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起源部位室件早搏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 应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482例室性早搏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早搏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 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早搏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51.83%和50.00%;右室心尖部、左室心尖部早搏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50.88%和73.81%;右室下部早搏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58.62%;左室侧壁早搏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70.83%;右室早搏、左室早搏总计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分别为52.81%和62.57%.结论 室性早搏半数或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左室早搏比右室早搏合并缺血率高;左室心尖部和侧壁早搏合并心肌缺血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室性早搏向量图QRS环初始向量、最大向量空间方位分布.对100例频发单源室性早博向量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它室性早搏原因待查的发病率分别占51%、25%、8%、14%。室性早搏向量图QRS环最大向量位于左后下方的最多,占52%;初始向量位于左前下方的最多.占68%.并提出了左、右心室前、后壁及间隔部心内膜早搏向量图初始向量和最大向量分布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超声定量技术,对40例右室流出道早搏患者测量正常心律,室早及室早后第二个窦性心律的LVEDV、LVESV、LVEDA、LVESA、S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推断室早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早搏时的EF及SV与其前后心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尽管其有完全代偿问期,但其增加幅度均不足以弥补其在早搏期的损失。结论右室流出道早搏可显著影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肌炎室性早搏发病年龄高峰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观察分析 137例心肌炎室性早搏患者心电图特征。结果 早搏出现多为中、青年 (2 1~ 4 0岁 ) 92例 ,占 6 7.15 % ;QRS波时限为 0 .10~ 0 .2 0(平均 0 .13± 0 .0 2 )s ,其中波时限 >0 .12s者有 78例 ,占 5 6 .90 % ,≥ 2 0mm 5 6例 ,占 4 0 .88% ;QRS波振幅在 10~ 19mm者 6 0例 ,占 4 3.80 % ;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者 110例 ,占 80 .2 9% ;右室早搏 85例 ,占6 2 .0 4 % ;T、P波发生改变 4 0例 ,占 2 9.2 0 % ;频繁早搏 99例 ,占 72 .2 6 % ;早搏指数平均 1.34± 0 .2 5 ,易损指数平均 0 .5 9± 0 .17;伴有其它心电图改变者 83例 ,占 6 0 .5 8%。结论 心肌炎室性早搏多见于中、青年 ,QRS时限多较宽 ,早搏出现方式多为频发、右室早搏 ,早搏指数大多数 >1.0。  相似文献   

5.
赵俊雪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42-343
目的 探讨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方法 选取确诊为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图追踪检查.结果 右胸V3R、V4R、V5R、V6R这四个导联中任何一个导联ST段抬高≥1 mV,为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1 mV,V2导联ST段压低,或Ⅲ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Ⅱ导联...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海波  张丰富  罗骏  陈绍良 《海南医学》2006,17(12):109-11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起搏标测法,以心室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其临床室性早搏的图形完全一致作为消融靶点,以放电后①早搏在10s内消失;②出现同形早搏先增多后消失;③出现短阵性同形室速为消融有效标志,以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30min内无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出现为消融终点.结果 49例患者取得即刻成功,术后随访发现消融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无新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例标测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康复.结果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定量分析了103例法乐氏四联症和43例正常人心电向量图QRS环变化并用其估测右室压力。结果显示:QRS向量环方位较振幅更有意义,QRS环运行方向、最大向亡方位、中晚期向量振幅及方位随右室压力增高而明显变化。动态监测心电向量图可估测右室压变化。  相似文献   

8.
3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右室梗塞(RVI)渐受重视.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上无RVI的定位特征,而加做右胸前导联心电图可以提高RVI的诊断.至于标准心电图对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目前正在探讨之中,Margera等[1]观察并强调V3R、V4R、V5R导联中Q波在右室心肌梗塞中的特异性.为此,我们对320例非心脏病人的健康体检中,除常规12导联外加做右胸导联V3R、V4R、V5R,重点观察了其各波形态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以便提高RVI的心电图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顾卫琴  穆桂琴  李川 《微创医学》2002,21(3):299-301
目的对21例急性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入院后即刻记录18个导联心电图,72h内每天记录2~3次,以后每天1次,2周后7天1次.结果所有右室梗塞病例右胸导联ST段上抬≥0.1mv;右胸导联ST-T有动态变化;是诊断右室梗塞的良好指标;右胸导联QRS波群形态非诊断右室梗塞的可靠指标;急性下壁梗塞ST段抬高程度Ⅲ导联>Ⅱ导联提示合并右室梗塞;急性右室梗塞合并前间壁梗塞时V4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大于V1-V3导联;下后壁梗塞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右束支阻滞提示合并右室梗塞.结论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右室梗塞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行对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7例肺支气管病变且R波递增不良患者通过心电向量图发现超过60%的患者符合右室肥大诊断特征(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68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而R波递增正常者仅有20%以下符合右室肥大诊断标准(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3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4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4例)。107例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共有40例患者符合右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特征,而72例符合心电向量图诊断特征。与心电图相比,心电向量图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心电向量对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室上性激动受阻于左束支而不能下传者,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绝对不应期病理性持续延长或左束支断裂(如心脏手术损伤左束支)时,室上性激动沿右束支下传,使室间隔右侧面及右室先要除极,前者向量指向左,后者指向右前.由于右室壁较薄,综合QRS向量指向左前或左后.随后激动通过室间隔传向左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评价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ST段抬高,特别是V1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合并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方法:入选168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者82例,其中下壁梗死43例,下、后壁梗死39例;无右室梗死者86例,其中下壁梗死37例,下、后壁梗死49例。结果:本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病人中V1~V3导联ST段抬高者在合并右室梗死82例中有45例、21例、16例,在无右室梗死的86例中均为0例(P〈0.01)。结论:V1导联ST段抬高作为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和急性下、后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依据,且特异性极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两组患者的心电图 ST段改变。结果 :合并右室梗死者 V2 导联 ST段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 P<0 .0 5 ) ,STV2↓ / STa VF↑≤ 0 .5对右室梗死诊断的敏感度为 84.6% ,特异度为 90 .0 % ,准确度为 87.9%。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 STV2 ↓ / STa VF↑≤ 0 .5是合并右室梗死的可靠诊断线索 ,不失为诊断右室梗死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支气管病变患者R波递增不良时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改变的诊断价值,为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其中,右室肥大56例,心肌梗死33例,正常7例,其它11例。患者均行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向量图+心脏超声组与心电向量图组及心脏超声右室肥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向量图+心脏超声组与心电向量图组及心脏超声比较心肌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合,对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aVL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6例(以V4R导联ST段抬高≥1 mm为诊断标准).以aVL导联ST段压低>1 mm为另一诊断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标准.结果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合并右室心肌梗死)25例,ST段压低≤1 mm(无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0例.25例中符合V4R导联ST段抬高≥1 mm诊断标准的有22例,而30例中有4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90%和87%,阳性和阴性预计值分别为88%和87%.结论 aVL导联ST段压低>1 mm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aVL导联ST段压低>1 mm可作为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亚宏 《当代医学》2010,16(22):79-80
目的探讨18导联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1例符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基础上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和右胸导联V7、V8、V9,观察附加导联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结果附加右室和后壁导联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应常规加做右室导联V3R、V4R、V5R和右胸导联V7、V8、V9。  相似文献   

17.
顾卫琴  穆桂琴  李川 《医学文选》2002,21(3):299-301
目的 对 2 1例急性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 入院后即刻记录 1 8个导联心电图 ,72 h内每天记录 2~ 3次 ,以后每天 1次 ,2周后 7天 1次。结果 所有右室梗塞病例右胸导联 ST段上抬≥ 0 .1 mv;右胸导联 ST- T有动态变化 ;是诊断右室梗塞的良好指标 ;右胸导联 QRS波群形态非诊断右室梗塞的可靠指标 ;急性下壁梗塞 ST段抬高程度 导联 > 导联提示合并右室梗塞 ;急性右室梗塞合并前间壁梗塞时 V4R导联 ST段抬高程度大于 V1- V3 导联 ;下后壁梗塞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右束支阻滞提示合并右室梗塞。结论 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右室梗塞可靠、无创性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房性、室性早搏联律间期缩短与桡动脉图的关系,探讨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经心电图诊断为房性早搏48例及室性早搏51例,再应用心功能仪检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早搏桡动脉图形进行面积积分。结果①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提前率〉40%时最小,20%-40%时居中,〈20%时最大(P〈0.05)。②提前率相同情况下,左房与右房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与右室的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早搏时的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最小,早搏前第一个窦性心搏居中,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最大(P〈0.05)。结论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与早搏的联律间期长短有关,室性早搏还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早搏的代偿间歇,不能改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右胸导联对AMI的诊断意义.主要靠S-T抬高,而QRS波的意义尚有争议,只有出现动态改变时才有意义.当存在下壁或下后壁MI、S-TV4R抬高≥0.1mV可诊断,当S-TV1抬高,S-TV2压低、S-TV1~V5抬高幅度递减者应高度怀疑RV1.提高诊断符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当下壁或下后壁M1,出现难以解释的右室扩张,右心衰及休克时,应及时作V3R~V7R,排除S-T向前性向量导致的假阳性及右胸导联记录时间过晚,S-T II、III、aVF抬高不显造成假阴性.并简要复习右胸导联正常及异常ECG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顽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只用1根大头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右室流出道顽固性室早患者105例,男46例,女59例,年龄22~65岁,平均(39.3±10.9)岁,病史3~14年,平均6.8年,其中3例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室速,有1例为双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体表心电图确定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采用1根大头电极以起搏标测法确定消融靶点。以室性早搏在放电后消失为消融成功。结果: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亦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消融顽固性右室流出道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