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未满8个月,2.5 m L/次;8个月~1岁,5 m L/次;2~3岁,7.5 m L/次;4~5岁,10 m L/次;6~12岁,15 m L/次,均为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0.4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A、Ig M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9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更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 G、Ig M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儿Ig 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Ig G、Ig A、Ig M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9):1133-1136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儿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开水冲服,3次/d,饭后服用,不同年龄组用量不同,6个月~1岁患儿:1~2 g/次;1~3岁患儿:2~3 g/次;4~6岁患儿:3~4 g/次;7~9岁患儿:4~5 g/次。治疗组患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0.2~0.4 m L/kg,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和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hs-CRP、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hs-CRP、TNF-α和IL-6较对照组患儿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起效快,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菊 《中国医药》2011,6(10):1229-1230
目的 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2例,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2.5~5 ml/次,2~3次/d;治疗组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5 ~7.5 ml/次,2次/d。记录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及药物接受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儿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心率和睡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L33±0.45)d比(2.11±L09)d,(3.24±1.58)d比(5.54±2.08)d,(2.62±0.69)d比(3.36±0.51)d,(2.25±0.76)d比(2.92±0.86)d,(6.52±1.90)d比(8.19±2.46)d,P<0.05或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 (63/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85% (56/6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非常愿意接受58例,较愿意接受6例,不愿意接受2例。对照组非常愿意接受39例,较愿意接受19例,不愿意接受8例。治疗组药物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对急性期症状的缓解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0.8%、95.8%,高于对照组的52.1%、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止喘、止咳、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光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于庆军 《中国处方药》2023,(11):112-114
目的 探究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黄龙止咳颗粒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就诊的9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黄龙止咳颗粒治疗。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CD4+、CD3+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喘息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黄龙止咳颗粒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0.4mL/kg与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20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黄连口服液,1岁≤患儿年龄<3岁,10mL/次;3岁≤患儿年龄<7岁,20m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体温至正常范围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是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体温至正常范围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NLR及血清CRP、TNF-α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NLR及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1~7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结果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1~7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喜炎平注射液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病程,减轻患儿及其家长的精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董九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69-3369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47例3~22/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7 d后,在缓解气促、咳嗽消失、啰音消散,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随机抽取6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的患儿中采用常规性治疗辅助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而对照组中的患儿均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式,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和体征消失的时间,对比其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等。结果:研究组治愈率70.8%,总有效率95.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52.1%,总有效率8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中患儿的住院时间为(6.2±1.2)d,而对照组中患儿的住院时间为(7.3±1.4)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在传统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雾化吸入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03 mL/kg加入2 mL生理盐水,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溶液,2.5~15m L/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显著升高,SGRQ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肺功能和SGR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降钙素原(PC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治疗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联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8):1499-1503
目的探究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16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两种药物以2~3μg/(kg·min)等量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0.3~0.5 mg/kg加入到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混合注射液中。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氨溴索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三六三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富马酸酮替芬片,3岁以下患儿0.5 mg/次,2次/d;3岁以上1 m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1~2岁患儿2.5 m L/次,2次/d;2~6岁2.5 m L/次,3次/d;6~12岁5 m L/次,2~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喘时间、止咳时间、咳痰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症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95.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平喘时间、咳痰时间、止咳时间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2.3%、7.0%,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口服液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哮喘可显著缩短患儿平喘时间,止咳快且哮鸣音消失时间短,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娟  曾铃  尚彪  田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19-420
目的评价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将191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6例,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对照组95例,口服肺力咳合剂,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患儿咳嗽、咯痰和痰液黏稠度等综合症状改善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为(1.39±0.28)分,对照组为(2.52±0.4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3.13%、89.58%,对照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38.95%、73.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和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30m L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mL中,1次/d;同时静脉滴注盐酸拉贝洛尔注射液,5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1次/d,血压控制后改为口服拉贝洛尔片,10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同步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压、尿蛋白含量、血清学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蛋白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SBP、DBP、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MP-9、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和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血压和尿蛋白含量,提高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安阳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0.02 mg/k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还原型谷胱甘肽,20 mg加入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意识障碍和惊厥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和NBNA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13年12月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76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气管切开第1天起iv盐酸氨溴索30 mg+18 mL生理盐水,3次/d,每次间隔8 h,连续使用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感染及控制情况。结果第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多形核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5%、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控制率分别为82.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泡灌洗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与盐酸小檗碱片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9例,根据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小檗碱片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和中性粒细胞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和轮状病毒转阴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细胞活化率和刺激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与盐酸小檗碱片联用可显著提高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轮状病毒转阴时间,并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