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上校军医СоболенкоАК等人指出,俄空降兵卫勤部门现有的伤员紧急救护制式医疗装备(如部队卫生员医疗包、空降兵助理军医空降包和军医包等),按国际标准不足以满足全面开展院前医疗救护的需要,战时的使用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空降兵是高度合成的兵种,是快速机动作战力量和重点建设部队。几年来,空降兵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武器装备不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都有较大发展。但目前师、团两级卫生装备配备、储备标准  相似文献   

3.
卫工剪影     
<正>(1)近日,陆军特种作战第83旅扎实组织了一场战救训练考核,检验官兵实战条件下战场自救互救能力。该旅通过加强日常训练和定期考核,让官兵均做到熟悉流程、掌握技能,不断提高复杂环境下的战场救护能力。荆栋摄影报道(2)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为提升部队严寒条件下整体适应能力,探索严寒条件下作战规律和经验,紧紧抓住冬季极端严寒气候,设置雪浴、举轮胎、俯卧撑等耐寒课目,  相似文献   

4.
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是美军近十余年建立起来的战场急救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指南》则用于指导部队在战术背景下实施战场急救。TCCC将战场急救分为三个阶段——火力下救护、战术区域救护和战术后送救护。在确保战术得当的基础上,其技术重点在于针对"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致命性出血、张力气胸和气道阻塞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战伤止血带止血、战伤止血敷料填塞、抗休克、胸膜腔穿刺减压、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等。此外,烧伤补液、伤员保温、止痛与防感染等也是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鉴于美军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伤员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可以肯定地说,TCCC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外军卫勤研究系列讲座(5)美军最新医疗救护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医疗救护装备的技术要求 美国防部认为,用于野战医疗救护的装备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战场环境要求医疗装备体积更加小巧、轻便和可移动性强;(2)在远距离移动时能保持良好性能;(3)在后送过程中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4)被派往战地的专业医疗人员要尽量减少;(5)医疗人员在使用这些设备前应受过良好训练;(6)后送技术及车辆要保证伤员后送过程中尽量减少进一步受伤.为实现上述要求,美远程医学研究中心负责1~5年内对现有医疗能力向野战能力的改进工作,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未来10~20年的长期计划[1].  相似文献   

6.
海上立体救护,就是将水面救护、航空救护、陆战部队救护有机地融为一体,对作战海域各个战区的伤病员施行全方位的合成医疗救护。一、立体救护条件下卫生装备的特点(-)全方位救护对卫生装备的需求在现代化海战,合成军协同作战的条件下,伤员救护工作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海洋、空中、陆地一体化,各个医疗救护点的协调构成立体交叉的网络关系。医院船,除了水面救护外,担负着航空医疗后送和对岛礁、滩头、码头的卫勤支援任务。可以说,哪里有救护点,哪里就需要卫生装备。(二)诸多因素对卫生装备的影响一是风浪对卫生装备的影响:由于…  相似文献   

7.
秦德禄  李康 《解放军健康》2005,(4):i004-i004
为了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卫生战士,66393部队卫训大队面向部队、立足打赢,不断深化训练改革,积极尝试新的训练模式。前不久,他们把新训卫生员拉到野外,重点进行了以“快速接近伤员、快速判断伤情、隐蔽搬运伤员”为主要内容的战场救护演练。他们还从部队机械化程度高、重型装备多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与友邻单位配合,先后进行了装甲乘员救护、直升机快速后送伤员等科目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新训卫生员在实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未来局部战争中高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参战部队的卫勤保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雷达部队高度分散,单独执行作战任务,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易成为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因此战场卫勤保障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陆军医疗卫生部(AMEDD)正在发展一个提高未来战场医疗后送支援的新飞机系统,即C-212高性能救护机(HCAA)。这是继新型UH-60Q“黑鹰”救护直升机后又一新型救护机。对本世纪末及21世纪的战场救护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可使空中救护勤务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1 飞机选择及要求 对高性能救护机的需要首先受到第82空降师和第18卫生司令部的重视,提出使用具有为12~18名伤病员提供后送和空中救护的垂直和短距起降(VSTOL)飞机。这种思想是从沙漠风暴期间战场指挥官对作战空运后送要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作战卫勤数据显示,负伤后的10分钟是自救互救最宝贵的时间,如果救护及时得当,将可挽救17%~25%失血伤员的生命,这段时间也被业界称为战场急救"白金十分钟"。在战场上,医护人员的救助能力非常有限,官兵掌握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是减少伤亡、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强部队自救互救训练、着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对保持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部队寒冷条件下作战时火线救治需要,研发一种超薄发热式手套。方法立足寒区部队在寒冷条件下作战时战现场急救工作特点,研发具有轻薄、贴服性好,能实现低温环境下手部保温,确保手指操作的灵活性,USB式锂电池充电发热,电容屏触摸等功能的超薄发热手套。结果成功研发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使救护人员在低温环境下实施火线救治时,既可避免手指冻伤、又可以保证手指操作的灵活性。结论寒区战伤救治用超薄发热手套可在寒冷条件下进行战现场救治时保证手指灵活性,能有效提高战场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空降军医便携式航天员急救包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非正常返回着陆受伤航天员的医疗救护 ,研制空降军医便携式航天员急救包。 方法  (1)空降军医便携式航天员急救包由两个相同的分包组成 ,分包左右各一个 ,使用中一个左肩右挎 ,一个右肩左挎。 (2 )急救包的尺寸为 33cm× 2 2cm× 12cm。 (3)背带质量承受能力可靠 ,接口牢固 ,拉链搭扣等采用金属制作 ,保证质量。 (4)两侧重量大致相当。 (5 )药品固定牢靠 ,有标签。采用压膜固定 ,不用药盒。 结果 空降军医跳伞落地后能应用本急救包内的物品及急救器材对受伤者进行急救处理。 结论 本急救包经过跳伞落地实际应用 ,符合空降跳伞要求 ,效果满意 ,也可以用于灾害事故现场的救护。  相似文献   

13.
空降兵高空跳伞供氧防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降兵是以空降方式快速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一支具有空中机动能力,能实施远程奔袭、全纵深作战的突击力量,已引起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为加强伞兵防护,减少非战斗减员,提高其作战能力,各国军队均要求给予“高空跳伞-高空开伞”(high altitude high opening,HAHO)和“高空跳伞-低空开伞”(high altitude low opening, HALO)的空降兵配备伞兵供氧防护装备。现就国  相似文献   

14.
吴安东  迟永衿 《解放军健康》2007,(5):I0001-I0001
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卫勤人员的野战保障水平,前不久,沈阳军区65571部队将医护人员及卫生装备拉到训练场.模拟实战进行了野战化训练。训练中他们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伤特点设置各种险情、伤情,重点锤炼卫勤人员的战场救护、战术防护、战场机动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卫勤人员的综合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空降兵是我军快速应急作战部队,特点是机动性强、迅速、作战灵活。与此相应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平时训练中空降阶段的卫勤保障对策,简述我部的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潘兴南  陈丽娟  曾岚 《人民军医》2002,45(11):673-674
根据未来战争的特殊需要 ,我们研制了海峡 Ⅰ型输液器 (专利申请号 :0 2 2 13419 0 ) ,并进行临床及作战模拟应用 ,取得了良好效果。1 研制背景未来作战的战场以海、空为主 ,前线的伤病员后送多须通过舰船及飞机运送 ,颠簸、低矮的运输工具使常规的瓶装大输液及输液器难以顺利完成治疗任务。改进后的输液器要求达到 :(1)无玻璃瓶碰撞破裂的危险 ;(2 )全输液管道中无空气 ,消除输注空气的危险 ;(3)输液调节器控制准确 ;(4)正压输液 ,无需液面落差 ,简便省力 ;(5 )不仅适用于战场抢救 ,也适合于平时野外成批伤病员的运送抢救 ,亦可用于抗休…  相似文献   

17.
卫工剪影     
《解放军健康》2021,(1):26-26
①2020年12月10日,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组织侦察分队在近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天气中,展开战场救护、定向越野、野战生存等课目训练,在恶劣条件下锤炼侦察兵的综合作战能力。李忠元摄影报道②前不久,武警广西总队南宁支队某中队着眼部队任务实际,组织官兵针对班组战术、通过400米障碍、刺杀等训练课目,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官兵技战术水平,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角巾急救包是当前部队在战伤救护及日常急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急救材料,其应用方便、操作使用简捷灵活,容易掌握。我们在基层部队日常战伤救护训练和实践应用中经过反复比较和归纳总结,在原来单肩三角巾燕尾式包扎止血方法基础上经进一步改进,使包扎时间更快,效果更好,便于基层自救互救训练及日常应用。1方法1.1原三角巾燕尾式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单侧胸(背)部伤口包扎止血,也可用于气胸伤口的包扎。  相似文献   

19.
正第27集团军某机步旅秉承"官兵身心健康连着部队战斗力"的理念,坚持"把官兵利益举过头顶",在日常工作中扎实开展卫勤保障训练,锤炼医护人员战场救护能力,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救得下。在部队驻训、冬季适应性训练等大项活动展开之际,他们还邀请体系医院心理医师举办"让健康与我同行"等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官兵克服怕苦怕累思想  相似文献   

20.
美军战场伤员的救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是近几次局部战争中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最高、战场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次,其数字化信息网络延伸至整个作战空间,为构建数字化战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战场网络救护开辟了新的途径。战前美军后勤保障系统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呈现出的战伤多元化特点,积极探索战伤的致伤环境、发生规律和战伤病理,加强有关伤病的救护技术训练,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