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社区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虹口区广中社区独居老人为调查对象,根据老年抑郁量表得分将样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独居原因、受探访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分析各种潜在因素对社区独居老人发生抑郁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1 033名社区独居老人,其中431名检出抑郁症状(研究组),检出率为41.72%;602名未检出抑郁症状(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经济收入、年龄、社会支持、受探访频率和生活自理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相关。结论 上海社区独居老人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从提高经济收入、提供社会支持等方面入手,改善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冯立群 《求医问药》2014,(18):80-80
目的 :探讨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长沙市桔园社区的37名高龄独居老人使用播放多媒体宣传片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然后,对这些老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这些高龄独居老人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发生意外伤害进行防范的知信行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对意外伤害进行防范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独居老人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1 067名≥60岁的独居老人,依据调查问卷中的CESD-10抑郁量表来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具有抑郁症状,通过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显示中国60岁以上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4.9%,其中农村高于城市(P<0.001),男性低于女性(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OR=1.772,95%CI:1.347~2.333)与独居老人抑郁症状的检出有关(P<0.05);与居住在城市相比,农村(OR=1.913,95%CI:1.410~2.595)与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有关(P<0.05);与健康状态较健康相比,健康状态一般(OR=1.564,95%CI:1.102~2.220)和较不健康(OR=6.145,95%CI:4.168~9.058)与独居老人抑郁症状检出有关(P<0.05);与睡眠时长7~9h相比,睡眠时长<7h(OR=2.34...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郴州市城区丧偶老人286名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编调查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个城市社区60岁以上的1328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产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293份,其中丧偶老人286名(22.1%),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5%(90/286)。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之间在文化程度、是否独居、自理能力、慢性病、经济保障、娱乐活动、有无再婚意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居、经济保障、自理能力、娱乐活动、文化程度是丧偶老人产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郴州市城区丧偶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促进老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7例社区抑郁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老年心理卫生健康讲座,根据研究对象意愿进行家庭访视或电话咨询,给予心理疏导与劝慰,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为期8周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和干预结束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8周后,老年抑郁量表评分为(13.07±4.43)分,较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都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干预4周及8周后老年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干预8周后生活质量表7个方面的评分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社区老年人群抑郁障碍的防治是有效的,且简单易行,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促进城市独居老人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采用户外活动干预方式,增强城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长春市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研究。结果:长春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通过户外活动干预,长春市独居老人的抑郁心情、焦虑水平降低;对健康的担心降低;加强了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了集体认同感;增强了对情感行为的控制。结论:参与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城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空巢与非空巢的离退休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离退休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简表及自编问卷对武汉市某大学医学院314名离退休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空巢偶居老人、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6.1%、25.0%。卡方检验显示空巢偶居老人、空巢独居老人、非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因素是自尊、社会支持、孤独感;而对于非空巢老人,影响因素则是人际关系、婚姻家庭满意情况、孤独感。结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空巢独居老人的抑郁状况严重,应更多地关注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化管理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从枣庄市光明路和硌塔埠办事处所管辖的城市社区居民中,选取经整群抽样方式建档的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572例纳入研究,其中有效553例,研究组278例、对照组275例.研究组给予系统化健康管理,主要为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2006年7月-2008年7月;对照组不予管理.干预前后分别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健康管理评价表等评定管理效果.结果 经过两年的系统化管理后,研究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各因子及总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其他(睡眠和饮食)等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保健知识的知晓、慢性病控制、危险因素控制、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用药、坚持适当运动等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管理对改善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效果,是一套科学有效的全科医学干预模式,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会参与对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改善独居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社会参与对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纠正变量间的内生性后,社会参与能够使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下降7.66%-8.20%(P<0.05),生活满意度上升的概率增加5.61%-8.26%(P<0.05)。结论:社会参与显著影响独居老人的精神健康,经济水平、子女情感支持和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独居老人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完善独居老人社会参与支持体系,以提升其社会参与质量和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农村丧偶老人342名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编的调查表,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30个村组中60岁以上的老人1 417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产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 379份,其中丧偶老人342名(24.8%),342名丧偶老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8%(102/342).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组和无抑郁症状组之间性别、年龄、独居、经济保障、自理能力、慢性病种数、娱乐活动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丧偶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抑郁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病患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心理干预组于第一次测试时即开始实施为期半年的连续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个别深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等;对照组无特殊干预措施。两组均于开始时测试一次和半年后测试一次,其两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的测验。结果:半年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因子较对照组抑郁因子低(P〈0.01).对照组生活质量有下降,心理干预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P〈0.01)。结论: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病患家属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胡悒萍  张积家 《广东医学》2007,28(8):1329-1332
目的 以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伴抑郁的患者为对象,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及糖代谢的影响,为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定,筛选出伴抑郁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分为综合性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降血糖、降血脂治疗不变前提下,干预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两组分别在综合性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2个月追踪观察期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郁指数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华南师范大学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高达42.67%,明显高于正常人群;②经心理行为干预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抑郁指数均有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在2个月的追踪期后,实验组血糖及抑郁指数有所回升.结论 ①抑郁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中有较高患病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不良影响;②社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糖代谢,但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3.
围产期心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月清 《海南医学》2010,21(18):155-156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高龄初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均接受了常规的孕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围产期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然后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积极应对分娩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周干预组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高龄初产妇分娩的应对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抑郁症状,增强产妇顺利完成生产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3年6月30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覆盖的社区内的门诊随访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定期家访或电话随访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并在治疗前及第2、4、8周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结果在第4周和第8周结束时,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中发现干预组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系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社区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雷  鲍勇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52-253
目的分析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方法以访谈形式,对五里桥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4份。结果61.3%的高龄独居老人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率分别为65.1%和67。2%。81.2%的高龄独居老人希望获得门诊诊疗以外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达95.2%,但部分项目满意度不足85%。突感不适时选择求助家庭成员或邻居的占67.0%。对社区初诊、分级医疗表示认可的占67.8%。结论高龄独居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意愿较大,总体评价较高,但利用率仍显不足,应采取多种措施,增进医患互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卫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22-123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100名老年人随机分为常规组(52例)和干预组(48例).常规组不加任何干预.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免费体检、社会支持系统干预.结果 1年后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社会支持、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正向情绪、认知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负向情绪与心理症状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善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2例社区离退休抑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家庭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护理,半年后以老年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评分为7.69±6.30,明显低于干预前抑郁评分14.87±2.59,二者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后种郁评分为12.37±8.29,明显低于干预前抑郁评分16.31±4.39,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抑郁评分,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社区离退休老年人的抑郁状态,提高社区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康复效果影响。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518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分A组和B组,均是259例。A组行社区综合干预,B组行常规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心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A组低于B组;A组的各项PANSS(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BI(独立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A组高于B组,组间与组内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行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活动能力,且能够消除临床症状,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上海市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状况,并对干预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650人和非空巢老人150人,采用自制量表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综合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以及健康水平空巢老人精神症状自评量表部分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特别是女性和患慢性疾病的空巢老人,政府、社会、家庭和社区卫生机构应该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社区医院将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抑郁障碍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 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出38例56岁以上脑卒中恢复期抑郁障碍患者,进行6个月的社区干预(心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后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社区干预前,3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分别为(13.26±2.71)、(16.55±2.44)、(21.45±3.36)分,干预后评分为(8.26±1.67)、(10.79±1.96)、(28.11±2.38)分,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社区干预后脑卒中恢复期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