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6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和护理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5±1.5)d,少于对照组的(8.1±2.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为(35.1±9.7)U/d,少于对照组的(43.4±12.2)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调整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84例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A 28例用人胰岛素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B 27例每天门冬胰岛素3次注射加中效人胰岛素(NPH)1次注射治疗;观察组29例用门冬胰岛素进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3组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结果:应用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组的人群血糖控制更稳定,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结论:门冬胰岛素代谢快而强,安全性好,是目前泵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降糖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两组均给予完善的护理.10d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用量(U/d)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通过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能够更稳定、更快速、更安全地帮助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控制血糖,加之完善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金晨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77-278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34例。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治疗组(MSⅡ组),"双C"组给予佩戴CGMS24小时以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三餐前大剂量;MSⅡ组给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控制值、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在整个妊娠过程中,CSⅡ组和MSⅡ组相比,胰岛素用量减少(28.12±6.06 VS 38.34±6.89)U、血糖达标时间缩短(8.2±0.3 VS 10.7±0.4),而且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C"方案治疗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传统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加全面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的1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为(41.35±5.62)u/d,血糖达标时间为(6.9±1.5)h,尿酮体转阴时间为(10.4±2.4)h。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观察指标均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低血糖事件(<3.8mmol/L)8人次,发生率5.13%,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胰岛素泵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迅速纠正酮症酸中毒,在其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进行严格的血糖监测,以及认真、细致、全面的观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确保其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注治疗对危重病高血糖状态的控制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31例血糖高于16.6mmol/L的危重患者,在末梢血糖监测下用胰岛素持续泵注治疗,泵注量按血糖情况调节。结果治疗后血糖、血钠、血浆晶体渗透压分别为(10.16±2.25)mmol/L、(135.47±10.12)mmol/L、(301.24±10.07)mmol/L,与治疗前的(34.5±11.6)mmol/L、(146.71±12.25)mmol/L、(340.87±16.56)mmol/L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尿糖转阴、酮症酸中毒纠正、神志改善;血钾从4.83±1.49mmol/L降至3.51±1.06mmol/L,平均动脉压(MAP)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注治疗危重病高血糖快捷、平稳、治疗效果满意,较少引起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雪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08-109
目的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方法选择56例糖尿病患者安装胰岛素泵,对他们进行置泵前护理和置泵后护理。结果糖尿病患者安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胰岛素用量小、并发症少。结论通过对56例安装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使我们体会到胰岛素泵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6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置泵前、后护理、运动护理及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全部病例经CSⅡ治疗后,空腹血糖从治疗前的(15.81±2.86)mmol/L下降至用泵后的(6.26±1.24)mmol/L,全天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结论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及对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提高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8±1.32)mmol/L、(18.43±1.56)mmol/L、(10.23±3.85)%,治疗后分别为(6.21±0.63)mmol/L、(8.56±1.04)mmol/L、(6.32±1.72)%。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11.75±1.30)mmol/L、(18.37±1.62)mmol/L、(10.14±3.76)%,治疗后分别为(6.52±0.68)mmol/L、(9.45±1.34)mmol/L、(7.14±1.76)%。两组发生低血糖均为2例,胃肠道反应均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中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杨秋凤  林桂芳 《海峡药学》2008,20(8):128-129
胰岛素泵能模仿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本文介绍33例糖尿病患者应用MiniMed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置泵前认真评估患者的智力和体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疾病知识教育,血糖监测;置泵后严密观察血糖,饮食、运动疗法以及局部皮肤的护理.认为置泵前应做好充分准备,置泵后实施严密、周到的观察,使患者和其家属有高度战胜疾病的信心,能保证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郭红  白玲  米尔班 《中国医药》2014,(3):342-344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4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需要强化治疗的患儿.将其完全随机分为2组,CSII组20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MSII组25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CSI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4.3±3.0)、(5.9±0.7)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1.6±3.8)、(8.3±0.9)mmol/L;MSII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3.1±2.1)、(6.0±0.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9.8±3.0)、(8.9±1.1)mmol/L,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6.0±1.5)d、(49.6±14.9)U/d、(0.6±0.2)次,MSII组分别为(8.1±1.9)d、(57.9±12.2)U/d、(1.1±0.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SII 治疗较MSII 可更有效、更便捷地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疗效.方法 将36例新诊断LAD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单用胰岛素治疗组(17例)和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19例).观察12个月,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体重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前者分别为(6.4±1.2) mmol/L比(9.1±1.1) mmol/L,(8.7±2.2)mmol/L比(19.2±2.4) mmol/L,(5.8±1.1)%比(8.4±1.3)%,后者分别为(6.9±1.2) mmol/L比(8.4±1.2) mmol/L,(9.0±1.6)mmol/L比(18.1±2.6)mmol/L,(7.2±1.2)%比(8.2±1.4)%,均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HbAlc、Homa-IR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单用胰岛素组[(5.8±1.1)%比(7.2±1.1)%,1.16±0.25比1.45±0.28,(17±4) U/d比(27±8)U/d,(0.8±0.3)次/例比(1.6±0.8)次/例,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早期LADA患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自愿情况下,将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5.12±1.12)d,短于对照组的(8.56±2.32)d,住院时间为(9.04±1.63)d,短于对照组的(12.12±2.72)d,胰岛素用量为(44.51±2.57)U/d,少于对照组的(S2.38±4.67)U/d(P〈0.05);两组的FPG、P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其起效快且胰岛素用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该方法可行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52-115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资料。结果:3天血糖控制25例,5~7天血糖控制16例,10天血糖控制5例,平均空腹血糖(5.36±0.9)mmol/L。结论:胰岛素泵对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准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02-2903
目的 探讨应用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组)59例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Ⅱ组)59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和皮下注射给药方式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CSII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4.5±1.3)d,短于MDII组的(7.2±2.3)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均P<0.05).结论 胰岛素泵给药治疗2型糖尿病较皮下注射胰岛素更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范妮娜 《中国医药》2014,(7):1045-1047
目的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2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1片/d,21 d为1个疗程,停药后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续服药6个疗程。观察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前药用法相同,二甲双胍0.5 g/次,3 次/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比较2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2组患者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睾酮、雌二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较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8.8±2.7)U/L比(14.2±3.6)U/L,(0.9±0.3) 比(2.0±0.5),(1.8±0.6)mmol/L比(2.7±0.8)mmol/L,(96±20)pmol/L 比(139±24)pmol/L,(1.6±0.6)比(3.7±0.9);对照组:(11.2±3.1)U/L比(14.3±3.3)U/L,(0.9±0.3) 比(1.3±0.5),(2.1±0.6)mmol/L比(2.7±0.8) mmol/L,(115±22)pmol/L比(136±26) pmol/L,(2.8±0.7)比(3.7±0.9),均P<0.01];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10.2±2.4)U/L比(6.9±1.5)U/L;对照组:(8.8±1.7)U/L比(7.0±1.5)U/L,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5%(20/31)比38.7%(12/31),38.7%(12/31)比16.1%(5/31)](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和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初诊为2型糖尿痛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8例、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组3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1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以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mmol/L出院。出院后坚持原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3个月后停止所用治疗并连续监测1个月血糖,每周测3次FPG、2hPG,如1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FPG≥7.0mmol/L或2hPG≥10.0mmol/L视为治疗失败,否则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入院后第2天和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空腹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查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e)、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C.反应蛋白(CRP),口服75g葡萄糖粉后2h抽血查2hPG.餐后2小时C肽。统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功缓解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结果治疗后总成功率为73.9%。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成功率为82.1%(23/28);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为80.O%(16/20);预混胰岛素组为61.1%(22/36);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为83.3%(10/12)。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PG、2hPG、HbAle、TG、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治疗前BMI、FPG、FCP、TG、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98±4.68)、(56.79±7.65)岁,(25.03±2.46)、(28.16±2.09)kg/m2,(11.89±2.61)、(14.75±2.75)mm01/L,(1.85±0.70)、(0.88±0.54)ng/mL,(1.05±0.68)、(2.41±0.84)mm01/L,(8.19±0.74)、(10.62±1.19)mg/L,P〈O.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1;/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胰岛素泵2周强化治疗较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的缓解率高。患者年龄、BMI、FPG、FCP、TG、CRP可能成为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选择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血糖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水平为(7.41±2.18)mmol/L、空腹血糖水平为(6.53±1.3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28±2.27)、(9.09±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9、10.443,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6.73±2.01)d,短于对照组的(9.88±1.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4,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胰岛素日用量为(31.92±1.45)U/d,少于对照组的(40.01±2.33)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5,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胰岛素泵治疗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其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82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正常比例、餐后2h血糖、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12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4.4±5.2)U,低于对照组(38.8±3.8)U,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9.8%)也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使用胰岛素剂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