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3.
王方  冯乐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01-9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工作人群中首位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是目前干预和治疗DR的经典模式.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是眼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和难题.本文就DR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手术治疗有效性现状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患者52例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术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g·L-1雷珠单抗0.05mL(0.5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12(6.5±1.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068、0.060±0.029,均较术前提高,2组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5、-3.237,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13.8±27.3)μm、(325.6±1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治疗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2%、2%、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7%、20%、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发生率比较,术后2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21,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PDR患者共45例(57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者为对照组,共24例31眼,年龄(51.27±17.15)岁;玻璃体切割术术前3~5d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者为观察组,共21例26眼,年龄(50.34±13.94)岁。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主要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前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5),两组术后BCVA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4,P<0.05)。两组术后BCVA与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提升,χ2 值分别为10.927、1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d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4P<0.05),术后3个月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1,P>0.05)。两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7d时比较均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8.706、5.4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2.75±8.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58±14.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5,P<0.05)。两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4,P>0.05)。对照组术中应用电凝止血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97,P<0.05);对照组术中填充硅油的眼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148,P<0.05);两组术后出血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57,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以提升术后BCVA、加快黄斑水肿消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对40例40眼纤维血管膜范围>5PD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行20G及23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治疗,回顾上述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后视力、眼内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23G组手术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为LogMAR(0.88±0.43)、(0.69±0.23)、(0.45±0.17),20G组手术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为LogMAR(0.57±0.32),(0.41±0.21),(0.30±0.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为6~23mo。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术是治疗复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玲  徐金华  林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511-1514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Ranibizumab)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6/2016-07在我院就诊且行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的严重PDR患者56例56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5~7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0.5mg/0.05mL)且联合微创PPV者30眼分为A组,将接受单纯微创PPV者26眼分为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眼手术操作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使用电凝次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差异。术后随访6mo。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10±14.23min vs 113.89±17.66min,t=3.703,P=0.0005)。术中A组患者出血眼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 vs 54%,χ2=6.95,P=0.0084)。A组患者术中平均使用电凝次数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1.15次vs 2.73±1.71次,t=3.72,P=0.001)。术中A组患者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vs 27%,χ2=4.24,P=0.0396)。术后1mo时A组BCVA提高率较B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 vs 73%,χ2=1.630,P=0.202)。

结论:雷珠单抗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PDR可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中电凝使用次数,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与单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行PPV的PDR患者,分为PPV术前7d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组(A组)及未注射组(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PPV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填充物应用和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高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占5.61%,术中填充物应用者占38.21%,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者占15.73%,术后高眼压者占43.82%,治疗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占53.93%;B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占14.86%,术中填充物应用者占55.41%,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者占33.78%,术后高眼压者占59.45%,治疗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占21.6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0.00、0.04、0.00)。结论 PDR患者PPV术前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能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及玻璃体腔填充物的应用,降低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几率,并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Ⅴ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将PDR(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治疗组患者行VRS手术前3~5 d辅助应用雷珠单抗,对照组患者仅行VRS。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及眼内填充物等术中情况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8.07±8.58)min和(127.79±12.21)min,术中患者出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治疗组分别为9.52%、2.38%、33.33%,对照组分别为40.48%、16.67%、69.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48%、76.19%、57.14%,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0%、52.38%、47.6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5.55±13.80) μm、(247.19±13.48) μm、(276.69±20.78)μm和(292.88±20.50) μm、(271.26±25.96) μm、(282.45±18.70)μm。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无菌性眼内炎症和视网膜再增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和新生血管再生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雷珠单抗辅助VRS,能显著减少PDR患者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和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近期视功能的恢复,提高了PDR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80例(8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40只眼,术前7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再行玻璃体手术;单纯组40例40只眼,玻璃体手术术前未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观察两组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率及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8个月,总共75例75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另5例5只眼因随访资料不完整未纳入研究。其中联合组38例38只眼,单纯组37例37只眼。联合组、单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5±10.6)、(59.4±12.5)min。联合组手术时间较单纯手术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联能目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电凝使用率均缕鞋赫渝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3)。联合组、单纯组术后平均10gMAR BcvA分别为(1.06±0.21)、(1.36±0.32)logMAR;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45)。联合组术后视力较单纯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联合组的前房二次积血、玻璃体二次积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较单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0.037)。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电凝使用率和医源性损伤,且能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不同分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于2018-01/2020-06期间初次就诊于我院的PDR患者100例100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在注药后1mo内进行PRP治疗。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结果分为3组:A组早期PDR组34眼; B组高危PDR组43眼,C组纤维增生早期PDR组23眼。观察3组患者基线情况以及联合治疗后1、3、6mo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玻切手术率,视网膜脱离率。

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14.60±11.64mo(6-52mo)。患者平均年龄为54.22±9.32岁。治疗后行玻切手术患者15眼(15.0%),3组玻璃体切除率分别为2.9%(A组)、13.9%(B组)、34.7%(C组)。治疗后无视网膜脱离情况发生。末次随访较基线水平,3组患者治疗后BCVA和CMT值均有改善。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不同分期PDR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  相似文献   


12.
张祺  冯劼  程旭康  陈建斌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204-2205
目的:观察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方法:将我院93例严重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玻璃体切除+剥膜+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另一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随访1a。结果:术后1a,第一组,视力提高12眼(27.9%),不变11眼(25.6%),下降20眼(46.5%)。第二组,提高14眼(28.0%),不变24眼(48.0%),下降12眼(24.0%)。两组间视力提高比例无差异。但不变和下降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严重的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带来更高视力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陈方  李恒  游慧 《国际眼科》2017,10(11):2036-2039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PRP)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227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NPD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12眼)和对照组(60例115眼),观察组患者采用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行PR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及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wk、1、3、6mo两组的BCVA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2wk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1mo开始CMT、血清VEGF及Ang-2水平显著下降(P<0.05);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及Ang-2水平均较低(P<0.05),CMT在治疗后1、3、6mo时明显较低(P<0.05); 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RP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PDR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research has implic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Although many studies reviewed the use of anti-VEGF for diabetic macular oedema,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use of anti-VEGF fo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This study is a review of relevant pub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use of anti-VEGF for the treatment of PDR. The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systematic searches of PUBMED an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At the end of each section, we summarized the level of evidence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Off-label use of anti-VEGF agents wa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in PDR, especially in cases with neovascular glaucoma, persistent vitreous haemorrhage, and before vitrectomy.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anti-VEGF are its short-effect duration, causing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in cases with pre-existing pre-retinal fibrosis and endophthalmitis in rare cases. There i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from large randomized trials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anti-VEGF treatment in PDR. However, numerous case series, sou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increasing experience with using anti-VEGF drugs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he ongoing use of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in sel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进行激光联合或者不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9-08/2015-02间我院33例66眼仅有新生血管(包括视乳头或者视网膜上)不伴有视网膜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病历及随访资料。治疗方法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在1 mo内分次进行完成;治疗方法二: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5 d后进行激光,1 mo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随访患者治疗前、激光治疗后1、2、3wk,1、2、3mo的视力、眼压、眼底、眼B超等检查。结果:在33例66眼患者中,男16例32眼,女17例34眼,年龄23~65岁。观察在激光期间以及之后3 mo随访中,视力以及发生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的情况。治疗一组的患者18例36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10眼(28%),0.3~0.6者20眼(56%),0.8~1.0者6眼(17%)。治疗期间发生玻璃体积血22眼(61%);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10眼(28%)。治疗二组的患者15例30眼,治疗前视力低于0.3者9眼(30%),0.3~0.6者15眼(50%),0.8~1.0者6眼(20%)。发生玻璃体积血6眼(20%);发生黄斑水肿或者加重4眼(13%)。两组间治疗前视力等基本情况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间最后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激光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PDR患者的玻璃体积血以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眼内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是治疗仅有新生血管不伴有纤维增殖膜以及玻璃体积血的PDR有效手段,可减少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患者视功能的损伤的同时,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孙丽丽  季拓 《眼科新进展》2016,(10):949-952
目的 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injectionsin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对PD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收集行PRP的PDR患者72例(72眼),根据术前是否IVB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注射组在完成IVB1.25mg后第7天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并于当天开始第一个象限的PRP,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对照组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两组患者均于PRP后4周、8周、12周复诊,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前节及眼底。结果 注射组IVB后1周,BCVA提高,RNV渗漏面积减少,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BCVA、RNV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能延迟单纯IVB后RNV的复发;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推动PDR中RNV消退,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后5a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对92例149眼PDR患者行PRP治疗后的1,3,6,12mo进行复查,以后每6mo进行复查,并在3mo后均复查FFA,必要时补充光凝,随访5a。结果:视力提高52眼,保持不变71眼,下降26眼。5a后患者的最终矫正视力情况:≤0.01者19眼,~0.1者64眼,~0.5者58眼,>0.5者8眼。在激光后的随访期间血糖水平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63眼中,5a后只有6眼发生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占9.5%,而在血糖水平控制不满意的29眼中,有9眼(31%)发生上述情况。结论: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观察而减少糖尿病性盲是完全可能的。对于PDR患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PRP治疗,并制定定期随访计划,必要时应复查FFA或补充激光,同时,要向患者阐明,严格正规的内科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地降低或延缓PDR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 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琴  王建宏  张明媚  王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959-1961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对23G 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PDR需行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67眼纳入研究。术前7~10 d行IVR 治疗者37眼作为注药玻璃体切割组;未行IVR 治疗者30眼作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两组患眼均由同一医生完成23 G 玻璃体切割手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通过手术记录及手术中三方核查表获得术中操作及手术时间,计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眼手术中手术时间、电凝、眼内填充物(硅油或惰性气体)使用率以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眼手术后视力提高率。
  结果:注药玻璃体切割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7±20.8、117.6±18.6min。注药玻璃体切割组手术时间较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14,P<0.05)。电凝使用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11%,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3,P=0.006);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5%,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9, P=0.004);硅油或气体填充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27%,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 P=0.043);术后视力提高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76%,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0,P=0.022)。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PDR患眼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IVR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电凝、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率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77-nm多点激光用于新近诊断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的疗效.方法:该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32例4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患者(20眼).第1组采用多点激光(pattern scan laser,PSL)行PRP治疗,第2组采用单点激光(single spot laser,SSL)治疗.所有患者在PRP治疗前与最后一次PRP治疗后3mo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以判断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激光点数、完成PRP的治疗次数、治疗时长以及患者在治疗时的疼痛程度均作为判断指标.结果:PSL组患者需3次治疗以完成PRP,而SSL组需4次完成.第1组每次治疗时间为7.3±2.3min,较第2组的时间(13.2±4.1min)明显缩短(t38=5.596,P<0.01).第1组的治疗疼痛指数较第2组明显降低(P<0.01).最后一次PRP治疗3mo后复查FFA,第1组有5眼(25%)出现无灌注区,而第2组有8眼(40%)出现无灌注区,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多点激光用于PDR行PRP治疗较单点激光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具有效率高,治疗疼痛轻,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