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钟×,12岁,84年3月18日诊。患者左侧睾丸肿胀疼痛已10天,经某医院用青、链霉素治疗6天未效。现觉左侧睾丸热胀疼痛,阴囊明显肿大,疼痛灼热,小便短黄,头晕脑胀,口苦微渴,心烦少寐,舌红苔微黄,脉弦滑。辨证:肝经湿热下注睾丸。拟龙胆泻肝汤加味治之: 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车前仁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甘草3克。水煎服,4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24例患者年龄在2~13岁之间。其中2~6岁14例,7~13岁10例。女性9例,男性15例。病程最长者7个月,最短1周;服中药前,多数患儿曾经西药治疗无效。治疗方法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内服。药用太子参、桑螵蛸各9克,黄芪8克,当归、柴胡、升麻、白术各6克,陈皮、炙草各5克,益智仁10克。治疗结果服药二剂而愈者3例,三剂而愈者5例,六剂而愈者11例,十荊面愈者5例,24例患者全部治愈。典型病例刘××,男,4岁,1989年7月6日就诊,患儿从今年4月以来频频小便,约15分钟一次,但夜尿正常。多次尿常规及尿培养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他医曾予呋喃(口旦)啶、维生素B_1,谷维素等药治疗无效,又改服消炎痛,654—2数周固症状亦无明显改善故来求治。查体: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为尿频,症属肺脾气虚、水道失约,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桑螵蛸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蛸芪乌智散疗小儿遗尿症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14岁,均以夜间遗尿为主要症状,结果服药3剂告愈5例,5剂而愈7冽,8剂而愈3例。治疗方药:桑螵蛸、黄芪各15克,乌药、益智仁各10克。水煎分两次内服,每日一剂。典型病例,李××,男,10岁。主诉:夜间遗尿,少则一次,多则三次,曾服用中西药无明显效果,诊见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诊为遗尿症(肾阳虚型)。遂以蛸芪乌智散为治,每日一剂,早晚水煎服,连  相似文献   

4.
笔者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法治疗带状疱疹57例,均在服药1~3剂后获愈,简介如下: 药物组成:半枝莲、二花各15克,菊花、丹皮、赤芍各10克,连翘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三农.  相似文献   

5.
例一:李××,男,45岁。门诊号1028。以右侧面部电击样、短促剧痛3天为主诉。曾服用强的松,消炎痛、维生素B_1、B_(12)等,疗效不佳。追问病因乃为睡卧当风。诊时脉浮紧。此乃外感风寒,风寒之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拟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以麻黄汤加味: 麻黄3克,桂枝、杏仁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细辛5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分2次温服。药进3剂而痛止。为巩固疗效而守方继服3剂。追访2年未见复发。例二:薛××,男,57岁。门诊号0273。以左侧面部电击样剧痛,入夜痛甚5天为主  相似文献   

6.
治疗方药:生地、木通、连翘、黄柏、知母各10~15克,滑石、板蓝根、大青叶各20~30克,银花15~30克,淡竹叶10克,甘草6~10克,栀子15克。治疗结果:治愈24例。其中服药1剂临床症状消失者3例;2剂16例;3~4剂5例。病案举例:胡某、男,25岁。1990年4月3日诊。3d 前感冒、发热头痛,继之右腮肿胀,在某院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口服西药乏效。昨日又增左侧腮肿及右侧睾丸肿胀疼痛。查两侧腮肿以右侧为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咀嚼时加剧,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服上方4剂告愈。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金匮要略》“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之意,用本方治疗咀嚼肌痉挛症5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用药5剂而愈者1例,用药9剂而愈者3例,用药12剂而愈者1例。兹举例如下: 刘××,女,45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口噤不语20余天,某医院诊为咀嚼肌痉挛症,用西药治疗5天,症情依旧,即来我院就诊。诊见,右颞颌关节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张口约0.5厘米,舌淡,苔薄白,脉紧。处以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黄4克,  相似文献   

8.
魏××,男,20岁。1991年3月诊。唇舌红肿溃烂三天,伴口干口臭,疼痛明显,难以进食,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略弦。属胃有积热,火气上攻证。治宜清胃凉血。拟清胃散加减:黄连、生地、丹皮、牛膝各15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大黄10克,升麻6克,麦冬15克。全方共奏清胃火,凉血热之效。服药5剂而愈。  相似文献   

9.
<正> 方药:板篮根60克,山豆根、玄参各10克,桔梗9克,生甘草6克.高热者加金银花30克,蒲公英2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取头汁再加水复煎:将两汁混匀分2次服.疗效:治疗34例,用药3剂获愈者8例,6剂获愈者12例.9剂获愈者8例,12剂获禽者5例,无效1例.病例:王某,女,33岁,1983年7月4日就诊。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治胆汤治疗胆囊炎14例,均获满意效果。现简介如下: 方药:金钱草30克、滑石18克、生地15克、炒黄连6克、炒黄芩6克、郁金10克、炙乳、没各6克、当归12克、木香6克、佛手6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克。疗效:服4剂而愈8例,6剂而愈2例,8剂而愈3例,服2剂症状控制1例。  相似文献   

11.
例一:常××,女,64岁,病历号11694。因发热二天急诊入院。诊见:体温39.8℃,嗜睡呻吟,面色无华,干咳气短,头身疼痛,口干无汗,胃脘胀痛,不思饮食,咽赤,尿黄而少,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治以辛凉甘寒之剂,银翘汤加味:忍冬藤3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生甘草10克生地24克荆芥穗10克茯苓12克麦冬12克板蓝根12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应用腮腺炎外涂方治疗腮腺炎数十例,效果颇佳。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鹿角霜15克板蓝根10克青黛粉16克冰片粉5克白酒(50度)30毫升治疗方法先将鹿角霜、板蓝根共碾细,然后放入冰片碾成粉末,再加青黛粉用白酒调匀后,将调好之药涂患处,每3小时涂1次,3天可愈。  相似文献   

13.
黄××,男,43岁。1984年5月6日诊。右上肢麻木伴右手指掌疼痛十余日,先后经服除湿镇痛等中西药数剂不见好转。刻诊:前臂酸痛,右手指掌疼痛僵硬,活动不能自如,彻夜痛不能眠,脉沉滑。诊为痰饮臂痛。治以除痰蠲饮,辅以调气行瘀。处方:导痰汤加木香、姜黄。药用:半夏、陈皮、姜黄各10克,茯苓、枳实各12克,胆星8克,甘草3克。二剂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愈面肌痉挛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肌痉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虽非重疾,但顽固者频频发作,经久不愈,使患者深感苦脑。笔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面肌痉挛11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用药3剂而愈者4例,用药6剂而愈者5例,用药9剂而愈者2例。方剂:白芍100克、知母15克、葛根15克、蝉蜕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加减:因害怕发作,致使精神过度紧张者加朱砂2克(冲)、夜交藤15克;妇女患者加香附15克。病例:韩××,男,工人。于80年2月就  相似文献   

15.
皮肤瘙痒症     
<正> 处方:全蝎、僵蚕、苦参各6克,薄荷、甘草各3克,生地15克,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各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治疗10例,均服1~8剂痊愈。病例:(1)林××,男,39岁,1962年12月9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以来,笔者自拟“参芪生乳汤”治疗产后缺乳者50例。其中症属气血虚弱者38例,血虚气滞者8例,患乳腺炎回奶者4例。治疗效果:服药2剂痊愈者20例,4剂痊愈者23例,6剂痊愈者4例;效果不佳者3例。治愈率为94%。处方:党参、黄芪各20克,当归、白术、麦冬、王不留行各10克,桔梗、木通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猪蹄为引,炖汤食用。因气滞或炎症回奶者,参芪减半,加柴胡、赤芍、黄芩各10克,陈皮6克。例1.吴××,女,26岁。1984年9月2日诊。产后50天乳汁甚少,纳差,便溏,恶露一直不断。脉沉弱,舌淡苔白。诊为气血虚型缺乳症。处以参芪生乳汤,每剂加猪蹄1只,煎服。2剂后,乳汁增多,恶露已止。原方再服2剂,乳汁大下,诸症皆愈。  相似文献   

17.
急性膀胱炎     
<正> 处方:金樱子根、鸡爪簕根各120克。用法:用水煎至1大碗,顿服。疗效;治疗8例,均痊愈。服1剂愈者2人,2剂愈者6人,追访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骆××,男,42岁。1962年2月,突觉小便疼痛,继下血尿,日夜排尿36次,膀胱部剧痛,有灼热感,小便时有下坠感,体温38.2℃。曾用青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扁平疣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3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服本方最少4剂,最多15剂,除3名好转外,其余均获痊愈。方药:生地15克,当归13克,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克,薏苡仁、板蓝根各24克,夏枯草30克。煎服,日服两次,三日2剂或两日1剂,连服4~15剂。徐××,男,16岁。1975年4月15日诊。面部双侧出现褐色扁平疣粒五个月。初起仅数  相似文献   

19.
余师认为本病病机是温热火毒内侵,故拟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合用内服,二味拔毒散加味调搽,疗效甚佳。一、内服剂;银花、公英、地丁、天葵、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二、外搽剂:雄黄、明矾各10克、冰片3克,凉茶水按擦。  相似文献   

20.
例一:曾××,女,21岁,1989年3月3日初诊,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烧一周,体温波动于38.8℃左右,白细胞计数14.4×10~9/L,嗜中性85%,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大剂量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症见发热,汗出,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甚少,夹杂淤块,舌质暗边有淤点,脉数,证属产后淤血阻滞胞宫而发热,拟生化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桃仁、元胡、益母草各12克,赤芍15克,柴胡、炮姜、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四剂后,体温降至36.8℃,热退病瘥而愈。按:产后多淤,其淤血既是胞脉受损后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诸多产后病变的致病因素。《医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