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洪通 《江西医药》1989,24(4):242-243
  相似文献   

2.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死者,其颈动脉体中的度巴明(dopamine)和正肾上腺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婴儿,分别高出10倍和3倍。在给予度巴明时,该药会直接作用于颈动脉体而抑制呼吸,提示SIDS死者内生性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增加,且可能影响颈动脉体的正常功能,特别是缺氧时的通气反应功能。作者在多伦多医院病理科所进行的尸体解剖中,得到18例婴儿的颈动脉体。其中13例为SIDS死者,5例为对照组。这13例均有典型临床病史,颈动脉体无显著的肉眼或镜检病变,培养或镜检亦无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指婴儿本属健康,突然发生意外猝死,而尸检却找不到死因,又称摇篮死亡。本病过去认为系夜睡时所盖被厚被闷或系溢乳吸入而死。近年来,通过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及防治等研究,确认猝死为独立的病种,生前大多有猝死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危险因素,并非健康儿的意外窒息所致。现将2000年1月 ̄2004年12月,我科接诊的院前死亡病例中,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1 ̄3个月4例,5个月1例;早产儿1例,足月儿4例;城市2例,农村2例,流动人员1例;12 ̄2月份死…  相似文献   

4.
夏元飞 《安徽医药》2006,10(12):947-947
M arfan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眼和骨骼异常,多因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而发生猝死。本文报告1例M arfan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心包填塞猝死。1案例资料方某,男,22岁,学生。2004年7月1 7日7时许,吃早点时突然倒地,送医院途中  相似文献   

5.
百日咳是博德特氏杆菌属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婴儿发病不典型而不易诊断,婴儿期小于6个月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指临床突发死亡而尸检找不到明确病因的婴儿猝死,加拿大1979~1989年每年死于SIDS的婴  相似文献   

6.
某女,31岁,医生,晚11时许到值班室休息,次日早6时许被人发现死于值班室床上. 死后24 h进行尸检.女性尸体尸长160 cm.尸斑红色,位于颈、项、肩、侧胸及背部低下未受压区.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剪发发型,发长12 cm.角膜高度混浊,不能透视瞳孔,左下睑结膜有一针尖大小出血.口鼻部有少许分泌物痕迹.左、右侧胸及腋下散在多个米粒大小出血点,体表未见损伤及异常.  相似文献   

7.
男,汉族,剖宫产出生,系第一胎。患儿曾患过胎儿宫内窘迫症、新生儿硬肿症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次乙肝疫苗、卡介苗免疫接种史,于2013年11月5日正常出院,外表观察患儿发育正常。全县同批次疫苗使用3599支,无不良反应发生;接种时该婴儿无禁忌证,于11月3日10时26分接种乙肝疫苗0.5ml。婴儿回家后不久,于11月6日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少尿,阴茎水肿,于2013年11月9日分别前往兴和县人民医院、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人民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就诊,2013年于11月10日从北京返回内蒙古途中死亡。  相似文献   

8.
婴儿猝死综合征引致婴儿死亡,因为死亡原因不明确又很突然,使人不易预料。死亡前婴儿一般状况尚可,不意之中发生,这样就使家属及医护人员想不通,因而医务人员常错误地把责任归咎给做母亲的。责怪她瞌睡太大,把孩子压死或者捂死。这些病例并非少见。美国曾有报告:在《ClinicalPldiatrcs》78年第五期中统计了695个这样病例。他处也有这样病例报告。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二例以供参考。病例一,陈芳女2个月腹泻三天,吐奶,低热38.2℃于79年4月30日入院。患儿自生即为人工喂养。食物稍多即腹  相似文献   

9.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多见于南美和南非,我国近几年来有增多趋势。本病以婴幼儿为主,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在存活者中半数有轻重不等的肾功能损害,部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典型性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病例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生死亡是否由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所引起。方法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病例出生病历资料、就诊资料、尸检资料,汇总分析后提出诊断意见。结果该病例于2013年12月20日上午接种第二剂次乙肝疫苗后,当天16:00开始发热,T 38.6℃,当地村级卫生室医学处置效果不佳,于2013年12月27日3时死亡;山东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根据尸检结果 ,鉴定意见为符合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经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该病例接种疫苗偶合了婴幼儿猝死综合征,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11.
猝死小儿偶有最近免疫接种史,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免疫接种对小儿的死亡可能是病因学因素之一,因而引起医生和父母的焦虑。近3年(1979年4月1日~1982年3月31日)来,对英国谢菲尔德市婴儿死亡进行  相似文献   

12.
婴儿室间隔缺损猝死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1 ] ,发病率为 1.5‰~ 2 .5‰ [1 ] ,多伦多儿童医院报道VSD占到先天性心脏畸形的 2 5 % [2 ]。一般认为小的 VSD临床表现良好 ,但如果合并心肌肥厚 ,也有猝死的可能。曾有 3篇详细的关于 VSD而致猝死的报道 (年龄 3个月~2 .4岁 ) [3 - 5 ] 。我们下面报道 3例因 VSD而猝死的婴儿。这些婴儿在死亡前被认为是健康的或者是没有威胁生命的心脏疾患。1 病历摘要例 1:男 ,30 d,患儿因哭闹而口唇青紫 ,后哭闹突然停止而意识丧失 ,当医护人员赶到时 ,患儿表现为室颤 ,呼吸停止。从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婴儿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学监护要点,以提高临床药师对治疗药物的管理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婴儿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治疗,对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药学监护,促进患儿病情转归。结果:经过包括临床药师在内的诊疗团队共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提出用药建议,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宣教,患儿好转出院,随访期间病情未复发。结论:临床药师在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中可发挥药学专业优势,进行药物精细化监护管理,提高疗效,以保障婴幼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溶血尿毒综合征 (HUS)以微血管损害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急、死亡率高 〔1〕。我科于 1999年 8月收治 1例 10个月的 HU S患儿 ,伴有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 ,患儿年龄小 ,病情危重 ,经腹膜透析等综合治疗和护理 ,取得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 ,10个月。因发热、腹泻 7天 ,无尿 3天 (排酱油样尿 2天 ) ,于 1999年 8月 9日入院。入院时 T38.2℃ ,HR180次 / min、R44次 / min,BP16 / 11k Pa。精神萎靡 ,面色苍白 ,全身浮肿。实验室检查 :BU N2 0 .7mm ol/…  相似文献   

15.
阿米卡星致猝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4 1岁。 1 999年 7月 2 7日因感冒发热乏力就诊乡村卫生院。查体 ,心率 1 0 0次 /min ,T 38.9℃。给复方氨基比林针 1支 ,肌注。青霉素皮试阴性 ,给①葡萄糖氯化钠 50 0ml 氨苄青霉素 6g 地塞米松 5mg 病毒唑 0 .6;接输② 5%葡萄糖液 50 0ml 阿米卡星0 .6 Vitc 2g ,输至约余 1 /4量时感口干 ,自行起立服开水 1 50ml,自行躺下约过 1 5min ,突发呕气二声 ,嘴唇发紧 ,即听诊心率 ,心跳停止 ,即行肾上腺素 1mg皮下注射 ,针刺人中、涌泉穴 ,心脏按摩 ,无效死亡。该患者无既往药物过敏史 ,平素体健。已有报告阿…  相似文献   

16.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的人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想不到、无明显外因的死亡.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故常称为心脏性猝死。其中绝大多数是冠心病引起,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外在诱发猝死发生的因素,比如长期大量服用某些药物,某些药物的特殊化学结构,通过化学异常的饥理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现就1例长期大量的服用氯丙嗪后发生猝死患者介绍如下.患者,女,年龄39岁,诊断精神分裂症,病史10余年,曾多次入院,病人入院后给予二级护理,生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一般状态尚佳,患者存在幻听、幻视并伴有冲动行为,治疗给予口服氯丙嗪100mg,并逐渐加量至600mg,病情逐渐好转。日常生活能自理,行为趋于正常,精神症状逐渐减轻,饮食、体温、二便均正常,但患者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流涎、手指颤抖、行动迟缓、吞咽困难,住院第68天时,患者于晚饭后上床,20点入睡,处于安静状态,凌晨4点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仍平卧于床上,呼吸、脉搏均停止,无挣扎迹象,猝死发生在睡眠中。无任何特异现象.通过这一例猝死患者,我们分析:首先患者入院常规检查未见心肺异常,继往无心脏病的病史,日常生活中观察未发现心脏病迹象,因冠心病猝死的可能性很小。其次,患者精神分裂症病史10余年,长期依赖服用氯丙嗪,往院2个月余,大剂量口服氯丙嗪,而氯丙嗪的作用是抗精神失常,可降低血压、降低体愠及基础代谢率、抗肾上腺素、抗组织胺及镇吐的作用,它的副作用有嗜睡、无力、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它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有对肝功能的损害,它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最明显的副作用是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流涎、颤抖等,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病机制,多是由于基底神经节和脑丘下部的多巴胺受体被阻滞所致,因为氯丙嗪等精神抑制剂阻滞了多巴胺受体,由于多巴胺的耗竭可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样症候群,由于抗精神病药,排泄时间长、排泄比较缓慢,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后得不到极时控制,最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心跳停止,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综上所述,氯丙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确有可能导致猝死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患者一旦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后,应该极早地控制、减轻症状,在长期大量应用氯丙嗪时,应做好心脏的检查,了解心脏的变化情况,便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猝死的发生。(1996—02—01收稿)  相似文献   

17.
男,69岁,因反复心慌2年,伴右侧胸部刺痛4月,意识丧失5 min入科.2006年3月始,反复出现心慌,偶有胸闷,先后在多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不规则服用"胺碘酮(可达龙)、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等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右侧胸痛,疼痛为间歇性刺痛,持续约2~3 min,平均3~4 d发作1次,休息、深呼吸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可缓解,无放射牵涉痛,无咳嗽、胸闷及胸前区压榨感.  相似文献   

18.
19.
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但近年来青年人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但青年人因冠心病猝死的报道却极为少见。现就我院尸检一例报告如下。王某 ,男 ,2 1岁 ,某水库管理工作人员。于 2 0 0 0 -0 4 -1 3上班时从水库的大坝底部向上攀登时途中猝死。其父母及同事述死者生前身体“健康” ,“无任何疾病”。尸检时间为 2 0 0 0 -0 4 -1 7。尸检大体主要发现 :青年男尸 1具 ,身长 1 73cm ,翻转尸体时口鼻内有血性液体流出。左右胸腔内均见有约 30 0ml血性液体。心脏重量 380 g ,心腔内无凝血块 ,各瓣膜无赘生物 ,心脏无先天发育异常 ,左心室壁厚 1 .…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6个月。以哭吵,拒奶1天伴呕吐、喘气为主诉于1988年5月18日入院。体检:T36.5℃,P120次/分,R38次/分。神志朦胧,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而不规则,前囟稍膨隆,眼球转动不灵活,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肺(-)。腹软,肝右肋下及剑突下各为2.5cm、质中等,脾未触及。布氏征(-)。入院后给予肌注氨苄青霉素0.25g(皮试阴性),注射后10分钟,出现眼球上视,四肢抽搐,10分钟后呼吸心跳停止。尸检所见:脑组织轻度水肿,脑回增宽变平;大脑额、顶、枕叶灰白质及延髓等区域。血管充血,神经细胞灶性肿胀、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周围间隙增,示有水肿,神经细胞突起减少,有的核质少、浓染,并见细胞坏死现象;血管内血液淤滞,可见透明血栓,血管周围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