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1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3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1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3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便于对于本地区肝硬化患者发病因素和并发症状况进行掌握,为防治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从中选择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并发症状况和患者的预后情况等相关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于所有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所调查的17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34例,男女比例为4∶1;本研究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0~90岁,患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0~60岁。从病因分布角度来看:本研究患者的主要病变类型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硬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本研究170例患者当中58例患者存在有并发症,并发症情况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其次为原发性肝癌。对患者并发肝癌的病因,按照发病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别为: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隐源性肝硬化合并肝癌、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乙肝、丙肝重叠感染合并肝癌。本研究170例患者,住院期间暂无患者死亡。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组成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性、酒精性、隐源性和乙肝病,酒精性肝硬化,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的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并且在干预过程中,需防止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和肝癌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5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5例,在治疗时,必须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对疾病的愈后起决定性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自的病因,以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对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观察。纤维胃镜检查在出血后6h~6d内行胃镜检查发现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日渐增多。门脉高压也不是唯一的出血原因。结果对80例患者观察出血原因单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5例(占56.3%),单纯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5例(占18.7%),其余20例为双因素出血(占2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除注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要留意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在条件许可时应及时内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有利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统计其临床常见病因,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 86例患者的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出血者62例,占72.09%,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者13例,占15.12%,由消化性溃疡引起者9例,占10.47%,不明原因2例,占2.33%;其中58例发病前存在明显诱因,无诱因而发病者28例。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并且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应加强对诱因及病因的控制,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治疗时针对病因方能取得好的效果.现对蓟县人民医院1995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L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本院ALC患者56例,酒精性脂肪肝52例,酒精性肝炎56例,肝炎后肝硬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C组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而腹胀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腹水、肝大、肝掌、蜘蛛痣、脾大、下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ALD,腹水、肝大的发生率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脾大的发生率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A/G异常、PA异常发生率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组,ALT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GGT异常发生率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上消化道出血、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其它并发症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C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LC)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本院ALC患者56例,酒精性脂肪肝52例,酒精性肝炎56例,肝炎后肝硬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C组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而腹胀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腹水、肝大、肝掌、蜘蛛痣、脾大、下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ALD,腹水、肝大的发生率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脾大的发生率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A/G异常、PA异常发生率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组,ALT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GGT异常发生率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上消化道出血、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其它并发症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C具有明显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阮六平 《江西医药》2007,42(8):715-7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4月收治我院的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91例,有饮酒史患者52例,HP感染患者48例,服用NSAID患者25例;对照组108例中男性56例,有饮酒史患者22例,HP感染患者23例,服用NSAID患者11例(均P<0.05,OR>1).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结论 男性、饮酒史、HP感染、NSAID服用史均使肝硬化患者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PHG和肝源性溃疡也应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20例肝癌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原发性肝脏癌肿一期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基本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原发性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也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6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住院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药物为中药或中成药21例占37.5%,其次为抗生素10例占17.85%,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60.72%,胆汁淤积型占12.5%,混合型占26.78%;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受损以ALT、AST、GGT和ALP增高为主。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以中药和抗生素为主,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肝硬化患者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将128例肝硬化无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论临床路径在肝硬化患者应用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医护工作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的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糖脂代谢异常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肝硬化糖脂代谢异常者作为观察组,肝硬化糖脂代谢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糖脂代谢变化对肝硬化患者临床及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Child-Pugh B、Child-Pugh C分别为12例、11例,高于对照组的6例、4例,差异显著;实验组Child-Pugh A为5例,低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计53.33%,低于实验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造成糖代谢异常,糖脂代谢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肝细胞受损程度,并与其预后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爱萍  揭盛华 《医药导报》2003,22(4):235-236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重症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重型肝炎 )、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的疗效。方法 :3 0例重症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在护肝、利尿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 10 μg ,对照组加用多巴胺 2 0mg ,两组药物均溶于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中静脉滴注 ,qd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0 .0 % ,对照组有效率 3 3 .3 % (P <0 .0 5 )。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比对照组下降明显 ,Na+比对照组上升明显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前列地尔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所致氮质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患者(代偿性)超声检测以及肝穿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检查的224例肝硬化患者(代偿性)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超声下肝脏的形态以及回声的结果,和患者肝脏的穿刺病理进行对比。结果患者超声检查均提示,肝脏的大小以及形态基本呈正常,其表面多呈光滑或者呈欠光滑,但边缘多变钝;同时肝脏的回声呈显著增粗,出现条索状并伴有少量的结节,其分布多不均匀,并且肝内的管道走行多不清晰;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基本呈正常,多数脾脏呈增大。患者经超声检查被确诊的有156例,约69.64%;经肝穿病理检查被确诊的有130例,约58.03%,被两种检查均确诊的有108例,约48.80%,其差异呈显著性(P<0.01)。其中50例原发性的胆汁淤积所致肝硬化患者,经B超诊断,46例系慢性的肝损害,仅4例系代偿性的肝硬化,经病理检查,患者均系原发性的胆汁淤积所致肝硬化。结论对肝硬化患者(代偿性)应用超声检查,不仅无创方便,而且准确性也较高,能够作为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7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意识障碍的原因,从而指导早期确诊及正确治疗.方法 选取自1995~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意识障碍病人76例分析其病因.结果 其中58例为肝性脑病,占76%;低血糖昏迷7例,占9%;并发酒精戒断综合症5例,占7%;低渗性脑病4例,占5%;急性脑梗死2例,占3%.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根据病史体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王淑兰  邹艳萍 《中国药业》2014,(16):102-103
目的 观察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确诊的肝硬化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硬化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服用复方汉防己颗粒,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含量、总胆红素含量、门静脉内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含量(32±5)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4)g/L;观察组总胆红素含量为(20.3±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0.5)μmol/L;观察组门静脉内径为(1.1±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0.2)cm;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为(0.83±0.2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3±0.22)μmol/L(P〈0.05)。结论 与常用的保肝治疗方法相比,复方汉防己颗粒治疗肝硬化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明显,用药方式简单,价格适宜。  相似文献   

20.
杨洪英 《黑龙江医药》2011,24(5):787-78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2011年收治的69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