激前以及刺激后的20s、1min、2min、3min内分别记录其心率、呼吸以及哭声的持续时间,然后对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新生儿的疼痛在不同干预方法下有不同程度的镇痛效果,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在短时间内的镇痛效果要好于体位支持组,并且非营养性吸吮(NNS)组、体位支持组的疼痛缓解效果都明显对照组。结论新生儿对急性疼痛以及短暂性疼痛都是很敏感的,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支持对缓解新生儿疼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另外,在临床中为缓解新生儿的疼痛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临床中应该重视对生儿疼痛的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对两组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及自认分娩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初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出现疼痛的16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分娩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产妇分娩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尹晓娟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3):60-62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肿瘤患者124例,根据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原则给药,在此基础上配合生活护理、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124例患者在接受干预前,轻度疼痛31例,中度疼痛40例,重度疼痛53例;经过干预后,轻度疼痛98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11例。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根据 WHO 推荐止痛原则进行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手术中,当新生儿出生后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些疼痛性的操作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对于疼痛都有感知,对于新生儿来说,疼痛会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大脑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手段,这对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8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人。对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特殊的护理方式,而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则进行日常常规护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定护理干预对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并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在无痛及轻度疼痛的百分比(70.0%)显著多余常规护理组(38.0%),且护理干预组相对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指导、休息指导、日常指导等,可以大幅度减轻或降低产妇疼痛感,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使产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固定正畸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拔牙固定正畸治疗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其中两组使用Tomy自锁托槽,另两组使用新亚传统直丝弓托槽.抽取使用Tomy自锁托槽与新亚传统直丝弓托槽各一组为观察组,其余两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每次填写问卷前听音乐20min,对照组的患者不听音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记录初次放入矫治弓丝后2h、6h、24h、3d及7d的疼痛强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音乐干预的患者正畸初始疼痛程度低于无音乐干预的患者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干预对固定正畸初始疼痛的缓解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缓解产妇分娩期疼痛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对在该院进行自然分娩的240例初产妇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2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120例,采取分娩期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分娩疼痛程度耐受与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正确评估,树立其正确面对分娩痛和顺利分娩的信心,提高产妇分娩中的耐痛阈,减轻恐惧及紧张情绪,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产程进展顺利,降低难产率及产后出血量,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9年1~12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35例行外科常规护理方法的作为对照组,35例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作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培训等,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6例,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实验组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外科术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术后护理,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新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患者疼痛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2例癌症疼痛患者,均进行一系列疼痛教育干预,并进行疼痛控制障碍问卷,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治疗的顾虑水平与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疼痛教育干预后,患者的疼痛治疗顾虑总分下降(P<0.05);疼痛教育干预后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率上升(P<0.05),约为47.3%.结论 对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为疼痛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证,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初产妇分娩的效果。方法:将21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产前宣教、产时激励、拉梅兹生产法、心理诱导及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生理状态,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第一、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术后疼痛情况及生理情况。结果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研究组术后48 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非药物性护理对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为常规开展疼痛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测试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疼痛评估.结果 在进行操作时,干预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心率、血压有不同程度上升,程度远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