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在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前来治疗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25例患者病历,所有患者原始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如支持疗法和静脉输液护理等,本次研究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以实施思维行为干预、肢体协调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等,并制定简易测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估表、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D)、性格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比较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疲乏程度较低患者逐渐增多,以及重度疲乏患者逐渐减少,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差距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情绪焦虑以及性格抑郁自评分数明显升高,干预前后疗效差距显著(P0.05)。结论给予淋巴瘤化疗伴癌因疲乏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癌因疲乏程度,同时提升患者情绪焦虑和性格抑郁等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聚焦解决模式对癌症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于北京肿瘤医院癌症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1.8±6.2)分]和Zung抑郁自评(SDS)评分[(47.2±6.6)分]显著低于干预前[(53.3±5.9)、(59.1±8.3)分]以及对照组干预后[(50.1±7.4)、(54.7±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未显著的加重(P〉0.05),而对照组较干预前显著加重(P〈0.05),并且显著重于研究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强调鼓励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利用自身的资源,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希望和信心,其能够显著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癌因性疲乏,使患者的康复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性干预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病区接收的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程度、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希望水平、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适应性量表的心理弹性、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控制倾向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希望水平、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可进一步疏解负面情绪,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并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希望水平,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代福兰  胡小莉 《中外医疗》2012,31(33):148+150-148,15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将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疲乏组化疗例数、放疗例数以及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大于无疲乏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FI评分和疲乏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编瑜伽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和焦虑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化疗(6个疗程)的患者,采取非同期分组法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编瑜伽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癌症疲乏量表(CFS)测评2组患者在术后第2次化疗入院时和第6次化疗结束时的癌因性疲乏与焦虑得分情况。结果:第2次化疗入院时,2组患者CFS评分与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6个疗程化疗结束时,干预组SAS与CFS评分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自编瑜伽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收治乳腺癌术后初次化疗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心理指导、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家庭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林芝  郭敏慧  刘静 《中外医疗》2023,(26):151-154+159
目的 评估心理干预结合延续性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实施化疗手术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予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平行对照研究,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心理干预结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变化、癌因性疲乏状况、疾病感知和态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评分(17.23±1.76)分、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GAD-7)评分(15.76±1.12)分均低于对照组(18.06±2.08)分、(16.2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2.550,P<0.05)。护理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 PFS)中认知疲乏、感觉疲乏、情感疲乏、行为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感知...  相似文献   

8.
曹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24,(8):99-101+108
目的 探究对宫颈癌患者行正念行为护理对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永新县妇保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化疗治疗的65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行为护理。比较2组不良情绪、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与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第4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ale,FACT-G)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实施正念行为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情绪,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照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实行人性化照护,应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和生活质量量表( QOL)评估、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人性照护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护理前(P<0.05),照护后疲乏程度与护理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无差异(P>0.05),癌因性疲乏程度加重(P<0.05)。结论人性化照护可减轻或消除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冠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66-226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肛裂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8例肛裂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袁(sAs)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后肛裂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肛裂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影响及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纳入研究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化疗前后采用QLQ-C30、SAS、SDS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评价。结果化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较化疗前降低,认知功能评分较化疗前提高,化疗后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评分较化疗前升高,疼痛、气促、失眠、经济状况评分较化疗前降低(P均<0.01)。化疗后SAS、SDS评分和严重程度较化疗前升高(P均<0.01)。化疗前QLQC30量表仅疼痛和失眠与S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疼痛、气促、失眠与SDS评分有显著相关,均呈正相关(P均<0.05)。化疗后QLQ-C30量表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与SAS评分呈负相关,整体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呈负相关,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便秘、经济困难、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文化程度、经济收入、SAS评分和SDS评分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加重,在癌症相关症状减轻的同时化疗不良反应及经济困难对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化疗患者不良反应预防、治疗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86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能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应对手术耐受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有氧运动、饮食干预、疼痛与睡眠干预.采用简易疲乏量表(PF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系列量表(QLQ-C30)比较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6周后,干预组的疲乏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患者生活质量较高,两组比较P<0.05,P<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周宇航  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05-108,1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从心理、用药、健康宣教、并发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量表结果显示,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第2次生活质量测查中,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自尊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提高MS疗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06年12月-2010年12月的126例MS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而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90.5%)高于对照组(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7,P<0.05).[结论]在MS治疗过程中,重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以提高MS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效果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采用接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分别与治疗结束后行癌症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EORTC QOL-C30)、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在采用集束化护理后,观察组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EORTC QOL-C30功能领域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主要症状领域恶心呕吐、疼痛有显著下降(<0.05),睡眠、饮食、腹泻、便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接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活质量提高,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秀萍  张红 《河北医学》2014,(8):1373-13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入组时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专用生存质量量表(IBS-QOL)各维度评分较入组时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