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法对351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组(1组)和"HBsAg(+)、HBeAg(+)"组(2组)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最高。"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3组)、"HBsAg(+)、HBeAb(+)"组(4组)、"HBsAg(+)、HBcAb(+)"组(5组)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cAb(+)、HBeAb(+)"组(6组)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3%,23.7%和4.5%。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定量检测HBV-DNA能真实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帅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08-109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8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评价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ECLIA和ELISA检测HBsAg、HBsAb、HBc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2、1.570、2.006,P>0.05),而对于HBeAg、HBeAb两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1、17.630,P<0.05)。ECLIA和ELISA对HBsAg、HBsAb、HBeAg、HBcAb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5.00%、89.17%、95.83%、、95.00%。结论 ECLIA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符合率较好,但ECLIA法为定量检测,更敏感,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 <0...  相似文献   

4.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水平,并了解它和免疫学指征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监测了488例不同乙肝病型患者的血清标本,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来检测HBV-DNA的数量并仔细分析与比较,同时采用ELISA法来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不同病型的乙型肝炎与其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不大。HBV-DNA检出率在44例HBsAg(+)/HBcAb(+)患者中,为60%(28/44);HBV-DNA检出率在384例HBsAg(+)/HBeAb(+)/HBcAb(+)患者中,为67%(256/384);HBV-DNA检出率在396例HBsAg(+)/HBeAg(+)/HBcAb(+)患者中,为100%(396/396)。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拷贝数与HBeAg关系密切,但系统转换只是说明复制水平的降低,不能说明HBV停止复制。荧光定量PCR能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对临床诊断乙肝并选择治疗的方案及观察其疗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清HBV-DNA载量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4 01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结果表明,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96.82%;HBsAg、HBeAg阳性组检出率为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26.79%;HBsAg、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45.89%;HBcAb阳性组检出率为0.29%。结论:患者血清中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阳性率存在相关性。采用FQ-PCR法检HBV-DNA能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价值。方法 57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及对HBsAb的检测结果和诊断效能(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显示阳性21例,阴性36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sAg、HBsAb、HBeAb、HBeAg、HBc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65.22%、特异度为76.47%、准确性为71.93%;酶联免疫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77.78%、准确性为75.4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方法300例乙肝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CLI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00%、53.67%、96.33%、85.67%,高于ELISA法的66.00%、38.33%、82.33%、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同时为阳性:HBsAg 198例,HBsAb 115例,HBeAg 247例、HBeAb 289例、HBcAb 221例;CLIA法检测为阳性但ELISA法检测为阴性:HBsAg 33例,HBsAb 46例,HBeAg 42例,HBeAb 1例,HBcAb36例。当测定值显著大于上限值时,ELISA方法与CLIA法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CLIA法的检出限显著低于ELISA法,低浓度时其敏感度更高。结论CLI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时敏感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顾自卫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94-2795
目的 探讨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存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体检人群乙型肝炎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结果 400例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7.50%;HBV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健康体检人群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5.00%(P<0.05),而HBsAg、HBeAg、HBeAb、HBcAb全阴性,HBs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23%(P<0.05).结论 HBsAg阴性健康体检人群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病毒(HBV),HBV-DNA检测对对减少漏诊,正确评价HBV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出情况。方法对3243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HBV-DNA。结果 3243例孕妇中,血清HBsAg阳性24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中LHBs阳性率高于HBeAg。135例HBV-DNA阳性孕妇血清中,LHBs(OD值)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71例HBeAg阳性标本中,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5%、93.0%,170例阴性标本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40.6%。2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LHBs与HBV-DNA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 LHBs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LHBs较HBV-DNA更能敏感反映HBV的感染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统计分析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有28例为大三阳,占40%,有16例为小三阳,占22.9%;检测HBsAg与HBcAb阳性2例,占2.9%;检测HBs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阳性4例,占5.7%;检测HBeAb与HBcAb、HBsAb阳性12例,占17.1%;经HBV-DNA检测阳性43例,占61.4%。结论应用乙肝两对半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及早发现大三阳和小三阳,可以使患者及早接受临床治疗,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血清病毒学载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CHB患者195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与恩替卡韦(ETV)治疗,对照组-1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单用治疗,对照组-2患者则给予单用ETV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TB、ALT、ALB)和HBV-DNA水平测得值以及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ALT、HBV-DNA、HBsAg、HBeAg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而HBeAb、HBeAb和HBcAb定量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与ETV联用治疗CHB患者,有效降低了HBgAg、HBeAg、HBV-DNA定量值,并显著提高了HBgAb、HBeAb、HBcAb定量水平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2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PreS1-Ag在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g(+)组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7.3%和80.0%;在HBsAg(+)、HBeAb(+)、HBcAb(+)组和HBsAg(+)、HBcAb(+)组及HBsAg(+)组的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7.5%、63.9%和25.0%;PreS1-Ag在HBeAg(+)组的阳性率为86.2%,明显高于在HBeAg(-)组的52.1%(χ2=21.33,P<0.01);3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61.9%,HBeAg阳性率为28.7%(χ2=73.098,P<0.01)。结论 PreS1-Ag能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情况,且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浓度与HBeAg浓度呈正相关(P<0.001,rs=0.457),HBsAg,HBeAg定量与HBV-DNA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最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最少,仅为2.68%。不同浓度HBeAg组的HBV-DN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浓度DNA拷贝下,以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最为常见,以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的DNA中位数值最高,但各模式间HBV-DNA差异无显著(P>0.05)。 结论 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与DNA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82例5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依据HBV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6组:A组173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21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161例,为HBsAg、HBcAb阳性;D组13例,为HBeAb、HBcAb阳性;E组6例,为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结果582例中,A组阳性率为29.7%;B组为37.4%;C组为27.7%;D组为2.2%;E组为1.0%;F组为1.9%。A、B、C模式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5,P<0.01),以B模式组的阳性率最高。5组慢性肝病间比较,A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17,P<0.01),B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72,P>0.05),C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HBeAg阳性的A组与HBeAg阴性的B、C组比较,TBIL、ALB、ALT、P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1.91、2.48、0.58、1.37,P>0.05;χ2=2.09、5.97、2.35、2.26,P>0.05)。结论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无明显相关,临床上不能根据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来预测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荧光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37份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同时用实时荧光PCR法对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两种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6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出HBV-DNA阳性率为94.4%,拷贝数为(4.13±1.57)×107/mL。在107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42.1%,拷贝数为(3.76±1.94)×105/mL。在74例HBsAg、HBcAb为阳性标本中,检测出HBV-DNA阳性率为35.1%,拷贝数为(2.39±1.74)×104/mL。在41例HBsAb阳性标本中,有1例标本检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4%,拷贝数为(3.27±1.03)×103/mL。而在78例全阴标本中,也检测出2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6%,拷贝数为(3.55±1.46)×103/mL。结论 HBV-DNA在各种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均可检出,但检出阳性率相差甚大,而血清中未检测出HBVm者不能排除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均予以ELISA及ECLIA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ECLIA法诊断准确率92.2%高于ELISA法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LIA法对HBeAb、HBsAg、HBe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1%、91.1%、86.7%,显著高于ELISA法的80.0%、78.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式对HBs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LIA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ELISA法,同时可对病情进行监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535例病人的血清HBV-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sAg( )、HBeAg(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88.8%(207/233),平均拷贝数1.0×108/ml。HBsAg( )、HBeAb(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31.6%(50/158),平均拷贝数6.2×106/ml。 HBsAg(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21.7%(15/69),平均拷贝数1.8×106/ml。HBeAb( )、HBcAb( )组血清HBV-DNA检出率6.2%(1/16),平均拷贝数3.2×103/ml。全阴性组血清HBV-DNA检出率5%,平均拷贝数2.0×103/ml。结论 同时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和HBV-DNA ,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检测302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血清标志物I(HBeAg、HBcAb、HBsAg)、II(HBeAb、HBcAb、HBsAg)、III(HBcAb、HBsAg)阳性模式组阳性率分别为98.77%、54.11%、70.67%,两两对比,P〈0.05。结论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可提高检测HBV特异性、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并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Pre-S1)蛋白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新型指标Pre-S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用ELISA法测定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乙肝血清标志物,并按结果分为3组.(2)各组用乙肝病毒Pre-S1蛋白诊断试剂检测Pre-S1蛋白。(3)用定量PCR检测上述标本的HlBV-DNA。(4)观察检测血清标志物,Pre-S1和HBV-DNA相关性。结果:Pre-S1蛋白在HBeAg( )组中检出率(82.50%)和HBeAg(-)组中检出率(46.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蛋白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3项实验指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蛋白是HBV感染与复制的新指标,有望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