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法与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与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外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讨免疫法与化学法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0%(2/40),免疫法阳性率为7.5%(3/4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2.5%(1/40)。上消化道出血组化学法阳性率为58.8%(40/68),免疫法阳性率为63.2%(43/68),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5.0%(51/68)。下消化道出血组免疫法阳性率为70.0%(49/70),化学法阳性率为74.3%(52/70),免疫法+化学法阳性率为78.6%(55/70)。结论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一定程度胜于化学法,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免疫胶体金法和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探讨这二种检测方法的优劣和应用。方法用邻联甲苯胺和便隐血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分别检测260例粪标本进行对照实验并分析。结果化学法阳性率为10.6%,免疫胶体金法法阳性率为19.4%。结论化学法灵敏度、特异性较胶体金法低,受饮食影响因素大,胶体金法有假阴性,故在临床工作中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粪便隐血试验是临床监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我院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干扰因素多,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出现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沿用了免疫法,免疫法检测粪便潜血  相似文献   

5.
粪便隐血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化学法和免疫法对上、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隐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对94例临床确诊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两种方法隐血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粪隐血试验对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筛查价值。方法采用化学法(CFOBT)及免疫法(IFOBT)粪隐血试验对1159例军队中老年干部(军队组)和3585例地方中老年人(地方组)进行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军队组与地方组粪隐血试验阳性分别是144例(12.4%)和246例(6.9%),其中CFOBT阳性为63例(43.7%)和227例(92.3%);IFOBT阳性为118例(81.9%)和109例(44.3%),而双项检查法均阳性分别为37例(25.7%)和90例(36.6%);军队组与地方组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分别有62例(43.1%)和173例(70.3%),下消化道出血分别为82例(56.9%)和54例(22.0%)。②两组上消化道出血阳性率CFOBT高于I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消化道出血阳性率IFOBT高于CFO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地方组阳性率比军队组高(P<0.05)。结论诊断上消化道出血CFOBT优于IFOB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IFOBT优于CFOBT。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免疫法和化学法粪便隐血实验对象消化道易出血疾病进行筛查的价值比较。方法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经过大肠镜,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易出血病症的200例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比对。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检测大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疾病的阳性率明显比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更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役法粪便隐血实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与大肠癌解剖位置没有关联,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对于筛查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等相关肠道易出血类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筛查效果优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胶体金法和邻联甲苯胺法测定粪潜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对541例就诊者的粪便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隐血,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 邻联甲苯胺法的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90.0%,阳性预示值为68.8%,阴性预示值为96.0%,约登指...  相似文献   

9.
酶免疫法检测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6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酶免疫法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在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检测63例胃部不适患者粪便标本HpSA,并同时进行传统的胃镜组织学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通过两者相比较,对酶免疫测定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酶免疫测定法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1.1%。结论酶免疫测定法检测Hp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方法简便,取材方便,并适合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潜血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粪隐血试验筛查中老年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55例门诊、住院及常规体检的军队和地方中老年人同时进行化学法粪隐血试验(CFOBT)及免疫法粪隐血试验(IFOBT),阳性者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一步行相关医技检查确诊。结果本组粪隐血试验阳性548例,其中CFOBT阳性316例,检出率为5.59%,IFOBT阳性232例,检出率为4.10%,经临床、消化道内镜、腹部彩超及其他医技检查证实为上消化道疾病295例,占53.83%,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下消化道疾病201例,占36.68%,主要有痔、结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52例,占9.49%,主要有急性胃肠炎、肾功能不全、非消化系肿瘤等。结论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常规用CFOBT和IFOBT 2种方法检测可筛查上、下消化道隐性出血,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部分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其阴性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处理。方法:将临床工作中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标本分成外观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用匹拉米同化学法进行复检,以发现免疫法中的假阴性结果。结果: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颜色正常组与化学法匹拉米同复检结果一致,而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颜色异常组与化学法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对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而颜色异常时需结合运用化学法进行复检,以避免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隐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Tf)同时检测粪便潜血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健康人及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100例健康人邻联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12%,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邻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69.5%,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73.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8.2%,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91.2%。结论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血红蛋白由于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及大肠粘膜产生的粘液成分影响而变性,出现假阴性反应。因此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后凝血状况的变化,以及肝肾功能变化对凝血指标和出血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更好地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住院期间使用达比加群的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的凝血指标、肝肾情况、出血情况,分析达比加群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共收集患者247例,男性139例(56.28%),女性108例(43.72%),平均(72.11±29.26)岁。共有189例患者测定了便潜血,其中免疫法检测阳性或弱阳性患者32例(16.93%),化学法检测阳性或弱阳性患者30例(15.87%)。共有220例患者测定了尿红细胞(高倍镜),其中阳性患者30例(13.64%)。患者服用达比加群前后TT、APTT值变化十分明显。肾功能对APTT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CrCL>50 mL·min-1的患者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阳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77%,15.48%,尿红细胞阳性患者比例为1.08%;30 ≤ CrCL ≤ 50 mL·min-1的患者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阳性的患者比例均为25.00%,尿红细胞阳性患者比例为9.52%;CrCL<30 mL·min-1的患者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阳性的患者比例均为22.00%,尿红细胞阳性患者比例为25.00%。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应注意应密切监测。ALT或AST一项或两项均升高组的患者服用达比加群后,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阳性的患者比例均为29.17%,尿红细胞阳性患者比例为26.93%。相比于正常组患者分别升高了2倍和2.03倍,而尿红细胞阳性患者比例升高了2.22倍。结论:高龄、有出血史等高危患者使用达比加群时注意凝血功能监测,当APTT升高2倍以上时,注意是否有隐匿性出血。肾功能对APTT无明显影响,肝酶异常时APTT延长。肝肾异常患者使用达比加群时出血风险增大,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监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8例需长期服用小剂量ASA的患者和对照组30例,要求不服用口服抗凝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于服药前、服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隐血免疫双联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便潜血阳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消化道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8例,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20 d后观察比较2组便潜血转阴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便隐血与大肠疾病的关系,说明大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份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内镜室行肠镜检查患者粪便隐血实验结果 ,并与肠镜检查结果结合分析粪便隐血与大肠疾病的关系。结果大便隐血在大肠癌、异型增生、炎症性肠病、腺瘤、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及无异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83.33%、66.67%、61.67%、39.22%、33.33%、6.16%。大肠癌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黏膜(P〈0.05)。癌前病变(异型增生、腺瘤)大便隐血阳性率分别高于非腺瘤息肉、肠道炎症、正常肠黏膜(P〈0.05)。结论粪便隐血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大便隐血实验对于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OC—SENSORμ全自动粪便潜血分析仪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OC-SENSORμ全自动粪便潜血分析仪(简称OC-SENSORμ)的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仪器精密度、线性、后带试验、携带污染率、干扰试验等指标进行评价,对111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粪便标本,分别用OC-SENSORμ和胶体金试验进行比对分析。结果Hb高、中、低浓度,批内精密度的CV分别为2.10%、1.66%、3.51%;批间精密度的CV分别为7.75%、6.76%、8.43%;日间精密度的CV分别为2.52%、3.86%。Hb浓度在20~1200ng/ml内线性良好(r=0.9996),超过理论值8000ng/ml时发生后带现象,未发现携带污染,不受异种动物血红蛋白及常见药物的干扰。OC-SENSORμ和胶体金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X^2=56.78,P〈0.005),符合率达89.19%,相对灵敏度分别为96.67%、90.00%。结论OC-SENSORμ可用于常规粪便潜血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Both the presence of fecal leukocytes and occult blood in stool specimens of travelers with diarrhea have been used as indicators of colonie inflammation due to bacterial infec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storage temperature of stool specimens can affect the detection of leukocytes and occult blood.
Methods: Sixteen specimens positive for occult blood and 23 specimens positive for leuk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aliquots. Each aliquot was held at 4°C or 25°C and reexamined daily for fecal leukocytes or occult blood.
Results: Four percent of the positive leukocytes specimens and 56% of the occult blood positive specimens were still positive on the fifth day when they were held at 4°C. When the samples were held at 25°C, leukocytes could not be detected after 3 days, but 19% were positive for occult blood on the fifth da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orage temperature of stool specimens was associated with a difference in detection rat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7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与11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AFP、CEA、CA19—9等三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并将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中,与消化道良性疾病组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三项肿瘤标志物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漏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