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旱胁迫对草珊瑚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找到延缓干旱胁迫的方法,为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考察15%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过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不同时间处理后草珊瑚植株光合色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能量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外源ALA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量,提高了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PSII潜在活性(Fv/Fo)、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热耗散速率(HDR),经过ALA处理后的光化学反应能量(P)所占比例显著升高,天线色素热耗散能量(D)和非光化学耗散能量(E)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并且P成为能量利用的主要途径,ALA促进了能量合理的再分配。结论 100 mg/L的外源ALA能够通过减少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草珊瑚叶片PSII的伤害,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芩植株光合特性及其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日中不同时段、不同光子通量密度(PPFD)下的净光合速率(Pn)及部分生理生态因子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黄芩植株Pn与生态因子间的关联度。结果 黄芩植株不同部位叶片Pn为中部叶片>基部叶片>顶部叶片,光饱和点为1 302 μmol/(m2·s),光补偿点为101.5 μmol/(m2·s);日Pn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密切相关(r=0.88,P<0.05)。结论 PPFD和空气湿度是影响黄芩Pn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3.
陈纭  金涌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3):526-529
目的 比较注射用苦参素纳米球(KU-PLGA-NS)与注射用苦参素普通粉针剂(KUI)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建立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苦参素,采用ANOVA法选择房室模型,将所测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程序进行分析,根据F值与AIC选择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等剂量KU-PLGA-NS和KUI的AUC0-t分别为(785.57±170.92)、(342.43±54.49)mg·L?1·min,Cmax为(18.51±2.47)、(28.48±5.40)mg/L,t1/2Ke为(91.69±1.94)、(11.51±2.47)min。结论 KU-PLGA-N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与KUI比较AUC和Cmax增加,t1/2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甘油三酯试剂盒检测康莱特注射液经尾iv后大鼠血清中外源性甘油三酯的浓度变化,外源性甘油三酯浓度为测定血样中甘油三酯扣除本底后的浓度,采用3P97药代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为实测值,AUC计算采用梯形法。结果:康莱特注射液10、5 mL/kg剂量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532±1.031)、(5.418±0.764)mmol/L,AUC0-t分别为(13.248±3.692)、(5.339±1.219)mmol/L?h,Vc分别为(1.030±0.131)、(0.756±0.150)L2/(kg·mol),CLs分别为(0.838±0.319)、(0.975±0.330)L2/(kg·mol·h),t 1/2α 分别为(0.481±0.168)、(0.322±0.109)h,t 1/2β分别为(1.452±0.776)、(1.384±0.404)h。结论:康莱特注射液经尾iv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经拟合为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abs)及其吸收特点。方法 建立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层细胞模型,LC-MS/MS法分析阿魏酸由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和由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用大鼠原位肠肝血管灌流模型研究阿魏酸在肠道的吸收率;通过测定大鼠ig和iv阿魏酸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Fabs结果 阿魏酸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Papp AP→BL:(10.24±1.58)×10?6 cm/s,Papp BL→AP:(11.25±1.45)×10?6 cm/s;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的吸收率为59.00%;在大鼠体内的Fabs为64.91%。结论 LC-MS/MS定量分析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阿魏酸在Caco-2细胞具有良好的转运,在肠肝血管灌流模型中吸收速度快,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阿魏酸ig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达峰时间短,吸收、分布、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生长光强为1.5、10、30、55、100、270 μmol/(m2?s)下对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的薯蓣皂苷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测定,以探讨不同光强与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和生物量的关系,并找出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的最适生长光强。方法 采用TLC法和RP-HPLC法测定其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元的量。结果 不同光强对盾叶薯蓣的薯蓣皂苷元的量有显著影响。在100、55 μmol/(m2?s)的光强下,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元的量最高,分别占其干质量的0.45%和0.55%。光照强度对盾叶薯蓣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30、55、100 μmol/(m2?s)下长势良好,其中在100 μmol/(m2?s)下生长最好。光照强度影响叶片的形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叶片长与宽的比率也随之增加。在270 μmol/(m2?s)的强光照射下,叶片长与宽的比率最大。光照强度能显著地影响植株的总叶面积,在100 μmol/(m2?s)光强下植株总的叶面积最大,总的生物量最高,根状茎的生物量与整个植株生物量的比值最大。结论 弱光型盾叶薯蓣是一种薯蓣皂苷元量较高的薯蓣变种,这将为该药源植物的选择育种以及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了灵敏快速的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丹参素的LC-MS/MS方法。方法 以氯霉素为内标,用醋酸乙酯萃取,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甲酸(55︰5︰40),体积流量为0.4 mL/min。选用电喷雾电离(ESI)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在负离子模式下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717→519(丹酚酸B)、m/z 197→135(丹参素)和m/z 321→152(氯霉素)。结果 在该测定条件下丹酚酸B、丹参素和内标物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12、2.60、3.98 min。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为10~5 000 ng/mL,r>0.995;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5~5 000 ng/mL,r>0.995,丹酚酸B和丹参素定量限分别为10、5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6%。大鼠ig给予丹酚酸B后,迅速吸收并逐渐转化成丹参素,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Cmax分别为(1.21±0.31)、(0.27±0.05)μg/mL,tmax分别为(0.50±0.00)、(0.56±0.18)h,t1/2分别为(1.20±0.11)、(1.57±0.16)h,AUC0~t分别为(1.31±0.30)、(0.39±0.05)μg·mL?1·h。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大鼠ig丹酚酸B后的血浆中丹酚酸B及其代谢产物丹参素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Cu2+浓度在2.28×10-6~18.24×10-6 mol/L和4.8×10-7~12×10-7mol/L两个区间范围内与MPA-CdTe QDs的荧光强度F0/F的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0/F=7.999-2.470c+0.339c2,F0/F=3.154-0.160 c+0.049 c2,拟合度分别为0.991,0.993。MPA-CdTe QDs对Cu2+检测限可达1.326×10-7 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方法:用薄膜超声法制备Cur-SLN,以mcur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卵磷脂、聚山梨酯-80质量浓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结果:mcurm单硬脂酸甘油酯=1︰3、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卵磷脂=1︰2.5、聚山梨酯-80质量浓度2.5%、超声时间12 min时,所制得的Cur-SLN平均粒径为(145.6±5)nm,Zeta电位为(-31.9±1.5)mV,包封率为(97.42±0.39)%,载药量为(7.92 ± 0.05)%。结论: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Cur-SLN可行,为开发姜黄素新型给药系统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 3.0 T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 thy,II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与心脏损伤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YKL-40)的关系,从而探究血清YKL-40在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I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3.0T CMR扫描并测定血清YKL-40。采用Student’s 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或χ2 检验比较心肌损伤组与无心肌损伤组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IIM患者血清 YKL-40与CMR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YKL-40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与无心肌损伤患者相比,IIM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年龄[(53.0±13.0)岁 vs.(44.6±16.1)岁]、血清YKL-40 [73.4(46.9,119.3)ng/mL vs. 48.1(22.5,65.1)ng/mL]、初始T1值(native T1)[(1 263.2±50.3)ms vs.(1 221.8±59.3)ms]及细胞外容积比例(extracellular volume,ECV)[(31.7±5.6)% vs.(28.7±3.2)%]更高,左心室心搏输出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 dex,LVSVI)更低[(42.3±10.2)mL/m2 vs.(49.0±11.1)mL/m2 ](均P<0.05)。血清YKL-40与ECV(r=0.373,P=0.004)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清YKL-40与ECV独立相关。YKL-40>68 ng/mL(AUC=0.71,95%CI:0.58~0.84)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灵敏度为0.62,特异性为0.86。结论:血清YKL-40可以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苯吸入对小鼠骨髓细胞损伤情况以及去乙酰化酶水平的变化。方法 自制动式苯吸入装置中放8~9周龄CD1雄性小鼠实验组吸入苯,正常对照组吸空气,6h/d,5天/周,300ml/m3及900ml/m3维持12周。末次吸苯后第2天,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骨髓细胞凋亡情况及用去乙酰化酶(HDAC)试剂盒测去乙酰化酶(HDAC酶)活性变化。结果 300ml/m3∶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13.80%±5.31%)是对照组(8.33%±0.61%)的1.65倍(P<0.05);晚期骨髓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0ml/m3∶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中早期凋亡细胞(AnnexinⅤ+PI-)比例(13.10%±5.39%)是对照组(7.16%±2.18%)的1.83倍(P<0.05);实验组晚期凋亡骨髓细胞(AnnexinⅤ+PI+)比例(7.11%±3.54%)是对照组(4.54%±0.84%)的1.57倍(P<0.05)。(2)900ml/m3苯浓度吸入小鼠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去乙酰化酶活性[(7.89±2.58)×10-3A值/微克]是正常对照组[(5.00±1.52)×10-3A值/微克)]的1.58倍(P<0.05)。结论 苯吸入可致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凋亡坏死。苯吸入致小鼠骨髓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3.
心脏磁共振心功能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指标与肺动脉高压(P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经右心导管插入确诊并行CMR检查的PH患者90例,分析其CMR图像并计算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射血分数(EF),以及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发生MACE患者(MACE组)与未发生MACE患者(non-MACE组)的CMR指标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与non-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右心室EF、左心室SVI、TAPSE均降低[(27.00±9.92)% vs(32.68±11.34)%、(29.14±8.73)mL/m2 vs(35.41±11.59)mL/m2、(12.51±4.17)mm vs(16.04±7.37)mm],右心室EDVI和ESVI均升高[(139.72±48.70)mL/m2 vs(116.07±44.79)mL/m2、(104.26±42.88)mL/m2 vs(79.37±35.67)m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2.286、-2.089、2.076、2.668,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SVI、TAPSE是PH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HR)=0.942、0.904,P=0.039、0.022]。ROC曲线确定的左心室SVI、TAPSE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27 mL/m2、15.65 mm,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当LVSVI≤30.27 mL/m2、TAPSE≤15.65 mm时MACE发生率增加(P=0.001、0.019)。结论发生MACE的PH患者左心、右心功能均较差,TAPSE、左心室SVI可作为PH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中延胡索乙素(TET)在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比较白芷有效组分白芷香豆素(Cou)、挥发油(VO)与TA配伍后对TET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孵育液中TET原形药物的浓度。比较TA、TA-Cou、TA-VO、TA-Cou-VO配伍各组中TE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推导出药物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并计算TET肝内清除率(CLint)。结果 TA配伍组中的TET在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VmaxKm和CLint分别为0.12 μmol/(L?min?mg)、5.40 μmol/L、0.022 L/(min?mg);TA-Cou组分别为0.27 μmol/(L?min?mg)、40.18 μmol/L、0.006 L/(min?mg);TA-VO组分别为0.57μmol/(L?min?mg)、22.60 μmol/L、0.025 L/(min?mg);TA-Cou-VO组分别为0.84 μmol/(L?min?mg)、23.25 μmol/L、0.036 L/(min?mg)。结论 TA配伍白芷有效组分可降低TA中TET在肝内的CLi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脑血管病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胃管拔除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线WST评分和住院天数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ST评分小于对照组[(1.39±0.85)分vs(2.71±1.16)分,F=17.236,P<0.001],WST评分降低值大于对照组[(2.60±0.89)分vs(1.29±0.46)分,F=19.910,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55%(15/73)vs 64.52%(20/31),χ2=18.840,P<0.001],胃管拔除变化率高于对照组[52.05%(38/73)vs 25.81%(8/31),χ2=6.078,P=0.014]。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衍生物ASI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犬提取心肌细胞膜检测酶活性;大鼠结扎冠脉引起心肌梗死后取左心室,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的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表达情况。结果 ASId对大鼠和犬心肌细胞膜Na+/K+-ATPase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58±0.27)×10?6和(1.41±0.16)×10?7 mol/L,在受试剂量下(10?8~10?5 mol/L)对Ca2+/Mg2+-ATPase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研究表明,ASId 0.5、1.0 mg/kg可显著降低CaN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表达分别下降73.1%(P<0.01)、78.0%(P<0.001),提示ASId抗心肌肥厚机制与抑制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关键因子CaN有关。结论 ASId治疗心衰机制与Na+/K+-ATPase抑制产生的即刻心肌收缩效应,以及抗心肌肥厚的远期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患者BMI水平,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kg/m2)和对照组(<25kg/m2)。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妊娠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孕妇孕12周时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11.09±1.91 vs 8.92±1.57μmol/L,P=0.000);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410,P=0.000)。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剖宫产率显著增加(30.00% vs 15.00%,P=0.049);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20.00% vs 5.00%,P=0.027);新生儿体重显著增加(3672.15±475.45 vs 3220.93±461.36g,P=0.000)。两组患者妊娠周数、产后出血、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BMI与同型半胱氨酸、剖宫产、巨大儿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成分的化学表征,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和鉴定特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HPLC-MS分析法。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6%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离子源为ESI(-)。结果 中药金莲花化学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子离子峰(m/z)和碎片信息表征明显,重要化学成分为荭草苷(m/z 446.7 [M-H]?)、牡荆苷(m/z 430.8 [M-H]?)和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m/z 608.9 [M-H]?)等。结论 金莲花化学成分的HPLC-MS表征可以作为其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9.
持续质量改进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建立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的管理模式,并且探讨CQI对CKD患者肾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肾内科CKD专病门诊定期随访的86例CKD患者(3期50例,4期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应用PDCA四步法,即设计(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对照组采取医疗干预的传统管理模式。两组均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为1年,以血清肌酐(Scr)水平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按时随访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Scr水平。结果 (1)观察组平均随访次数为(10.7±2.8)次,按时随访率为(89.9±12.8)%,对照组平均随访次数为(4.1±2.2)次,按时随访率为(34.2±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在1年随访期内,观察组无终点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进入终末期肾病,1例发生急性心绞痛。(3)实施CQI前,两组间的eGFR、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实施CQI后的eGFR为(39.35±12.23)mL/(min · 1.73 m2),高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37.22±11.02)mL/(min · 1.73 m2)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35.04±12.31)mL/(min · 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cr水平为(139.25±14.15)μmol/L,低于观察组实施CQI前的(145.16±15.41)μmol/L和对照组实施CQI后的(148.06±15.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CQI管理方法,采取医疗干预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改善CKD 3~4期患者的肾功能,减少终末期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香提取物中3-乙酰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机制。方法 利用Caco-2、MDCK-MDR1和MDCK-Wild细胞模型,研究AKBA由细胞层顶端(AP)→基底端(BL)和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采用LC-MS/MS法测定AKBA的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在Caco-2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 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7.9×10?7、1.5×10?7 cm/s,在MDCK-MDR1细胞模型中,50 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6×10?7、0.8×10?7 cm/s,在MDCK-Wild细胞模型中,50μmol/L AKBA由AP→BL、BL→AP的Papp分别为2.4×10?7、0.6×10?7 cm/s,3种细胞模型中外排率均小于2。结论 AKBA在肠道中吸收不良,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推测其通过摄入型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机制透过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