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颗粒细胞性肌母细胞瘤是组织来源尚有争议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好发部位为舌部,发生在喉部者甚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患者女,52岁因声音嘶哑4个月,进食困难20天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并逐渐感到喉都有异物感。近20天来有明显的进食困难,并有呼吸不畅,以吸气时为重。五官科检查:喉前庭部见一暗红色肿块,类圆形,广基,约2.2×2 cm大小,肿物附着于声带处,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7岁。声嘶一年余,近半年加重且咽部干燥。查体:间接喉镜下,见右侧梨状窝处有一圆形肿物,直径约2cm。于1990年5月21日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梨状窝粘膜下有一2×2×1cm大小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淡红色,切除全部肿瘤。病理检查:肿瘤切面灰白色鱼肉样,质软,无包膜。镜检:瘤细胞较大,多角形或圆形,呈巢、索状排列。胞浆丰富含嗜酸性颗粒,PAS染色阳性。胞浆内亦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粘液染色阴性。核中等大小,圆形或椭圆形,居中或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1年前发现会阴下1/3后壁处一约1.0cm×1.0cm×0.6cm卵圆形肿物,无自觉症状,近1个月肿物明显增大。于2001年11月5日在本院行手术切除,大小约3.0cm×3.0cm,包膜完整,无蒂,切面浅棕色,质软。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有明显的细胞密集区和疏松区;密集区瘤细胞呈束状、巢状排列,且围绕在许多小至中等大小薄壁血管周围,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嗜酸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相未见。疏松区间质粘液水肿细胞少,细胞肥胖或梭形。纤细的胶原纤维分布在水肿的粘液间质中。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7.
此瘤少见,据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科近36年资料,共有39例。而恶性者十分罕见,至1974年止,世界文献报道者仅24例,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科仅见2例,国内中山医学院曾见到1例。我院1988~1994年6年间病理资料中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有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仅收治阴茎颗粒性肌母细胞瘤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29岁,自述阴茎根部无痛性肿块9个月,勃起后无疼痛,无排尿困难。入院检查:T36.5℃、P98次/min、R22次/min、BP14.7/9.3KPa(110/70mmHg),男性体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及腹部无异常,阴囊及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在阴茎根部腹侧与阴囊之间可扪及3.5cm×3cm×1cm大小的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硬,较固定,界限不清;实验室常规项目检查正常。临床诊断:阴茎肿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起自阴茎根部腹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罕见的AFMB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结果:AMFB在肉眼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结节;显微镜下,该瘤呈现为在富于水肿和富于薄壁血管的背景中见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存在,瘤细胞梭形、胖梭形或上皮样,围绕血管排列,间质中见散在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34、CD99、bcl-2和PR,不表达Desmin、S-100、ER、EMA、AE1/AE3以及SMA。结论:AMF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局部复发,罕见恶变,可经外科完全切除而治愈。主要应与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罕见的AFMB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结果:AMFB在肉眼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结节;显微镜下,该瘤呈现为在富于水肿和富于薄壁血管的背景中见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存在,瘤细胞梭形、胖梭形或上皮样,围绕血管排列,间质中见散在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34、CD99、bcl-2和PR,不表达Desmin、S-100、ER、EMA、AE1/AE3以及SMA.结论:AMF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局部复发,罕见恶变,可经外科完全切除而治愈.主要应与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6岁,农民。发现右侧腹壁无痛性结节并逐渐增大6年余。患者6年前偶而发现右侧腹壁有一小指头大小无痛性结节,日渐增大,局部曾二次红肿,抗炎治疗无效。检查:右侧腹壁有鹅蛋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1988年5月10日行肿块切除术。肿块位于皮下,向四周及深部浸润,边界不清,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肿块大10×8×6cm,质地坚韧,切面黄白色,未见明显包膜。镜下瘤细胞为多边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内含均匀一致的伊红颗粒,核膜不清,细胞核小而深染,位于细胞中央,可见核分裂,病理诊断:腹壁恶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手术后4个月,右臀部出现包块,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见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AMF,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8例AMF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0.8岁。肿瘤境界清楚。平均最大直径3.0cm。瘤细胞呈梭形、星形,上皮样。常围绕血管疏密交替分布。间质疏松水肿,富含薄壁海绵状血管,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actin、CD34、SMA、ER、PR不同程度表达。S-100和CK阴性。结论AMF是良性的软组织肿瘤,较少见,好发于女性阴部。临床常无明显症状。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李淮冈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2,(6)
S-100蛋白为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由Moore于1965年首次从牛脑中分离而得。它既可在周围神经系统的雪旺氏细胞内检出亦存在于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雪旺氏瘤等神经组织肿瘤中。有人还借助于火箭免疫电泳研究了雪旺氏瘤的恶性度与S-100蛋白含量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卵巢性母细胞瘤,是跨越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胚叶两大系统的肿瘤。该肿瘤分泌甾体激素,因而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症状。兹将我院1例性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病例:陈××,住院号18249,7周岁,6岁时乳房增大,不规则阴道流血两次。智力较差,食量大。检查:体格高大,相当13~14岁之儿童,体重65市斤,乳房发育,臀部如青春期少女,少量腋毛及阴毛.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骨母细胞瘤1例张兵林患者女性,16岁,以左肩关节疼痛3周,加重3天于1993年12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X线显示左肽骨上段有一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范围约3cm×2cm,中心有灶状成骨,周边界不清,局部骨皮质有破坏并有病理性骨折,无骨膜反应。以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3岁。因右乳房胀痛2月入院,查体见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5cm×4cm×2.5cm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太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外缘可扪及一直径1cm光滑、圆形肿瘤,质硬、可活动。于局麻下行右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直径1cm的肿物位于较大增生乳腺组织下浅筋膜内,质硬,表面不太光滑,基底与胸在肌有蒂状粘连,切面呈淡黄色;术后病理报告为肌母细胞瘤。小结:肌母细胞瘤又称横纹肌母细胞瘤,文献报道其极为少见,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女为3∶1,好发于头颈部粘膜及皮下浅筋膜层,其特点是:肿瘤呈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质地硬、活动好,肿瘤无… 相似文献
18.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细胞分布于粘液样背景中,瘤细胞分布疏密不一.构成多细胞密集区与少细胞疏松区,瘤细胞呈短梭形、星状、上皮样。多细胞区瘤细胞呈束状围绕在血管周围.间质有丰富的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例Vimentin、Desmin阳性.3例SMA阳性,S-100和CD34均阴性.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为软组织粘液性肿瘤.好发于女性生殖道,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其诊斯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