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于本院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本组患者均予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较干预前发生显著改善(P<0.05);患者干预后NHP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干预前、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进行评分,观察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与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4 d、干预后28 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相关的常规药物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肢体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运动能力进程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本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90-591
目的分析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62例,对其调查采用SDS和SCL-90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共有40例发生抑郁症状,其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病程、肢体障碍及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其症状自评量表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情绪在脑梗死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情较为严重,对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医情志相胜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入院初和出院前分别进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其变化和差异。结果入院初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对患者身心状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1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程度、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自我管理、是否坚持规律运动等情况。结果组内比较,护理后比护理前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知识知晓率、遵医、自我管理、是否坚持规律运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3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护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从敌对、恐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4个方面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89±1.17)分、(18.76±3.34)分,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改梅 《北方药学》2012,9(6):125-125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最大限度发挥其残存功能,减轻患者的社会、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另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后,研究组抑郁评分分别为(52.17±6.88)分、(45.49±7.47)分,对照组分别为(52.09±6.39)分、(50.69±5.11)分,护理后差异明显(P <0.0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0%(P <0.05)。结论加强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23/30),P<0.05;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探究脑梗死患者护理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式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并将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试验组(n=3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加强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治疗、临床效果、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94.29%vs.65.71%),P <0.05;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3.05)分vs.(14.41±2.23)分],P <0.05;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8.96±4.03)分vs.(36.01±3.12)分],P <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6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成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2014年1月来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通过临床实践护理治疗和观察,对2组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再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该方式因其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但中年人患脑梗死并非罕见,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多为急性发病,既往无脑梗死史,预后差,给恢复治疗带来困难。由于中年人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有很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心理护理,转变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脑梗死疾病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168例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根据病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态趋于平和,从而达到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结果对于本组的168例老年脑梗死的住院患者,通过住院治疗,患者的疾病基本达到住院治疗标准。结论通过临床心理护理,改变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者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并且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病情好转76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例患者病情变化未见好转,2例因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病情恶化死亡。结论加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患者治愈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观察;对照组仅采取日常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状况、致残数、恢复状况、复发率、生活自理情况等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大对脑梗死患者护理观察的力度,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通过对心理护理预后状况的理解,对预防脑梗死症状的复发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致残率,并且还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但中年人患脑梗死并非罕见,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多为急性发病,既往无脑梗死史,预后差,给恢复治疗带来困难.由于中年人承担着艰巨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有很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1.7±3.5)分、SDS评分为(41.1±1.7)分较对照组的(54.6±3.2)、(49.6±2.6)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为(113.4±9.2)分较对照组的(92.3±11.3)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注重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