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国产瑞通立(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与瑞通立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57例患者中有35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1.4%。在治疗中针对这部分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对患者的康复取得积极的效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了58例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了①给药方法;②溶栓治疗前准备及护理;③溶栓治疗中的护理配合如监测心肌酶谱酶峰的变化及心电图ST段变化、胸痛缓解情况等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④溶栓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观察有无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溶栓治疗的特殊性,做好溶栓治疗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溶栓成功。方法对6例心梗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的观察护理。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为90%,无出血及过敏现象。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进展,治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4.
杨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41-54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科采取静脉溶栓治疗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护理干预的87例患者中,冠脉再通60倒,为68.97%,复发4例,为4,60%,出血2例,占2.30%,死亡1例,占1.15%。结论对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患者的冠状动脉可再通,病死率下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汪丽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15-11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AMI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分别从溶栓前、溶栓后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濒死的心肌组织。本组患者静脉溶栓成功38例,未通18例,再通率68%,并发出血7例,心律失常44例,病情均基本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AMI患者重要的紧急治疗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并作对比及分析。方法挑选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双月就诊的患者为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治疗30 min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及治疗1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均无差异(P> 0.05),研究组2 h内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心电监测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中冠状动脉达到再通标准的有69例,再通率达74.19%;24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其中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23%。发病6h内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6~12h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施琦龙 《海峡药学》2010,22(11):159-1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临床指标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9年7月救治的AMI患者68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根据临床指标分析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溶栓组34例患者冠脉再通情况显效29例,占85.29%,总有效率97.06%。非溶栓组显效20例,占58.82%,总有效率76.4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再通速率、LVEF、心肌酶变化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事件及死亡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指标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敏感度高,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临床指标对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意义。方法:对86例急性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后,根据临床指标分析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前间壁、前侧壁、前壁、广泛前壁、下壁+后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临床指标判断冠状动脉再通分别可达75.00%、80.00%、72.73%、70.59%、73.33%、80.00%。结论:临床指标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敏感度高,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静脉溶栓采用瑞替普酶,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溶栓30 min、60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与对照组静脉溶栓60 min、120 min的再通率相似(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K及CK-MB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前移,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静脉溶栓后4周死亡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再通时间前移,安全可靠,是AMI静脉溶栓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激酶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5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相关数据。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本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t-PA、PAI值和血管再通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的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所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冠状动脉再通或梗死面积缩小,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经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有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溶栓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18例(75.0%),而对照组再通6例(27.3%),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05年3月到2010年6月69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的病例资料。结果溶栓后T波倒置46例,其中40例出现在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患者心电图中,而且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患者T波倒置伴随ST段回降快,心肌酶峰时间明显提前。结论早期T波倒置与判定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四个无创临床检测指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36患者行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26例,再通率72.2%。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36例发病6h内无溶栓禁忌证的36患者行尿激酶100万U静脉溶栓,辅以阿司匹林口服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再通26例,再通率72.2%。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闭塞的再通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限制梗塞面积,保持其收缩功能。临床常用静脉溶栓,有报道再通率仅在60-70%之间,而且评价血管再通主要是通过临床的间接指征。但是单凭临床指征判断血管再通准确性小,只有冠状造影才是评价血管再通的可靠标准。我院自1999年8月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溶栓明显增加了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患者近期病死率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患者,在远期随访可见血管再通较未通者生存机会明显增加,说明急性心肌梗塞使用冠脉内溶栓对早期血管再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前应用胺碘酮。再灌注心律失常规定为冠状动脉再通后发生的心律失常。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室速发生率、室颤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室速发生率、室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刘淑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658-2659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因动静脉内瘘闭塞住院的20例患者,采用UK溶栓治疗,辅以溶栓后护理,分析闭塞的动静脉内瘘溶栓后再通率及影响因素。结果2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14例再通,6例无效,复通率为70%。再通患者闭塞时间均在12 h以内,血栓形成长度小于30 mm。结论动静脉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血栓形成长度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溶栓治疗后辅以正确的护理更有助于患者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44例,均行溶栓治疗,7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非再通组。分别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溶栓后1、2、3、4、5、6、8、12、24、48 h血浆H-FABP含量,比较两组血浆H-FABP含量升高、达峰及恢复时间。结果再通组血浆H-FABP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早于非再通组(P均<0.05)。结论血浆H-FABP峰值提前在AMI患者溶栓治疗中可预测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方法AMI患者35例.经静脉溶栓治疗17例为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18例为未溶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70.6%。病死率溶栓组为11.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4.2%,未通者为30%;未溶栓组为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溶栓组为38%,其中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为29.2%,未通者中为60%,未溶栓组为50%。结论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降低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