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40岁,不规则下腹痛伴痛经5月余,加重伴尿频1月余.查体:子宫增大,右侧附件区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 23.95 U/ml,罗马指数40.5,人附睾蛋白4 121.2 pmol/ml,甲胎蛋白 1 210 ng/ml,糖类抗原199 11.11 U/ml,癌胚抗原1.48 ng/ml.盆腔MRI:...  相似文献   

2.
睾丸卵黄囊瘤合并胸腔卵黄囊瘤1例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2岁.因间断咳嗽进行性加重15 d入院.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于左侧胸腔第二、三、四肋可见隆起,皮肤无异常改变.于左侧阴囊内可见质硬肿物,自诉有2年.右侧睾丸正常.  相似文献   

3.
4.
病例 男,11岁,因间断性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CT检查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以略低密度为主,边缘见条状稍高密度影,同层面左侧侧脑室扩大.MRI T1WI、T2WI检查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见一约5 cm×4 cm×4 cm肿块,T1W1以低信号为主,内见片状稍高信号影,T2WI信号略高,肿块边界清楚,同侧侧脑室扩张,邻近脑组织受压,MRI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显著强化. 术后病理:瘤组织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腺体、黏液样基质、疏松网状结构,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或细梭形,排列成疏松网状结构或似弯曲相连的腺管,腔隙之间可见嗜伊红染大小不等的透明球,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示CK+、AFP+、GFAP-、NSE-、PLAP-、S-100-.病理诊断:卵黄囊瘤.  相似文献   

5.
卵黄囊瘤是一种发生在性腺的高度恶性肿瘤 ,发生于性腺外却少见 ,我院从 1 985~ 2 0 0 0年收治病理确诊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女 4例 ,男 2例 ,年龄 7月龄~ 2 3岁。 6例全部经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确诊。发生部位 :颅内基底节区 1例 ,后腹膜 2例 ,骶前 3例。本组从发  相似文献   

6.
7.
患者 ,女 ,13岁。因下腹疼痛 2周 ,活动时疼痛加重 ,疼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入院。查体 :面色口唇较苍白 ,心肺未见异常 ,下腹触及一巨大包块 ,活动度差。彩超检查 :采用 DIASONICS GATEWAY fx双功能超声诊断仪。先用3 .5 MHz探头经腹探查 ,可见盆腔至脐部一巨大囊性包块 ,内见不规则网络样中强回声分隔 ,分隔粗细不均 ,在较大一个囊内见多团强回声 ,似与囊壁粘连 (图 1) ,该包块将子宫推挤至左髂窝处 ,与子宫分界不清 ,该包块经腹壁扫查血流信号较少。后改用 7.0 MHz探头经直肠扫查 :该包块深度显示受限 ,但与子宫的…  相似文献   

8.
卵黄囊瘤是一种发生在性腺的高度恶性肿瘤 ,发生于性腺外却少见 ,我院从 1 985~ 2 0 0 0年收治病理确诊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女 4例 ,男 2例 ,年龄 7月龄~ 2 3岁。 6例全部经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确诊。发生部位 :颅内基底节区 1例 ,后腹膜 2例 ,骶前 3例。本组从发病到入院 2 0 d~ 3个月不等。病程短 ,进展快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表现各有差异 ,无特异性体征和临床表现。性腺发育均正常。血清 AFP检查 5例阳性。随访结果 :4例有明确结果 ,术后 2个月死亡 1例 ,术后 6个月死亡 1例 ,术后 1 0个月死亡 1例 ,术后 1 4个月死亡…  相似文献   

9.
1例卵巢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10岁。因发现中下腹包块 3天入院就诊 ,伴阵发性腹痛 ,疼痛位置不固定。查体 :腹软 ,中下腹可触及一大小为13cm× 12 cm包块 ,质硬 ,表面可触及多个结节 ,形状不规则 ,可活动 ,肠鸣音正常。 MRI检查提示腹膜后肿瘤。超声检查发现 :中下腹可见一 15 .7cm× 12 .3cm的肿块 ,形态不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 ,以强回声为主 ,并可见少量片状无回声区 ;腹腔内腹膜及盆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图像 ,其中盆腔内子宫后方一个大小为 4.3cm× 4.2 cm;双侧髂窝髂血管旁可见多个实质性小病灶 ,内部回声尚均匀 ,其中右侧一个大小为 2 .2 cm×1.7c…  相似文献   

10.
11.
12.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3.
14.
15.
10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免疫组化技术在该瘤的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10例睾丸卵黄囊瘤的存档蜡块,经切片、HE染色,分别以AFP、AAT、HCG、CEA、CK、Vimentin行免疫组化S-D法染色。结果HE染色以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透明小体、S-D小体、腺体及腺样结构为最常见。免疫组化AAT10例均阳性,阳性范围和强度大于AFP。3例CEA阳性病例中,2例死亡,1例失访。HCG均阴性。Vimentin、CK均阳性。结论免疫组化检测该肿瘤的标记蛋白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AAT可作为此瘤的特征性蛋白标记。CEA与肿瘤的预后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与预后。方法对8例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3岁。临床表现因肿瘤所在的解剖部位。血清AFP明显升高。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具有疏松的网状结构、S-D小体和嗜酸性小体等特点。免疫组化显示AFP、SALL4、CK和PLAP(+),CD117、EMA、vimentin、p16、CD34和HPL部分(+),Oct3/4、Sox-2、HCG、CD30、CA125和WT-1(-),Ki-67阳性指数1%~90%。预后差。结论性腺外和性腺内卵黄囊瘤的组织学特点类似,但性腺外卵黄囊瘤好发于婴幼儿,且预后更差。血清AFP含量的高低有助于性腺外卵黄囊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并总结卵巢卵黄囊瘤(OYST)的声像图特征、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YST患者1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声像图特点、病理结果及分期、治疗方式及预后。通过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各例患者超声特点,总结能够提示OYST的主要或特定声像图特征。 结果OYST患者年龄偏小(≤30岁),肿块体积大(最大径94~265 mm),肿瘤内部回声以实性为主,常单侧发病,形状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甲胎蛋白常异常增高(多数>1000 ng/ml)。10例OYST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手术后因肿瘤全身转移伴盆腔脓肿死亡,1例合并妊娠者足月顺产一健康婴儿。2例Ⅲ A期患者死亡,2例Ⅲ C期及6例Ⅰ C期患者均无瘤生存,其中6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月经,3例患者已完成生育,生育子女健康。 结论OYST具有某些特定的超声征象,正确认识其声像图特征并结合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于该病的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