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鸡矢藤茎、叶及地上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异同点,为鸡矢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鸡矢藤茎、叶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鸡矢藤茎中共鉴定出31种成分,主含二甲基三硫、肉豆蔻醚、正二十六烷等成分;从叶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主含叶绿醇、棕榈酸、二甲基三硫等成分;从地上部分中共鉴定出32种成分,主含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亚油酸、叶绿醇等成分;共有成分有6种,分别为二甲基三硫、正二十二烷、正二十四烷、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正二十六烷。结论鸡矢藤茎、叶及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使用上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甘青青兰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38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1,6-二甲基-9-(1-甲基亚乙烯基)-5,12-二氧杂三环[9.1.0.0(4,6)-8-十二烷酮、(E,E)-3,7-二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等;乙醇作携带剂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44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1R-(1α,3α,4β)]-α,α,4-三甲基-4-乙烯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已烷甲醇、(E,E)-3,7-二甲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乙酸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天葵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技术系统分析青天葵中挥发油的成分,每一组分根据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其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7.1%,其中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含量最高,达13.55%。结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6,10,14-trimethyl)可作为同属植物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对羌活、独活及其药对中挥发油的透皮成分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其透皮效果.方法:采用GC-MS鉴定挥发油体外透皮供给液与接收液中的化学成分,根据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数学推导将相对含量转化为透过率,从而反映各成分透皮效果.结果:透皮后鉴定出羌活39个成分、独活29个成分、药对36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22%,93.74%,92.75%.1-松油醇(30.96%),4-松油醇(28.22%),冰片(7.10%)等是羌活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邻-乙酰基-对-甲基苯酚(55.70%),反-氧化芳樟醇(6.79%),1,7,7-三甲基二环[2.2.1]5-己烯-2-酮(4.78%)等是独活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1-松油醇(28 86%),4-松油醇(22.41%),邻-乙酰基-对-甲基苯酚(12.15%),冰片(5.62%)等是药对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结论:3种挥发油中各成分透过率可定性地对其透皮效果进行排序.其中羌活挥发油中1-松油醇的透过率最高,独活挥发油中1,7,7-三甲基二环[2.2.1]5-己烯-2-酮的透过率最高;药对挥发油中1-松油醇的透过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合欢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合欢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合欢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墨旱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墨旱莲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57%。结论墨旱莲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1,5,5,8-四甲基-12-氧双环[9,1,0]十五碳-3,7-双烯(10.82%),6,10,14-三甲基-2-十五酮(9.27%),δ-愈创木烯(7.73%),新二氢香芹醇(7.50%),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6.67%),十六烷酸(5.82%),环氧石竹烯(5.39%),十七烷(5.3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采自青海省海南自治州地区的云雾龙胆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GC-MS)技术和NIST质谱库对云雾龙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分离出76个成分,鉴定了以呋喃醛(11.078%),5-甲基-2-呋喃醛(7.259%),苯甲酸(6.495%),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120%),棕榈酸(12.623%),亚油酸(4.445%),α-亚麻酸(3.228%),正十八烷酸(2.614%),正二十三烷(5.435%)等为主的71个成分。结论:这些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花挥发油中所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 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赶黄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赶黄草全草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的得油率为0.30%;共分离出3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结论首次报道了赶黄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酮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棕榈酸乙酯(18.64%),反式-6,10-二甲基-5,9-十一烷双烯-2-酮(14.95%),(反,反)-6,10,14-三甲基-5,9,13-十五烷三烯-2-酮(10.42%),棕榈酸(9.60%),(顺,顺,顺)-9,12,15-十八烷三烯-1-醇(7.40%)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分析对癌性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用GC-MS分离鉴定其成分,并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RIA检测癌性恶病质血清TNF-α、IL-2水平变化。结果 检出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79%。白术挥发油含量最多的是苍术酮,占挥发油总量的36.60%;其次为β-桉油醇,占挥发油总量的15.83%;含量大于1%的有10种化合物,分别为:4,5-去氢异长叶烯、4a, 8-二甲基-2-(1-甲基乙基)-[2R-(2α,4aα.8aβ]1,2,3,4,4a, 5,6.8a-八氢萘、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薁酮、α-石竹烯、β-朱栾、异香树烯环氧化物苍术酮、γ-榄香烯、(+)-朱栾倍半萜、6-乙烯基-6-甲基-l-(-甲基乙烯基)-3-(1-亚甲基)-6-环己烯及4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1R-(1α,4aα,8aβ1-十氢萘,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25%、5.21%、4.57...  相似文献   

11.
降香檀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毕和平  宋小平  韩长日  徐雄  张宏 《中药材》2004,27(10):733-735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了降香檀叶挥发油中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7.71%,其主成分是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1.73%),n-棕榈酸(13.97%)和苯酚(6.69%).与降香(心材)挥发油组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半边旗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半边旗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登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结果:从半边旗挥发油中分离了35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5%。结论:半边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氧基-1,2-丙二醇,3-己烯-1-醇,1-正己醇.4-羟基-2-丁酮,3-甲基-1-戊醇,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半边旗的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萃取法(SFE-CO2)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别.方法:用GC-MS对香胶木叶挥发油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SD获得挥发油中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71.94%,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叶醇(43.90%),青叶醛(7.42%),2,4-二叔丁基苯酚(4.80%)等.SFE-CO2获得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了其中33个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81.51%,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角鲨烯(11.85%),桉油精(9.95%),(+)-α-松油醇(5.34%)等.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胶木叶挥发油组分与相对含量差别较大,该实验结果为了解其挥发性成分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鲜、干品芭蕉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新鲜和干燥芭蕉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芭蕉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来自同一植株的干、鲜品芭蕉根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鲜品芭蕉根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占总量的76.28%;而干品芭蕉根挥发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总量的81.78%。结论:两者的共有成分中,含量较高的是十五醛、角鲨烯和正庚醛,其在鲜品芭蕉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9.60%,11.46%,8.69%,而在干品芭蕉根中则为17.37%,8.87%,5.07%。其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桂产藿香蓟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桂产藿香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藿香蓟挥发油,GC-MS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7.43%。结论:桂产藿香蓟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早熟素Ⅱ(43.29%)、石竹烯(24.48%)、α-毕澄茄油烯(10.18%)、倍半水芹烯(8.32%)、早熟素Ⅰ(7.77%)。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细柱五加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有2-蒎烯(9.93%)、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15.05%)、(-)-4-萜品醇(14.82%)、反式石竹烯(9.63%)。结论:细柱五加叶的挥发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龙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龙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龙蒿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36个峰,并鉴定出峰所对应的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3,7 -二甲基 1,3,7- 辛三烯(38. 4 3% ) ,1S-α- 蒎烯(36. 96 % ) ,1- 甲氧基-4 (2- 丙烯基) 苯(8 5. 7% ) ,柠檬烯(6 . 33% ) ,1R-α- 蒎烯(3. 4 0 % )等。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龙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9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7.52%。主要成分依次为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33.84%),反式桂皮酸乙酯(28.30%),十五烷(14.85%),蓝桉醇(2.35%)。结论: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独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之一所种植独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29个色谱峰,鉴定出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23%。结论:独活挥发油的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3-蒈烯(8.89%)、间-聚伞花素(4.99%)、β-水芹烯(8.35%)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2.23%;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桉叶烷-4(14),11-二烯(4.36%)、α-芹子烯(1.36%)、喇叭醇(1.14%)、α-甜没药萜醇(6.03%)和1,8-二甲基-4-异丙基-螺环[4.5]+-8-烯-7-酮(4.37%)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17.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