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制备高载药量番荔素纳米混悬剂(ACGs-NSPs),并研究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强效抗肿瘤药物ACG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用注射剂型。方法 番荔素、TPGS、SPC(质量比7:5:2)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ACGs-NSPs,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ACGs-NSPs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稳定剂TPGS、SPC组成比例对ACGs-NSPs的溶血性考察;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采用MTT比色法评价ACGs-NSPs对4T1细胞细胞毒性;建立4T1乳腺癌皮下小鼠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PTX)为阳性对照,考察不同剂量ACGs-NSps静脉注射给药对4T1肿瘤的抗肿瘤药效。结果 ACGs-NS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9.03±1.0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4±0.03,zeta为(-17.7±0.16)mV,HPLC法测得番荔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7 2 X-0.363 2(R2=0.999),在5~200 μg/mL范围内显性关系良好,载药量高达(45.03±0.72)%;体外释放较为缓慢;MTT试验中,ACGs-NSPs对4T1乳腺癌的细胞毒性显著强于游离药物(IC50,3.221 μg/mL vs 4.464 μg/mL,P<0.05);4T1荷瘤小鼠的药效学实验中,ACGs-NSPs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mg/kg)抑瘤率分别为76.09%、74.34%、42.03%;但高剂量组小鼠有死亡(3/10)。结论 成功制备高载药量的ACGs-NSPs,且其对4T1乳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药效和小鼠存活率来看,0.2 mg/kg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并对其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反溶剂沉淀法中的超声法制备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考察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参数;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其人工胃肠液稳定性进行考察;采用MTT比色法比较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和溶液对HepG2细胞毒性差异。结果制备方法为将10 mg番荔枝总内酯与1 mg PGDA共溶于1 mL有机溶剂中,超声(250 W)快速注入到5 mL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调整总体积至5 mL。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46.0±2.4)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84±0.02,Zeta电位(26.0±2.0)mV,纳米混悬剂几乎呈类球型,粒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分布比较均匀;人工胃肠液内4 h稳定存在,粒径基本不发生变化;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组的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均优于溶液组。结论制备了以PGDA为载体的番荔枝总内酯纳米混悬剂,解决了药物的难溶和给药问题,为番荔枝总内酯的纳米剂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程薇  马保根  张茵  翟亚萍 《中国医药》2008,3(6):383-384
雷公藤红素又名南蛇藤醇,是从雷公藤根部分离到的三.萜类色素,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备受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雷公藤红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舒林酸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对肿瘤组织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油酸钠为稳定剂,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舒林酸纳米混悬剂,考察其粒径大小、分散指数、电位及颗粒形状,采用MTT比色法使用乳腺癌细胞MCF-7、4T1进行体外抗肿瘤药效评价,采用4T1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评价。结果舒林酸纳米粒形状为球形,分散指数值小于0.3,平均粒径为(264.1±2.9)nm。相比较于游离药物,纳米粒显著提高了舒林酸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对MCF-7、4T1的IC50值分别为(22.1±4.6)、(19.2±1.2)μg/m L,体内抑瘤率为(35.4±18.8)%。结论将舒林酸制备成纳米粒后,拓宽了舒林酸的给药途径,显著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红素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醌甲基三萜类化合物,外观呈红色针状结晶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2015年,雷公藤红素被发现具有显著减肥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明显的药理活性,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本文就近年来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雷公藤红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性指数(PDI)为指标,考察稳定剂、药载比、超声温度、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对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影响,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观察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的透射电镜表征,并进行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考察其在血浆、PBS中的稳定性以及载药量、体外释放情况,采用MTT法比较其对BT474、SKBR-3、A549、He La、Hep G2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TPGS为稳定剂,药载比1∶1,共同溶解于DMSO中,在超声(25℃,250 W)条件下,缓慢滴注于去离子水中,透析除去有机溶剂,高压均质(25℃,150 MPa)20次,即得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其平均粒径为(163.1±5.4)nm,Zeta电位为(-11.4±0.7)m V,PDI为0.15±0.04。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近乎为球形,大小较均匀;在血浆中稳定存在,不存在溶血现象,满足静脉注射需求,平均载药量为(39.16±1.09)%。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对5种受试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提高,并呈现剂量相关性,尤其是对SKBR-3、A549、He La、Hep G2细胞,IC_(50)在2.1~3.4μg/m L。结论西瑞香素纳米混悬剂具有小粒径、高载药量、显著肿瘤细胞毒性等优点,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Huanjie Yang等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是一种有效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自此引发了雷公藤红素抗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热潮。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多方面发挥其抗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抑制癌细胞蛋白酶,抑制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对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白血病、胶质瘤、黑色素瘤、结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然而由于其性质较为不稳定,而且存在毒性,为了拓宽雷公藤红素的临床应用,充分发挥其药理药效作用,采用药物制剂新技术降低雷公藤红素毒性,提高其溶解度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2006年以来雷公藤红素及其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述,为今后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新型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源  张建华  张剑萍 《中南药学》2011,9(9):661-664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布地奈德(BUD)纳米混悬吸入剂,评价其在豚鼠哮喘模型上的治疗作用,以期开发糖皮质激素新剂型用于哮喘长期吸入治疗。方法以HPMC、SLS为基质材料,采用高压乳匀技术制备BUD纳米混悬剂,并进行体外特征评价,体内过敏实验及药效学研究。结果 BUD纳米混悬剂为稳定、均匀的混悬液,纳米粒径呈正态分布,均值为122.5 nm;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对豚鼠无过敏反应,能明显控制哮喘发作,并呈剂量依赖性;纳米混悬治疗组中白细胞总数和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BUD纳米混悬液能够提高药物在体内吸收程度,显著抑制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是一种适合哮喘患者吸入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 Cel)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2.5,5,10,25,50μmol·L-1)Cel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2.5,5μmol·L-1) Cel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el对肝癌HepG2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 (CDK2)、周期素A2抗体(Cyclin A2)等增殖相关蛋白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 Thr172)、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等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在蛋白激酶B(Akt)/原癌基因c-Met过表达肝癌HepG2细胞中运用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 (Compound C)干预,确证Cel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结果:Cel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1,2.5,5μmol·L-1) Cel能够阻滞肝癌HepG2细胞周期于S期,并显著降低CDK2、Cyclin A2等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同时,Cel能够升高p-AMPKα(Thr17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REBP-1、FASN、ACC等脂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在Akt/c-Met过表达肝癌HepG2细胞中,Cel同样能够激活p-AMPKα(Thr172)并降低SREBP-1、FASN、ACC、CDK2、Cyclin A2等脂代谢与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但是运用AMPK抑制剂干预后能够逆转Cel对HepG2细胞脂代谢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Cel可能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抑制脂代谢及增殖信号活化从而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几种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以及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13)及阳性对照药顺铂,48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以观察雷公藤红素各衍生物对PC12细胞以及C6两种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衍生物Cel-1、Cel-3、Cel-6和Cel-13对PC12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6±0.3)、(2.2±0.3)、(1.3±0.3)和(2.4±0.1)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3.2±0.4)μmol.L-1(P<0.05,P<0.01);Cel-1对C6细胞的IC50值为(0.6±0.2)μmol.L-1,明显小于母核雷公藤红素(1.5±0.3)μmol.L-1(P<0.05);而且Cel-1、Cel-3、Cel-6和Cel-13明显小于顺铂对PC12和C6的IC50[(11.6±0.8)、(59.0±4.0)μmol.L-1](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新型衍生物中4个化合物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母体雷公藤红素活性强。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生物素化的壳聚糖纳米粒(biotinyla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Bio-CS-NP)并测定其相关性质,以此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制备过程为:先用磺酸琥珀酰亚胺生物素与壳聚糖反应生成生物素化的壳聚糖(biotinylated chitosan,Bio-CS),再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Bio-CS-NP。采用试剂盒测定Bio-CS-NP表面配体连接密度,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并比较了人肝癌HepG2细胞对Bio-CS-NP和未经生物素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chitosan nanoparticles,CS-NP)的摄取情况。结果显示,Bio-CS-NP表面配体连接密度为2.2 biotin CS;纳米粒形态为圆球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96.8 nm,多分散指数为0.155;HepG2细胞对Bio-CS-NP的摄取能力显著高于CS-NP(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Bio-CS-NP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用于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主动靶向。生物素的检测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番荔素亚微乳,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为番荔素的口服给药提供可行方案。方法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注射用大豆油的用量、混合乳化剂总量和混合乳化剂的质量比进行考察,优化最佳处方配比。考察纳米乳匀机的运转压力和运转次数对番荔素亚微乳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透射电镜观察最佳工艺所得番荔素亚微乳,考察其在生物介质中的稳定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番荔素亚微乳对鼠乳腺癌4T1、人黑色素瘤A875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毒性。建立鼠源肝癌H22细胞实体瘤模型,小鼠ig番荔素亚微乳、番荔素油溶液,计算抑瘤率。结果番荔素亚微乳的最佳处方配比和制备工艺为:注射用大豆油用量为10%,乳化剂总量为3%,其中精制蛋黄卵磷脂与聚山梨酯80质量比为8∶2;均质压力为1 500 bar,均质次数为9次。番荔素亚微乳在人工胃肠液中稳定,呈球形,粒径较小,主要在100 nm左右。番荔素亚微乳对4T1、A875、Hep G2细胞IC50值分别为3.082、2.001、1.762μg/m L;ig给药1 mg/kg番荔素亚微乳与4 mg/kg油溶液对H22荷瘤鼠的抑瘤效果相当(65.0%vs 56.5%)。结论番荔素亚微乳可以解决番荔素难溶于水、难于给药的问题,能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将用药剂量降低到传统油溶液的1/4,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雷公藤红素。大鼠尾静脉给药,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以大黄素为内标,使用C_(18)色谱柱,以甲醇-10%乙酸(9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25 nm。雷公藤红素在0.05~1.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尾静脉注射雷公藤红素(1 mg/kg)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_(max)(0.48±0.11)μg/ml,t_(max)(5.0±0.0)min,AUC_(0-t)(23.45±1.01)μg·ml~(-1)·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estrol)诱导KRAS驱动的结肠癌SW620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结果: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雷公藤红素下调SW620胞内的p-Akt、NF-κB、Survivin表达,激活caspase-7、caspase-3 和PARP;雷公藤红素增加SW620细胞内的ROS、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和诱导凋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上述作用。结论:通过诱导细胞内ROS的累积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触发细胞发生凋亡是雷公藤红素诱导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是从天然化合物雷公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他药理作用。随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Ce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也具有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是治疗脑部肿瘤的潜力的药物,但受制于它严重的肝脏毒性,导致其临床应用前景存疑。胶质细胞瘤(glioma,GMA)是脑部高发的一种肿瘤,确诊后的存活率<5%,目前临床可以使用的药物较少,因此,探寻新的药物或是新的药物递送策略来治疗神经GMA十分迫切。有研究发现Ce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对GMA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相关机制还尚未有系统的归纳与拓展。由于Cel在临床应用于GBA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未来使用何种手段使Cel能够高效地通过BBB,并递送到GMA部位发挥靶向治疗作用的同时,又能使其肝毒性降低需要进一步思考。本文对近些年Cel在多种肿瘤及GMA中的机制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拓展。并将近年来Cel结合纳米载体发挥增效减毒的新应用进行综述,以便更加清晰地将Cel在治疗GMA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Cel透过BBB的递送方法进行系统性地归纳,为临床治疗GMA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制备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DTX-G2 纳米粒;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扫描电镜考察粒径和形态,并对其体外释放、膜毒性、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组,10 mg/kg iv 给药,考察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制备的DTX-G2 纳米粒粒径为(356.8±6.709)nm,PDI 值为(0.147±0.02),Zeta 电位为(-14.4±0.07)mV,载药量为(62.3±1.9)%。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为片状。DTX-G2 纳米粒体外缓慢释放,在192 h累积释放率达到80.4%;无溶血现象,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给药;MTT 结果显示DTX-G2 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毒性强于溶液(IC50, 2.374 μg/mL vs 5.664 μg/mL,P<0.05);4T1细胞摄取结果显示DTX-G2 纳米粒的摄取量显著高于溶液(20.46 vs 11.01,P<0.05);体内研究中DTX-G2 纳米粒对4T1 荷瘤小鼠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注射液组(75.7% vs 52.4%,P<0.05)。结论 制备的DTX-G2 纳米粒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多烯紫杉醇的抗肿瘤效果,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到多烯紫杉醇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