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密度测定在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中的价值。方法对198名儿童进行骨密度测定,采用GBD-928单光子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仪测定尺、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X线片。结果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骨密度测定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结论骨密度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晚发性佝偻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骨钙素、β-1型胶原羧基前肽在晚发性佝偻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取血后检测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同时选择年龄相仿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80例晚发性佝偻病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中的骨钙素、β-Ⅰ型胶原羧基前肽的浓度对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的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佝偻病患儿的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结果是否相符。结果 <1岁患儿骨密度异常和骨碱性磷酸酶异常均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结果相符度不高,骨密度检测异常率高于骨碱性磷酸酶。结论骨碱性磷酸酶与超声骨密度均为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重要指标,但二者可出现不相符的情况,需进一步分析,以免漏诊或造成佝偻病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俐 《河北医药》1991,13(3):150-150
临床上具有典型佝偻病的症状、体征、生化及X线变化,常规剂量维生素D治疗无效的佝偻病统称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简称抗D佝偻病),我院1985~1989年其住院3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住院后常规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肝功能、空腹血糖和尿素氮、24小时尿钙、尿磷及尿糖。查眼底和肾脏B超。可疑病人查血铜氧化酶和氨基酸尿。全部病人拍长骨干骺端或腕关节X片。经上述检查后诊断为低血磷性佝偻病16例,肾小管酸中毒15例,肾性佝偻病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变化.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30例,以年龄相匹配的未发育健康女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早熟组给予长效GnRHa注射液,并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和治疗18个月时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同时采用定量骨强度超声仪对患儿进行骨密度的检测.结果 在各项生化指标中,两组中的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均未见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检测中,早熟组在各个时间段的值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早熟组的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值一直呈下降趋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方面,治疗12个月时,所有患儿骨密度Z值及百分位数与治疗前对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时Z值及百分位数均上升,与治疗12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可作为判断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骨骼成熟的疗效指标之一;在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补钙有助于骨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在亚临床性小儿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亚临床性佝偻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由儿保门诊医生按照“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初诊疑为佝偻病的患儿110例。正常儿童87例,应用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对上述197例儿童进行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可疑组同时进行左腕关节 X 线正位摄片。结果可疑受检儿童 BALP 活性≤200 u/ L 21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1例(4.8%);BALP 活性200~250 u/ L 32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10例(31%);BALP 活性≥250 u/ L 57例,其中 X 线摄片异常28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6,P<0.01)。结论对佝偻病的诊断 BALP 活性测定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影像学的检查,证明骨碱性磷酸酶在小儿佝偻病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病情晚发性佝偻病(DR)患儿外周血微量元素及骨代谢指标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辽宁盖州地区DR患儿51例,并按不同病情分组,进行外周血微量元素(钙、磷、锌)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并与46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比较。结果:不同病情分组DR患儿外周血钙、磷和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中、重度DR组的外周血钙、磷和锌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DR组,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亦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结论:外周血微量元素及骨代谢指标水平是反映晚发性DR病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骨碱性磷酸酶对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 (BAL P)活性测定对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的 BAL P试剂盒对本院儿科门诊有佝偻病临床表现的 132例患儿进行 BAL P活性测定 ,同时检测血清钙 (Ca)、磷 (P)浓度和碱性磷酸酶 (AL P)活力。BAL P活性异常患儿单次肌注 Vit D3 15~ 30万 u后 4周复查 BAL P活性 ,观察疗效。结果 在简易诊断法诊断为可疑佝偻病的患儿中 ,BAL P异常检出率为 5 9.6 5 % ,在简易诊断法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中 ,BAL P异常检出率 78.6 %。佝偻病组 BAL P异常检出率高于可疑佝偻病组 (X2 =4.71,P<0 .0 5 ) ,与血清 AL P活性异常检出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X2 =2 .95 ,P>0 .0 5 ) ,但是与血清 Ca、P浓度测定异常检出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X2 =5 5 .16、 5 8.5 3,P<0 .0 1)。全部 BAL P异常患儿经 Vit D3 治疗 BAL P活性不同程度下降 ,其中 5 6 .4%降至正常。结论 单靠简易诊断标准对早期佝偻病易造成误诊、漏诊 ;血钙、血磷浓度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BAL P活性检测敏感、特异、简便、快速 ,可客观地有利于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 ,且便于观察疗效 ,复查结果 ,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3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体检时间均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观察对象同意的情况下,所有儿童均进行全血钙、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将单纯全血钙检查结果划分为全血钙组,单纯BALP检测为BALP组,全血钙联合BALP检测称之为联合组。将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BALP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LP组中,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钙组中,不同年龄间和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组的检出率为52.11%,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4.74%,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BALP>250U/L患儿的夜惊、多汗、枕秃、颅骨软化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200~250U/L患儿(P<0.05)。结论对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方式相较于单纯全血钙检测的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体检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0~3岁儿童520例,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中部分病例的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骨碱性磷酸酶早期诊断佝偻病阳性率达90.8%,与血清钙磷、AL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P检测简便、快捷、特异性高、结果可靠、可减少漏诊率,对佝偻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基层医院应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β受体阻滞药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骨密度(BMD)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连续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0例。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比索洛尔组99例(5~10mg.d-1,qd);美托洛尔组95例(25~50mg.d-1,bid);阿替洛尔组83例(12.5~25mg.d-1,tid);对照组73例(未服用β受体阻滞药)。服用β受体阻滞药患者用药时间均在>3年。分别比较组间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骨密度、骨折发生率。结果:各治疗组血钙浓度、血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与对照组间各相应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骨密度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比索洛尔组1.49±0.12g.cm-2、美托洛尔组1.45±0.11g.cm-2、阿替洛尔组1.41±0.13g.cm-2与对照组1.11±0.17g.cm-2比较,P<0.05);各治疗组间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骨折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索洛尔组骨折发生率7.07%、美托洛尔组骨折发生率6.32%、阿替洛尔组骨折发生率7.23%与对照组骨折发生率10.96%比较,P均>0.05);各治疗组间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治疗剂量β受体阻滞药(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或阿替洛尔)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下降程度明显减轻,骨折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充骨化三醇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维生素D缺乏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半年后骨密度及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等骨代谢指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磷、PTH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5-OHD、血钙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5-OHD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和25-OH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和PT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T值、β-CTx和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骨化三醇半年可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维生素缺乏状态,但未发现能阻止骨破坏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高明松 《中国药房》2012,(28):2658-2660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片对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次1片(10mg),q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糖脉康颗粒,1次1包(5g),tid;疗程均为2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G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T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钙、血磷和血ALP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阿仑膦酸钠片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GCS)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老年人群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长期吸入GCS,分别测定两组的骨密度、血骨钙素(BGP)及血骨碱性磷酸酶活力(BALP)水平.结果 两组均无骨质疏松和低骨量发生,观察组BGP及BALP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5处平均绝对骨密度和相对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吸入GCS对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该组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两组人群均在股骨颈和腰椎两部位进行骨密度检测。同时化验两组空腹血糖、血钙水平、血磷水平。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血钙、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计松质骨骨密度、总计皮质骨骨密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男性松质骨骨密度、男性皮质骨骨密度分别与本组中女性松质骨骨密度和女性皮质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水平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假手术对照组;(B)去势对照组;(C)去势阿仑膦酸钠组;(D)去势辛伐他汀组;(E)去势联合用药组。B、C、D、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仅切除部分脂肪组织。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各组均行左侧股骨中段骨折,并使用克氏针髓内固定。骨折内固定术后予以下药物干预:A、B两组:生理盐水5mL/(kg·d)灌胃8周;C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灌胃8周;D组: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E组阿仑膦酸钠0.5mg/(kg·d)+辛伐他汀20mg/(kg·d)灌胃8周。所有大鼠处死后收集血样和左侧股骨,进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股骨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检测。结果卵巢去势组对比假手术对照组骨密度有明显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阿仑膦酸钠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钙、磷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降低,股骨骨密度、生物力学功能获得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有助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后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其中辛伐他汀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密度(BMD)及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T2DM合并O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服用钙尔奇D,每日1片,治疗组在服用钙尔奇D的同时,加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每周1次,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腰椎(L1~4)和股骨颈(NECK)BMD与骨形成(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吸收(Ⅰ型胶原N端肽/肌酐)指标。结果治疗组腰椎、股骨颈BMD教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端肽/肌酐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BMD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提高T2DM合并OP患者的BMD,并能抑制骨吸收指标,单纯补钙治疗并不能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骨矿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测定177例老年人(60~93岁)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肌酐和tHcy。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BMD。结果女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女性骨质疏松组tHcy水平均高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低骨量组tHcy水平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女性tHcy分别与腰椎正位总体(r=-0.231,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呈负相关(r=-0.194,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股骨总体BMD的影响因子是年龄(回归系数b1=-0.203,P=0.029)和tHcy(回归系数b7=-0.003,P-0.025)。男性骨质疏松组年龄均大于低骨量组和正常骨量组(均P〈0.05);男性血浆tHcy水平与腰椎正位总体(r=-0.052,P〉0.05)和股骨总体BMD均无相关性(r=-0.008,均P〉0.05)。结论老年女性高水平tHcy可能与低BMD有关,老年男性tHcy水平与BMD无相关性。tHcy可能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6个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术组、假手术+骨折+生理盐水组、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组、卵巢切除+骨折+氟伐他汀组。骨折组的大鼠均采用右股骨中断横形骨折,髓内针固定,氟伐他汀给药组采用大鼠灌胃10mg/(kg.d)。实施药物灌胃3个月后,处死大鼠,取样分析血清生化指标、骨密度以及骨形态,CR摄片观察各组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清BMP-2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切除使大鼠血清钙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降低,并且降低了骨密度,使骨形态恶化。两组间BMP-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氟伐他汀可以增加大鼠血清钙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阻止骨密度的降低,并显著提高血清BMP-2表达水平。结论骨质疏松降低大鼠血清钙和碱性磷酸酶含量,降低骨折愈合质量,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具有明显的促骨折愈合作用,而且与BMP-2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血脂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于每日晚饭后顿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d-(1T1组)、20mg·d-(1T2组)和40mg·d-(1T3组),3组均连续口服12周。服药前和服药后6、12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骨密度(BMD)。结果:3组治疗后TC、TG、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增高(P<0.05);并且3组间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指标ALP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3组BGP同期高于T2组,T2组BGP同期高于T1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12周后BMD均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在发挥调脂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且疗效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