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n=10)、CTA(n=2)、MRI(n=7)、MRA(n=1)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肝内单发病灶14例,多发1例。10例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7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病灶内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为低信号,3例反相位T1WI肿瘤内信号较同相位降低;T2WI呈环形高信号假包膜4例。CT、MRI表现为"中心明显强化血管征"的患者为7、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延迟强化"、"快进快出"的患者数分别为6、2、2例,1、6、0例。2例CTA、1例MRA均表现为动脉供血、肝静脉或肝静脉分支引流入下腔静脉。结论 肝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发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IHE,其中3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仅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2例单发IHE中,9例病灶在肝右叶,2例在肝左叶,1例累及肝脏右前叶及左内叶;CT平扫8例病灶均呈低密度,边界清晰,其中4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3例边缘结节条索样强化;2例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以向心性强化为主。MR平扫7例中,6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1例低信号内混杂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内斑片条索样低信号,T2抑脂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均以环形向心性强化为主。结论 单发IHE的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滑膜树枝状脂肪瘤(LA)的影像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A患者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1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1例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均行病灶切除术,制做病理标本,并行HE染色。结果 MR平扫显示,14例滑囊积液,9例呈绒毛状或棕榈叶状,5例合并丘状和多丘状病灶;12例病灶主体附着于近骨面滑囊壁,2例附着于侧面囊壁;1例MR增强扫描示病灶表面线样强化。CT示2例膝关节髌上囊绒毛状或棕榈叶状低密度影;1例肩关节三角肌下囊绒毛状或棕榈叶状、丘状、并排多丘状低密度影,邻近肱骨骨质吸收。DR示1例膝关节髌上囊区密度增高。除滑囊积液外,仅2例无其他合并症。镜下显示,病变表面为正常(n=8)或轻度肥大(n=6)的滑膜细胞,中央区为大量成熟脂肪组织,伴扩张毛细血管、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 关节LA具有特征性影像及病理学表现,术前影像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方法 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 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 结论 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长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BFH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且其中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CT检查。结果 9例BFH均为位于下肢的单发病灶,其中胫骨5例,股骨3例,腓骨1例。X线片均表现为偏心溶骨性骨破坏区,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可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缘;CT平扫显示骨质破坏区为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2例病灶位于膨胀的骨壳内,2例位于胫骨的病灶穿破骨皮质,未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MRI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长骨BFH的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确诊SNT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接受鼻窦MR平扫,其中5例接受增强MR检查,4例接受鼻窦CT平扫。结果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59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衄和进行性鼻塞。影像学上,6例SNTCS均为鼻腔鼻窦单发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5个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及筛窦、1个位于颅底嗅沟;平扫CT均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区;T1WI上,5个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1个呈低信号,4个内见斑片状低信号,1个瘤周见不规则高信号;6个病灶T2WI均呈略高信号,4个内见条纹状低信号、3个伴小囊变;增强后5个病灶均呈明显不均质强化,3个内见条纹状强化,均侵犯周围组织。结论 SNTCS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常规MRI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疗效评价及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MRI在评价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经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内接受MR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FS TSE T2W序列及增强前后T1W VIBE FS序列成像。分析超声消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改变,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信号变化规律,计算信号变化区域的体积及其相关性。结果 超声消融治疗后, VIBE FS T1WI上子宫肌瘤高信号区域与增强后所测坏死区域一致,二者间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发现平扫VIBE FS T1WI上高信号区域的体积与增强图像上坏死区域的体积呈高度相关(r=0.99,P<0.001)。FS TSE T2WI可以确定子宫肌瘤的边界、大小。结论 常规MR平扫可准确评价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T2WI可确定子宫肌瘤的边界、大小,T1WI可准确测量肌瘤坏死区域的体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的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单发PCCCL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结果 29例PCCCL均有乙肝病史,均无HCV感染史,19例伴有肝硬化,AFP阳性19例。29例PCCCL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9例,多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23例患者接受CT扫描,平扫19例呈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2例呈低、高混杂密度;增强扫描19例具有普通型肝细胞癌(HCC)的典型"快进快出"强化特征,10例病灶有假包膜。7例接受MR扫描(其中1例先后接受CT、MR检查),平扫T1WI 中PCCCL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中以高/更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均呈普通型HCC"快进快出"的典型强化特征,均可见假包膜。结论 PCCCL的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HCC相似,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早期快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迅速廓清的特点,且易于形成假包膜结构。MR平扫T1WI呈稍高/稍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对诊断PCCCL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p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11~67岁,男7例,女2例.9例全部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行X线平片检杳.结果 9例病灶中1例位于鼻腔,3例位于胸壁,3例位于腹腔,1例位于子宫,1例位于锁骨.8例软组织pPNET CT表现为多数较大且呈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肿块内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1例骨pPNET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1例,等、低混杂信号2例,中等稍高信号1例;T2WI均呈不规则中、高信号,部分病例可见假包膜或分隔样改变;4例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后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 菊彤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均表达CD99和NSE,并不同程度表达波形蛋向(Vim)、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但不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等.结论 CT、MRI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9例接受CT平扫,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IMT均为单发,发生于上颌骨、颌面部软组织、上颌窦及颈部软组织各2例,下颌骨、眼眶、颧骨及腮腺各1例,肿瘤体积1.0 cm×1.0 cm×1.0 cm~5.0 cm×3.8 cm×4.8 cm。CT平扫7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匀,CT值30~85 HU,增强扫描6例轻至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6例可见骨质被吸收破坏,呈压迫性或膨胀性溶骨改变,周围无硬化边和骨膜反应。MRI示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等略高信号;增强后3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清晰显示IMT部位、大小及周围改变,但无特异性,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MRI和PET/CT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诊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咽部MRI和/或全身PET/CT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48例接受鼻、咽部MRI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病灶在鼻腔者有41例,在眼眶、鼻咽部者各有2例,在鼻窦、口咽、喉咽部者各1例,病灶表现为占位性病变或粘膜增厚,向邻近部位播散,多呈等T1等T2信号,内部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95.8%患者的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25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病灶在鼻腔者有22例,在口咽侧壁者2例,在眼眶者1例,病灶表现为有放射性浓聚的占位性病变,SUVmax为11.1±4.3,有13例患者还发现存在鼻、咽部以外的远处播散病灶。对17例接受了两种检查患者的阳性发现进行比较,两种检查的一致性不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咽部影像学所见有其鲜明特点,有条件者应积极推荐行全身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SNEC的影像学资料,测量ADC值,并与鳞状细胞癌(25例)及腺样囊性癌(15例)的ADC值比较。结果 25例肿瘤中,直径>3.5 cm者19例(19/25,76.00%),呈不规则分叶状;直径<3.5 cm者6例(6/25,24.00%),呈椭圆形。病变累及全组副鼻窦及鼻腔6例,病变主体位于筛窦10例、蝶窦4例、上颌窦2例,局限于鼻腔3例。22例伴邻近组织广泛受累。20例接受CT检查示9例病灶密度均匀,11例呈不均匀密度软组织密度,其中5例可见斑点或线条样钙化影;16例可见骨质破坏。14例接受MRI示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SNEC平均ADC值为(0.65±0.10)×10-3 mm2/s,明显低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 SNEC的常规CT、MRI表现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