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引流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积血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经皮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设立早期引流组、晚期引流组和对照组,测定脑脊液中积血量的变化,脑血管造影确定血管痉挛程度(proportion reduction of basilar artery diamiter,%RBAD)。结果:早期引流组脑脊液中积血的清除最明显,晚期引流组其次,脑血管痉挛早期引流组例数最少,程度最轻;晚期引流组其次。结论:SAH后脑脊液中积血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高。SAH后腰池持续引流有预防和治疗CVS的作用,早期引流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穿刺置管间歇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急重症之一,以突发持续性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高颅压、脑脊液(CSF)呈血性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过去多采用纤溶、止血、降颅压、解痉、止痛等内科常规治疗,其临床症状缓慢,并发症多。我科于2000年5月采用了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SAH的患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杨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56-1157
<正>我院近年来对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采用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90%,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因此,如能防治脑血管痉挛将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当前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很多,防治用药也繁多,给药途径各不相同。我科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给予腰椎穿刺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间断注入罂粟碱,观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付云鹏 《吉林医学》2013,34(6):1040
目的:讨论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用统计学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引流组,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治疗;引流组(30例)使用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将两组的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引流组在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更加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方法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何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及缓解痉挛的严重程度 ,已成为影响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内皮素 - 1(endothelin- 1,ET- 1)可强烈收缩血管 ,在脑血管痉挛发生中的作用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 [1 ]。我们在使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动脉瘤后立即实施持续腰池引流 [2 ] ,本研究主要探讨该疗法防治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其对脑脊液中 ET- 1浓度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分组 我科于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8.
脑挫裂伤、高血压所致蛛网膜下胜出血、脑室系统出血,血块填塞临床较多见。血性脑脊液可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胜梗阻粘连、脑积水等继发性改变,在治疗中常多次腰穿引流血性脑脊液,病人常难接受,同时感染机会增加。我科近来采用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式间断引流脑脊液,必要时可注入尿激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简床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J‘14a,最大SOa,平均35a。前交通动脉瘤出血破人脑室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4例,脑室出血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2例,其中脑室内出血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CVS分为两种,一种是SAH后破入脑脊液中的血液对脑血管的机械刺激引起的暂时性CVS,另一种是持续性CVS或迟发性CVS,防治CVS是改善SAH预后的关键。人们对CVS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1年Ecker与Riemenseheide首次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1964年Crompton首次研究SAH后脑血管的病理变化至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SAH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利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所有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23个RCT(2401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与一般治疗组,纳入5个RCT(470例),Meta分析显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的远期疗效(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RR=1.17,95%CI(1.09,1.26)];与一般治疗组相比,总病死率减低[RR=0.20,95%CI(0.05,0.76)];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积水[RR=0.23,95%CI(0.12,0.45)]和脑血管痉挛[RR=0.28,95%CI(0.16,0.48)]减低,.另一类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与腰穿组,纳入18个RCT(1931例),Meta分析显示,腰大池持续引流组的远期疗效(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腰穿组[RR=1.26,95%CI(1.15,1.38)];总病死率减低[RR=0.37,95%CI(0.25,0.5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积水[RR=0.24,95%CI(0.17,0.34)]、脑血管痉挛[RR=0.31,95%CI(0.22,0.44)]和再出血[RR=0.41,95%CI(0.25,0.68)]减低.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治疗及腰穿组.  相似文献   

12.
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作用机制、效果,总结其适应征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Ⅰ级(死亡)6例(占11%),Ⅱ级(植物生存)2例,Ⅲ级(重残)6例Ⅳ级(轻残)11例,Ⅴ级(良好)31例(占55.4%)。结论:选择性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术后患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尽快廓清脑脊液中的积血并能有效控制颅内压,为脑组织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金沁  雷文雁  周明静 《西部医学》2013,(12):1894-1896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池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干预,对照组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颅内感染10例,观察组3例(x2 =4.66,P<0.05);对照组引流管堵塞13例,观察组5例(x2 =4.84,P<0.05);对照组发生穿刺部位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2例(x2=4.21,P<0.05).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及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情况,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还可避免反复腰穿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9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椎穿刺加腰大池置管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89例,轻残9例;对照组恢复良好44例,轻残38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死亡1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临床疗效良好,对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66例采用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转清、C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缩短。结论早期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具有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国伟  高建忠  郑虎林  李军  刘彦西 《海南医学》2013,24(14):2050-2052
目的 观察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 对89例Hunt-HessⅢ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CV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变化以及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择颅脑损伤后24 h内入院且无其他部位复合伤的t-SAH患者40例,分为引流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不同时间静脉血浆中NPY和头部CT及临床症状等生理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常规组在伤后24h血浆NPY水平即开始增高,(7±2)d达到峰值(129.06+8.18)pg/mL,随后呈下降趋势;引流组血浆NPY水平在(5±2)d达到峰值(110.33+9.93)pg/mL,其峰值较常规组峰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 腰大池引流治疗有助于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血浆NPY水平,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两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情况。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注血组、二次注血组。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0.3 ml、一次注血组注入无抗凝自体血0.3 ml、二次注血组在1次注血后48 h再次注入0.3 ml。不同时间点在体观察基底动脉管径变化,动态检测大鼠顶叶皮层局部脑组织血流量(rCBF)。结果(1)注血1 h后,一次及二次注血组基底动脉痉挛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显著性差异(P〈0.01),注血3 d后一次注血组基底动脉痉挛得到缓解,二次注血组基底动脉则持续痉挛,与一次注血组比较均有显著显著性差异(P〈0.01)。(2)注血1 h后,一次及二次注血组rCBF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注血3 d后,一次注血组rCBF逐渐恢复,二次注血组与一次注血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一次注血模型适宜研究早期脑血管痉挛,二次注血模型则可造成脑血管的持续性痉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观察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